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工業職業學院體育部 吳立明
奧運會不僅僅是舉世矚目的重大體育賽事,它隱藏著無限的商機。成為拉動舉辦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催化劑。作為奧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旅游業將是受益最大的產業之一,能給舉辦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奧運與體育旅游相互交融.密不可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我國人民群眾的體育意識、體育觀念逐漸培養和發展起來,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體育旅游的發展。
經濟轉型時期,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旅游業的飛速發展。作為旅游業和體育業的結合體,體育旅游已經引起了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自2010起,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組委會每年舉辦一次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推薦項目評選活動,積極宣傳和推廣各地具有不同特色的體育旅游景點、景區、體育旅游線路以及相關賽事活動。為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各市各地區也在積極開發各具特色的體育旅游產品和項目,如中國北戴河鐵人三項大賽,中國保定空竹藝術節,巴丹吉林沙漠自駕游路線,浙江杭州騎游路線,重慶廣陽龍舟會等等。同時,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生活工作壓力的加大,人們崇尚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更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閑娛樂方式,體育與旅游融為一體恰好能滿足人民的健康需求,這無疑成為體育旅游發展的又一推動力。
但是我國體育旅游的發展從整體上來看還處于起步階段,體育旅游資源分布比較分散,體育旅游產品缺乏特色,體育旅游市場開拓不足。有些地區在開發體育旅游產品時選擇依托體育賽事或者以體育之名開辦旅游節,吸引了很多游客,這是好的現象。但是也有不少地區根本沒有理解體育旅游的內涵,所謂體育旅游就是到一座城市的體育場館參觀一番,像是看博物館一樣。可是,冷冰冰的碩大建筑又怎能彰顯體育的生動色彩?
一直以來,體育旅游只是作為一般意義的旅游活動的一種輔助活動,游客們多是在觀賞自然景觀或者游覽名勝古跡的時候順便參與一下與體育活動相關的旅游項目,體育旅游并不獨立于一般意義的旅游活動而存在。并且由于統計上一般的作法是將體育旅游中由于交通、餐飲以及住宿等事項產生的收益在劃歸為旅游行業收入,因此一般都籠統地把體育旅游視為旅游業的一個分支。但事實上,體育旅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專業性。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交叉形成的新事物,體育旅游也就自然融合和體育活動與旅游活動的不同特點,使得體育旅游產品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健身性應該作為體育旅游產品的最重要的特點。這是體育旅游產品區別于其他旅游產品的重要標志。體育旅游與健身之間是天然的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對于長期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人們來說,,主要以身體活動進行的體育旅游有助于緩解快節奏的工作強度帶來的壓力,暫時擺脫現代化的都市生活環境。既能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也能起到放松心情、釋放壓力的作用。
體育旅游產品作為服務類產品自然也具有該類產品無形性的特點。體育旅游產品消費以無形服務為主,憑借體育與旅游有關實物為載體帶給消費者心理上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或由此形成的印象是無形的。所以體育旅游產品的無形性表現在它為游客提供的服務是無形的,它能為游客提供的效用不是凝結在具體的實物上。
一般來說,體育旅游產品都依托于當地所擁有的旅游資源和設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了解和熟悉旅游者消費心理為基礎,對體育旅游產品進行創意和設計,從而開發出能體現當地特色的創新產品。如2011年入選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的中國伊春國際自然水域漂流大賽、山東淄博蹴鞠系列活動、湖北黃岡挺進大別山自行車賽、中國龍舟公開賽(澄邁站)等等體育旅游項目都是以當地擁有的自然資源、民俗文化、歷史背景等來開發創新產品。
我國體育旅游目前是處于起步階段,總體來說市場規模不是很大,現有市場仍有進入的空間。同時,也還存在尚未被開發的市場。雖然體育旅游市場潛力巨大,但也并不意味著盲目進入市場就能取得成功。在進入市場之前,有必要進行市場細分,從而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市場細分也是產品開發的前提。了解每一細分市場的消費者需求之后才能針對不同的需求設計出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產品。
市場細分可以基于不同的基礎。在體育旅游市場中,消費者體育需求、生理特征及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性是進行體育旅游市場細分的基礎。因此,以此為基礎,一般來說可以將體育旅游劃分為健身體育旅游、體育探險旅游、保健康復體育旅游、體育文化旅游、體育觀賞旅游等5大類。
健身體育旅游是指在工作之余和閑暇時間追求身心放松、鍛煉身體的旅游活動。這類旅游活動一般運動量不大、危險性小、安全有保障,一般只需要配備一些專業人員在活動過程中指導旅游者更好地參與活動即可。目前,這一細分市場以20~30歲和30~40歲的消費者為主。前一年齡段的消費者總體消費水平較低且時間不整,因此迎合這一類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的產品開發以登山、騎馬、釣魚、放風箏、游泳等大眾類旅游產品為主。后一年齡段的消費者基本上處于事業的高峰期,相較之下消費水平會普遍較高。因此針對這類人群應以中高端消費項目的開發為主,如高爾夫、游艇、狩獵等。
