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蘭
(江西省鄱陽縣東流湖小學)
播撒愛 收獲愛
◆王小蘭
(江西省鄱陽縣東流湖小學)
不知道是在書香校園長大,還是注定的緣分,我當教師似乎是必然。
我生在教師之家,耳聞目染,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離不開愛。每位教師都應永遠把愛擺在第一位。夏丏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币虼?,成為一名教師后,我就暗暗告誡自己:要“灑向學生都是愛”。給每位學生足夠的愛與尊重。
愛,是教育杠桿的支點,教師的愛,就像是金子一樣,無論對哪一類學生,都不會失去光輝,尤其是對那些惹人頭疼的問題學生,更有奇妙的作用。我曾接過一個班,聽原班主任李老師介紹,劉××是班上出了名的“搗蛋鬼”,上課隨便說話,注意力很難集中,幾乎每節(jié)課老師都要調停他和同學之間的糾紛:他要么未經(jīng)允許擅自拿別人的東西,要么重手重腳碰到別人也不肯認錯,而且個性強,容易動怒,有幾次李老師把他暫時“隔離”——拿一套課桌讓他單獨坐從而遠離同學,但是,待一“放出”后也安分不了幾天,同學還是“深受其害。”我教這個班后,發(fā)現(xiàn)劉××仍和以前一樣,怎么辦?對這樣的學生用疏遠,冷淡,壓制等消極的辦法,顯然是行不通的,就在我一籌莫展時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則寓言故事:一個穿大衣的人在路上行走,北風和南風見狀,決定來比武,看誰能把那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風首先施展威力,風越吹越急,寒風刺骨,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裹的更緊了。而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春光融融,行人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最終南風獲得了勝利。我想到這兒,茅塞頓開:是啊。對待劉××這樣的學生為什么要用強制的手段呢?為什么不像南風一樣,給他溫暖,給他關愛呢?于是我從根本上轉變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方式,對他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贊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類本性中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贊美,是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愿望,心里和生理還處在發(fā)展階段的學生更是如此。教師不應把精力放在專挑學生的毛病上,因為“毛病會越挑越多絕不是越挑越少”,而應把注意力放在發(fā)現(xiàn)和贊美學生的閃光點上,因為“美的東西越贊美越多越美”。當我們先放過學生的缺點,關心他們的優(yōu)美時,他們會更加努力,這是為了證明他們是優(yōu)秀的,也為了不辜負老師的信任。于是,我對劉××格外傾注了心力。我了解到他父親遠在深圳打工,母親離婚后從沒有看過他。他和年老多病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針對他的這種家庭情況,課后,我經(jīng)常把他叫到身邊,有時拿出橡皮擦幫他把作業(yè)本的封面擦干凈,又把本子的角一頁一頁地捋直抹平,然后,溫和地對他說:“作業(yè)本要愛護好,是不是呀?”他聽了很羞澀地應了一聲,有時逗他說說話,有時請他幫忙做些小事情,他表現(xiàn)出少有的幸福感和高興勁。課上當我提問時,總會把鼓勵、期待的目光投向他,同時加了許多的暗示,渴盼劉××能主動發(fā)言。終于有一天,他舉起了手,我趕緊請他站起來,請全班同學為他鼓掌。這時候挨批評從來都是面不改色的劉××,此時卻像個害羞的小姑娘,臉漲得通紅。
我知道他在家里缺少溫暖,課余時間就多陪陪他,經(jīng)常找一些科普、童話類的書籍給他看,有時我不經(jīng)意間問起書中的內(nèi)容,他都能一一回答,我一陣驚喜,忍不住揪著他的兩個耳朵,笑著說:“你怎么說的這么好,你的記憶力太強了。”隨著相處日久,我覺得劉××對我很有好感,有時幫我送送文具或收發(fā)作業(yè)本,我在逐漸喜歡上這個聰明,倔強的小男孩。一次,我摸著他的頭,隨口問道:“是誰幫你洗的頭呀?”其實,他怕是好幾天沒洗頭了。第二天課間,他偎在我身邊:“老師。你摸摸看,今天是我自己洗的?!笨吹剿e止神情的變化,看到他主動為班級同學做事,我真感到高興,此后,他一天比一天懂事,一天比一天成熟。
從劉××前后判若兩人的變化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教育總是從愛出發(fā)的,或者說愛是教育的起點和條件,認識到這點,我們才會在對待班上后進生時,以寬厚的胸懷去接納他,關愛他,呵護他,像南風一樣溫和,如春風化雨一樣。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征,耐心細致做工作,給他們多一些理解,少一點埋怨;多一些寬容,少一點指責。因此,學生犯錯,不急于發(fā)脾氣,而是調查分析后對癥下藥;學生成績下降,不是冷嘲熱諷,而是笑臉相迎幫忙找對策;學生情緒不佳,就誠心調制一份心靈雞湯。他們是我的學生更是我的孩子。一個教師如果能把學生當著自己的孩子來教,那么責任心重就多一分愛,一份期盼和等待。就會“情人眼里出西施”般地感到自己的學生是天下最棒的孩子,真心實意地為他好。為此,我使出渾身解數(shù)上好每節(jié)課,語文課上,注意情境,講究方法手段,讓每節(jié)課都有新鮮感新奇感。寫字課上,不擅長書法的我悄悄地為他們請來書法高手傾心指導。我孩子的生日,也不忘給全班的學生分糖果,或把他們請到家里切蛋糕,共同分享快樂。正是有了這樣的朋友式的感情,放假的學生總是盼著開學,學生畢業(yè)九年沒有相聚,也還有人問我:“王老師能不能親您一下?”
關愛如歌,贊美如蜜。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充分發(fā)揮教育機智去捕捉學生身上閃現(xiàn)的瞬間火花,為學生奉獻內(nèi)涵深刻的贊美。只有真誠地愛學生,我們播撒的愛的種子,就一定會有愛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