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立華
(遼寧省朝陽財經學校)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之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人們的各種教育觀念在不斷更新,計算機教育的內涵也在日益豐富。教師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應當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如何優化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方面大膽嘗試、不斷創新。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導入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它包含了教師的智慧,是展示教師教學藝術的“窗口”。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好的導入則窒息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給學生一種消極的心理定勢,成為教學成功的障礙。
具有針對性的導課才能滿足學生的聽課需要。好的導課既要針對教學內容,又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知識能力基礎、愛好興趣的差異程度。
富有啟發性的導課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都有體會,當學生求知的欲望調動起來后,那么這種帶有感情的腦力勞動不但不易疲勞,而且反應敏捷,所以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就要運用啟發性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具有新穎性的導課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新穎性導課往往能出奇制勝,但切忌為導課而導課。
具有趣味性的導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趣味趣味,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才好。學生笑過之后,要能引起進一步的深思。
具有簡潔性的導課能夠節約學生的聽課時間。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課堂教學的導課要精心設計,力爭用最少的話語、最短的時間,迅速而巧妙地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以及學生與教材間距離。
項目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在講授Photoshop這門課時,現有的教材,大多是按照課程體系的邏輯順序進行編寫的。通過社會調查,我們發現,用人單位通常使用Photoshop做一些實際需要的項目,如海報、廣告等,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用人單位反映,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足,不少學生會技法,卻無法完成工作項目。所以我從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以社會需要的典型項目為核心,將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理,根據典型項目和重組后的知識點重新組織教材,編寫了《Photoshop7.0設計與創作》一書,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在整個授課過程中都圍繞一個個完整的項目,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注重學生親手操作、親身體驗,強調學生全程參與,重視每個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制作等實踐活動獲得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學生在2005年遼寧省中等職業學校“平面設計”技能大賽中取得了團體總分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績。在2006年遼寧省中等職業學校“二維動畫設計”技能大賽中取得了團體總分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績。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多媒體進入課堂后,老師板書、作圖等工作量減少了,節省了時間,優化了效率,使課堂信息容量大增,教學節奏加快。老師如果一味的滿堂灌,會產生學生“吃”得下,但“消化”不了的現象。這樣一來適得其反,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有機會、有時間對所授內容作出判斷、比較、分析、綜合應用,從而得到充分吸收和消化。計算機信息貯量大,處理迅速,具有良好的工作界面和人機交互功能,這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調節學習進度和難度。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構建問題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寫系列性、針對性的練習。比如在練習中編出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讓學生進行單機練習、人機對話,這些軟件可以反復使用,并由軟件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而且,在學生答對問題時,電腦會給學生“笑臉”或“掌聲”,使學生得到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答錯問題時,電腦會提醒學生,并給予必要提示,通過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即能及時加強練習、鞏固知識,又能及時得到反饋,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及早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使師生之間能相互協調、相互配合,令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和方向,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有選擇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上,使自己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教師要善于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向學生提出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問題。如何使問題成為教師駕馭課堂的有效手段?
課堂問題包括新課導入的問題、學習指導性問題、知識理解的啟發性問題、觸類旁通的發散性問題、歸納總結的聚斂性問題和溫故知新的復習性問題等,問題的設計應根據教學目標有選擇地設計。
課堂問題的設計必須根據教學的需要,按照教學程序、課堂結構精心設計。所設計的問題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體現出層次感。
課堂問題設計必須做到難易適度。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需求。
為避免學生感到乏味,同樣的問題可變換角度提問,使之新穎奇特,從而激發學生興趣。
總之,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把學習的理論知識切實地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去。不斷總結、反思、改進,逐步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錢伯毅.大學教育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馮忠良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