體育探險旅游是以尋求一種新的體驗為目的的旅游形式。這種旅游通常以奇特的自然環境為背景,對參與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這類旅游活動一般環境比較惡劣并且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有一定的危險性,安全性保障較差。目前,這一市場以體力充沛、血氣方剛又喜歡獵奇、冒險的中青年發燒友和驢友為主體。據有關專家估計,未來15年是中國探險旅游產業發展高峰期。針對這一類消費群體的可以開發的探險項目主要有背包旅行、騎自行車旅行、山地騎自行車、雪地騎自行車、沙漠騎自行車、徒步旅行、高原滑雪、潛水、賽艇、風帆沖浪、急流劃艇、漂流、懸掛式飛翔、滑翔傘、鳥人飛行、超級跳傘、蹦極、攀巖、攀冰、野外生存、沙漠探險、穿越秘境、定向越野、森林探險等等。
保健康復體育旅游是以醫療、療養、康復或者改善身體狀況為目的的旅游活動。此前有很多學者對體育旅游對康復效果的影響進行研究,提出消費者在進行戶外體育旅游的過程中的活動會對身體康復起到有利的促進作用。這也啟發我們可以開發專門以身體康復、療養為目的的體育旅游產品。這類體育旅游產品屬于新興的體育旅游產品范疇。目前為滿足消費者醫療康復的消費需求可以開發的旅游產品主要有空氣浴、森林浴、溫泉浴、沙灘浴和洞穴浴等保健康復體育旅游市場。這列旅游產品使消費者既可以到外地旅游,又可以達到治病的效果。
體育文化旅游是指消費者通過觀賞、參與等行為來了解和熟悉某一種體育活動的文化背景和底蘊,以增長見識和陶冶情操為目的的旅游活動。這類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可以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民族體育活動為基礎。民族體育源于實際生產勞動和生活,通過一代一代傳承的方式留存下來,,蘊含著強烈的民族文化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點,對游客來說有極強的吸引力和觀賞性。這類旅游產品的開發突顯出體育旅游產品地域性的特點,如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侗族摔跤節、傣族潑水節、高山族豐年祭、傈僳族刀桿節、漢族龍舟賽、苗族趕秋節以及哈爾濱冰雪節等等。
體育觀賞旅游是純粹以觀看和欣賞體育運動為目的的旅游活動。這類旅游產品局限于旅游產品開發主體所能夠掌握的體育賽事資源。這類產品的需求者多是某項體育運動的愛好者。這類消費者通過親臨比賽現場,感受現場的氣氛,來達到心理上的享受。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全球性的體育觀賞旅游產品和品牌有:奧林匹克運動會、亞運會、NBA籃球賽、世界杯足球、溫布爾登網球、歐錦賽等。而國內并沒有形成影響力能涉及全國的體育賽事品牌,一般都局限于地區。
雖然奧運會之后,體育旅游事業的發展在風風火火的展開,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現產業發展初期的各種問題和弊端,如產品體驗的服務質量差、消費者參與度不高、體育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體育旅游產品形態單一、開發深度不足等問題。這些都成為制約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在政府推動旅游業拉動內需的宏觀經濟背景下,體育旅游業有必要在發展過程中理清約束其發展的絆腳石,解決弊端,用戰略的眼光看待體育旅游今后的發展問題。
體育本身就重在參與,體育旅游亦應把參與視為重點。體育旅游應當在“參與”上著重潑墨,“游客的參與”是體育旅游產品開發設計中極其關鍵的一部分。游客的旅游產品體驗感受能夠直接對現有的體育旅游產品是否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判斷,而參與和介入項目是游客體驗項目的基礎。因此提高項目的消費者參與度,增加項目動態性,增強旅游過程中的互動環節,提升旅游項目的吸引力和重游率,成為體育旅游產品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創新是保證持續競爭優勢的額不竭動力。在今后激烈的體育旅游產業的競爭中,產品創新顯得尤為重要。不同時期的體育旅游市場會產生不同變化從而形成不同的、多樣的旅游需求。基于此,推陳出新,適時地推出新的體育旅游產品并不斷改造和完善原有的體育旅游產品,才能保證體育旅游業的后續發展。產品的創新可以從技術創新、服務方式的創新、品牌創新等方面進行。
越來越嚴重的生活環境的污染促成了人們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綠色消費是一種可持續性的消費,因此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也應當順應社會和消費者消費觀念和意識的轉變,不斷地開發出既有利于自然和社會持續發展又能促進消費者身心健康的綠色產品。
體育旅游產品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包括核心服務、基本服務和延伸服務,這就要求用全局的、長遠的、戰略的眼光來看待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和發展。消費者希望能獲得全方位的服務和旅游體驗,因此,要對體育旅游產品的吸引要素和服務要素進行整體性的體驗規劃。除了提供產品本身之外,配套的交通設施、購物場所、餐飲以及住宿等旅游過程中涉及的各個環節和各個細節都要納入到整體規劃布局中來。
[1]單繼偉.體育旅游產品開發途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3).
[2]歐陽梅.體育旅游產品的特點及市場細分[J].安康學院學報,2007(6).
[3]錢應華.基于體驗視角的體育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J].體育科學研究,2008(10).
[4]柳伯力,陶宇平.體育旅游導論[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5]李春華.體育旅游康復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1).
[6]王居海.基于游客特征的體育旅游市場分析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