◆趙中芳 李 金 王 強
(1.青州一中實驗學校;2.山東省青州市王府街道蓮花盆小學)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學生的影響
◆趙中芳1李 金2王 強1
(1.青州一中實驗學校;2.山東省青州市王府街道蓮花盆小學)
民族傳統體育 素質教育 學生
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要素,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體現出一個民族的自我認同的凝聚力。
1.民族傳統體育的適應性。民族傳統體育的適應性是中華傳統體育科學性的體現。它由我國各民族共同創造,類別繁多,兼具表演和競賽等多種性質。
由于傳統體育項目的不同,其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運動量也各具差異;有的項目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有的項目在場地器材上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這就給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有著廣泛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性是傳統體育蘊含強大潛能的根源所在,也是傳統體育得以繼承和持續發展的基礎。
2.民族傳統體育的多樣性。民族傳統體育的多源發生、多向發展、多元并存和多樣統一,是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常態和規律。
1.民族傳統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心理健康發展是指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狀態,主要包括正常發育的智力、穩定而快樂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傳統體育項目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有以下幾點:第一,有助于學生的情緒發展。民族體育項目中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有情節、有規則、有趣味性、具有很大的娛樂性。第二,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快樂、失敗帶來的感傷、驚險帶來的刺激與懼怕等。這實際上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的社會行為及自信心,消除了孤僻,畏縮的行為,因此經常參加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能夠使人心情愉快,活潑開朗,振奮精神,產生良好穩定的情緒。
2.民族傳統體育對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影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各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延續下來的,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和特征及強健體魄和娛樂身心作用的體育活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大部分是追逐、躲閃、改變方向、超越障礙和對抗情況下完成,在實際教學中合理安排,可發展學生的跑、跳、投、鉆、爬等技能,增強身體各個系統的肌肉組織,達到增強體質,強健體魄的目的。
3.民族傳統體育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從交往角度講,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農村地區相對于發達地區學生來說,社會交際能力和適應能力要差得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是集體進行,很多時候都需要學生之間相互團結、相互協作來完成,如蹺漢船、二人三足、土家爭王棋等,都強調學生之間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學生通過這些游戲,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增進友誼,還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
由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調查中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儒教的熏陶最為主要,重視個人的自我德性修養。民族傳統體育深受其影響,非常注重道德修養,甚至將民族傳統體育納入到道德教育之中,將體育視為培養人遵守禮儀、修煉情操的工具和手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依托學校得以弘揚,充分發揮學校載體之優勢,可使民族傳統體育為中華民族振興,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