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晗
(江蘇省泰州市少年宮)
少年宮聲樂教學進行到最后的結課環節時,教學已基本完成任務,達到目標,形成效果。此時,老師們最常用的方法是對今天學習的知識技能進行歸納小結,布置課后練習。而校內音樂課結課前形式豐富的教學拓展,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少年宮的聲樂課,教師同樣可以借鑒一些做法,實施一些策略,針對校外教育的特點、緊密圍繞教學內容、留意教學進程、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設計一個富有創意、具有實效的教學拓展,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點睛效果,為本節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校外課堂是一個鼓勵學生自主發展、張揚個性的開放式課堂,表演展示則是讓學生表現自我、鍛煉才能、提高心理素質的有效方式。展示環節可以貫穿于教學始終,尤其在結課前,此時的學生經過積累,具備了一定的展示能力。可以讓他們面對老師、同伴或家長進行表演展示,既對當天的學習成果做檢驗,又能從觀眾們的評價中有所收獲,認可中得到滿足,激發他們更加嚴格要求自我的信心和繼續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展示形式可因人而異,集體展示、小組展示或個人展示。對于獨立展示缺乏勇氣的學生,可以參與集體展示,通過同伴間的相互鼓勵、支持,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增加勇氣。
學習聲樂不僅讓學生掌握發聲技巧、提高歌唱能力,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也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如表演能力、視唱能力、咬字吐字能力、合唱能力、音準節奏能力等。當一節課臨近結束時,不妨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方式:說一則繞口令練習,既有趣又能鍛煉學生的口齒,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咬字吐字習慣;表演一曲律動,讓學生在歌唱表演時,舉手投足之間更具美感;來一段卡農練習,為學生的合唱聲部訓練奠定扎實的基礎……作曲接龍、節奏兒歌、旋律視唱等音樂素質訓練都可以將結課前的短短時間巧妙利用起來,使課堂更加活躍起來。
賞析作品是聲樂教學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學生只有深刻地理解作品,對歌曲中音樂形象產生情感共鳴,才能聲情并茂的將歌曲深刻細膩地表達出來。一首歌曲學生會唱了,圍繞這首歌曲,可進行更深層次的拓展,如該作品詞曲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賞;作品所在民族或區域相關作品的賞析;同一首歌曲多形式演繹等。帶領學生領略不同特色的音樂風格,通過樂曲的欣賞和教師啟迪,激發學生更深層次的體驗、感受、想象,開啟智慧、陶冶心靈、提升了審美情趣。
“這首歌曲可以怎么處理?有什么更好的表現形式?”臨近結課,教師提出此類問題,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借助各自的理解與想象,更進一步地體驗歌曲,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散性的思考問題,自由討論,大膽表達,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答案。這種拓展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的內涵,增強了音樂感受力和鑒賞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音樂修養。同時,問題還可以作為作業,讓學生課后查找相關資料,下節課和老師、同學共同探討、交流,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拓展能否有效地延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巧妙設計,把握好運用的策略,不能成為游離于教學目標以外的“畫蛇添足”。
以生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老師都明白的道理,但有時師生關系仍然處于老師教學生學的被動態勢。雖然教師做了充足的課前準備,課件精美,多媒體視聽效果很棒,但當我們在實施教學拓展時,學生并沒有如預期所想的那樣興致盎然的參與到活動中來,那老師不如停下腳步,與其無法牽動學生的思想,不如讓學生自由支配,放松身心。
作為一節聲樂課,音樂才是教學中處于中心的位置,所開展的拓展活動必須以音樂為主體,不可僅為豐富環節的設置,而盲目增設一些不必要的拓展形式,否則只能是重于表面形式,違背了音樂課堂本身的“音樂性”。
課程進行到結課階段時,正是學生身心疲倦、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低下的時候。這時,一個有趣味的拓展往往能夠保持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因此,趣味性是教學拓展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否則教學拓展只能成為老師的“獨角戲”。
教學拓展是結課前一個精練的教學環節,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恰當、緊湊。要注意教學的動靜交替、有聲有色,使整個教學流程疏密有度,更具藝術性和整體感。拓展內容點到即可,給學生以啟發,如果覺得意猶未盡,不妨讓學生帶著疑問延伸到課外,激起學生思維火花,意味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