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李昌明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地方政府為了增強自身管轄區域經濟發展,以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經濟競爭中占據有利的競爭的地位,因而在所屬區域內的設備建設、人力資源管理、資本引進等方面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以及改進。區域經濟在發展初期,區域市場中的主導力量一般都是地方政府部門,作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企業公司往往都是聽從于政府的宏觀市場調控。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各個地方政府之間不僅在領導自身管轄區域經濟上存在競爭,在爭取中央政府的援助上也存在激烈的競爭,這樣就勢必造成各個區域的差別發展。本文就是以此為背景,進行了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地方政策機理新視角的研究。
在國外,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地方為目標而進行政策機理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了。綜觀國外對該選題的研究成果來看,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分析了在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中的政府效應。
第一,政府相應部門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狀況下的行為干預。在這個方面,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區域發展理念。第一類理念為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狀況并不會持續很久,而且單靠市場的調控作用就能解決此種發展的不協調現象;第二類理念與第一類相反,該理念指的是區域之間的不協調發展很大程度就是市場調控政策的單一使用造成的,因而地方政府的宏觀調控是必不可少的輔助措施,此類理念目前已經廣為使用了。
第二,將地方政府的管理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了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的發展進程中地方政府的行政事務管理問題,以及區域政府之間的競爭力提升的分析。在這方面研究中,國外較多的學者都是以新古典來構建研究結構,并且在研究中將地方政府的政治以及經濟兩個層面進行綜合探討。
第三,以政府制定的政策以及制度為基礎的研究,這可以看做是第二個研究方面的細化。研究者將地方政府中的政策以及制度的制定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大多數研究者在該方面研究中都采用了進化論來構建研究結構,并且在研究中提出了地方政府要提升自我競爭力關鍵在于合理的政策以及制度的制定。
該選題研究在國內的起步相對較晚,國內大多數在進行該選題研究時基本都是以國外的現代地方政府競爭為理論基礎的,并且研究中都把時間默認為改革開放之后。從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當今社會的地方政府的競爭是由由縱向以及橫向兩個方面構成的,這種競爭理念認為,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不僅存在于地位平等的政府部門之間,上級政府部門與下級政府部門之間也同樣有競爭存在。在研究中,不少學者也探討到了地方政府的政策同于制度的競爭,也同樣進行了地方政府的政治競爭與經濟競爭綜合研究。國內目前也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資源不平衡的分布與分配因素進行了研究,然而目前國內對該選題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例如各個區域所屬的地方政府之間存在的不同競爭的分析探討。
綜觀國內外對選題的研究成果而言,該選題的研究已經形成了明顯的研究趨向,即空間變量在研究中的采用,并將其放置到單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的研究中,這是該選題研究突破之處。盡管選題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過其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地方政府的競爭研究中并沒有綜合地方企業以及市場等因素的統一探討,因而該選題的研究還未成體系,也不能有效地促進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協調發展。這方面的不足表現在以下幾點:
(1)目前存在的研究狀況集中于以協調區域間的發展為目標的地方政府調控行為的研究,而地方企業以及市場二者的關聯或者二者與政府之間的關聯則被忽略了。
(2)過分關注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以及制度、政策效應,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客觀存在的企業以及市場因素的存在。
(3)目前對政府制定的政策的探討中,單純地把政策看成是地方政府或者上級政府的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而不將所屬區域的市場以及企業作為參考因素,從而導致了政策的準確性降低。
(4)探討各個區域之間的關聯性時,只把地方政府作為重點探討的因素,市場以及企業則缺乏了應有的重視。
(5)探討如何合理應用地方政府的調控功能時,邏輯思想較為封閉,沒有綜合市場以及企業探討更具效率的調控模式。
以作者上述所言為基礎,作者提出了適應當前國內經濟發展情勢的新視角研究:在地方政府方面,要適時轉換部門職能,調整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點關注點,即由注重區域內的個體發展理念到區域內部以及區域之間協調理念的轉換,將地方政府與市場以及企業三者有效的綜合考慮。這種研究的新視角主要可以由以下幾點來體現:
首先,在進行該選題研究時,要將政府與市場以及企業綜合起來考慮,以相應的工程理論以及博弈理論為基礎,影響單個區域發展的因素中,假設政府為A、市場為B、企業為C,ABC三者之間是有互關聯性的。如果ABC之間的互關聯性能最優,單個區域發展成效最高。假設地方政府的調控行為產生的效應為A(t)、市場調控產生的效應為B(t)、企業效應為C(t),如果政府調控與市場自身的調控以及企業效應三者之間配合是和諧有效的話,區域經濟的非協調發展的可能性較小ψ(ψ=0),ψ(A(t),B(t),C(t))=0。基于此理論,政府、企業以及市場三者之間實現和諧關系是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協調的基礎。
其次,地方政府的調控功能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實現區域內企業以及市場資源的合理的配置。以此為目標,制定相應的政策,以提升區域發展的成績,確保區域協調發展的長遠性。因而,要將完善政府自身職能,以國內發展為基礎合理應用政府的調控行為,實現政府行為干預的優化模式。
最后,在政府制定政策以及制度時必須以所屬區域的企業以及市場現狀為基礎,確保政策的能夠促進區域內企業以及市場的良性發展,一旦確定不符合區域內企業以及市場發展的政策以及制度要立即停止發布或者實施。這樣不僅能夠實現政府調控行為的合理應用,而且也有效的避免了企業競爭的不合理化等后果,同時也為優化區域產業發展模式以及市場自身調節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并且促進各個區域之間的合作或者交流,也豐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理論。
本文基于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進行了地方政府的政策相關方面的研究。通過對該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狀況的介紹說明,進而進行成果總評、最后進行了地方政府政策的新視角研究。經過研究,提出了通過將地方政府與區域市場以及企業三者互關聯性的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即以區域市場以及企業實際情況為參照制定政策以及合理應用政府調控。而這也正是目前選題研究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地方,也是本文的貢獻之處。
[1]Siebert, Horst, The Harmonization Issue in Europe:Prior Agree1ment or a Competitive Process in: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ternalmarket, Horst Siebert (Hrsg.),Institut fuser Weltwirtschaft,Kiel,1990.
[2]Martin, R.,The New“Geographical Turn”in Economics: SomeCritical Reflections, in: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23,S.,1999.
[3]王健,鮑靜,劉小康,王佃利.“復合行政”的提出——解決當代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與行政區劃沖突的新思路[J].中國行政管理,2004(03).
[4]伯恩斯等著.周長城等譯.結構主義的視野——經濟與社會的變遷[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