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波
(江西省瑞昌一中)
傳統的中學數學教學往往比較單調,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或是再加些實物模型。由于學科自身的特點,既不能像某些學科那樣要形象、生動、具體,也不可能像一些學科那樣總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因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著三大弊病:
(1)效率低。板書、作圖所花的時間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使講解、討論的時間不夠;
(2)數學關于“動”的問題很難表現;
(3)幾何作圖、幾何變換、函數作圖或不同參數的函數作圖麻煩費力,老師不好講述,學生也不好理解和接受。
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像、動畫、影像于一身,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從二維空間過渡到三維空間有很大幫助。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很廣,概括起來有以下一些特點。
1.利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
2.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交互性特點,可編寫出較強帶有控制性的模擬演示,充分體現數學中的數形結合的動態效果。
3.利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技術可以對有關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顯示,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提綱挈領、融會貫通,系統地掌握有關知識效果。
4.利用動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5.利用多媒體技術中圖文并茂、綜合處理功能,可以將例題編制成一題多解的形式,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加以演示比較,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一題多解、靈活運用已學知識的好習慣。
不過,使用多媒體技術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如盲目追求媒體直觀效應,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又如,放大多媒體的“輔助”功能,忽視或輕視板書;還有缺少情感交流,教學流程不靈活,內容保留時間短。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利弊與共,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多媒體對教學僅是輔助而非替代,不能全依賴于它。教學應該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向活動,因此,在運用具體課件時要切忌華而不實和反客為主。
對于多媒體課件,首先應該保持自制課件這一應用形式,再發展所謂的積件,積件像“積”木一樣由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搭建各教學所需的各種教學“積木”圖形。
積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自己組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的教學軟件系統。積件思想作為一種關于CAI發展的系統思路,是對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和教學過程進行準備、檢索、設計、組合、使用、管理、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它不僅僅是在技術上把教學資源素材庫和多媒體著作平臺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從課件的經驗中發展出來的現代教材建設的重要觀念轉變,是繼第一代教學軟件課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學軟件系統和教學媒體理論。
所謂“積件”,就是將學科知識分解成獨立的知識單元,以這些學科的獨立單元對象,將它們制作成獨立的多媒體素材,如圖片、聲音、動畫、視頻軟件等。
積件是針對課件的局限性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教學軟件模式和新的教材建設思想,它的主要特點:注重人的主體性;開放性,自繁殖性;繼承性與發展性;技術標準規范性;易用性,通用性,靈活性,實用性。
積件與課件的關系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積件包涵了課件的特殊性,課件是積件的特例。它們的不同是課件適用于某一具體的教學情境,積件適用于任何變化的教學情境。課件經適當的加工,就可納入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庫,為其他教師重組使用。積件經某教師組合成適合當前教學情境的內容,也就構成一個“臨時”的課件。課件與積件可以相互轉化、相互結合、相互包涵。
具體應用到中學數學教學上,積件的開發應用具有以下特點:
1.知識單元的獨立性。一個積件一般只針對一個知識點,方便在課件中進行調用或是直接使用。
2.使用操作的簡單性。使用數學積件的數學教師一般計算機操作能力有限,過于復雜的操作往往不能讓人得心應手,也不利于學生專注于知識的本身的獲取。
3.視覺上的直觀性。應當開發符合現實形態的積件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如對立體幾何和空間概念的知識積件也應當以三維的形態展現出來。另一方面,積件的界面布局要合理,突出或強調數學知識的展現。
4.學習上的有效性。對于數學中因參數的改變而有所不同的性質,應當盡可能地讓積件根據設定的參數而動起來。而不是簡單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靜態的照搬到積件上,這樣做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也不要故弄玄虛,把本來簡單的知識弄得過于強調和花哨,如亂加聲效和過多重復等。
正如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地球環境的保護是一把雙刃劍,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上的應用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其可能存在的弊端下,應用得當,會讓師生受益匪淺。盡管多媒體課件有它的局限性,通過開發和使用多媒體積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一不足。不過,積件的開發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開發技術。但是,在當今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普及這樣的大環境下,有理由相信,開發多媒體數學積件和在多媒體課件中恰當地調用多媒體積件,可以為中學數學教學帶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