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陸浩然
“低碳經濟”是指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升級、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從而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著資源短缺和生態惡化的雙重壓力,堅持節能減排,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走可持續道路的必然選擇。
珠三角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現代物流產業作為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和巨大增值功能的新興服務行業,對促進廣東省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統計數據表明,物流業是僅次于制造業的第二大能源消費行業,大量的能源消費伴隨著巨額的溫室氣體排放,研究低碳背景下珠三角物流產業發展路徑,對于實現本地區節能減排目標,以及促進物流產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010年珠三角地區實現GDP37388.22億元,同比增長16.3%,經濟總量規模的不斷擴大,為珠三角地區物流總量需求的穩步提升形成了堅實的基礎。其中制造業的發展對物流的拉動作用尤為明顯,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也促進了珠三角地區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長。以處于珠江口西岸地區的珠海、中山、江門三市為例,2010年三市完成社會消費品總額17414億元,比2009年增長18.1%;出口規模2010年突破888.1億美元,貨物運輸總量為22497萬噸,同比增長9.5%;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5726萬噸,同比增長31.2%。制造業等產業不斷發展為其形成了巨大的物流市場。
珠三角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十分完善,海陸空全方位的物流基礎設施使珠三角地區成為一個巨大的物流基地。在港口方面,珠三角地區共有大小港口近百個,其中以深圳港、廣州港、珠海港為主要樞紐港口。在航空方面,珠三角地區主要分布著廣東省三大主要機場,分別為廣州白云機場、深圳機場和珠海機場,三大機場具有較強的客運和貨運能力構成了廣東省主要的航空網絡;在陸路方面,珠三角公路交通一體化進程不斷加深,公路網的層次結構明朗,區域交通一體化逐漸形成。2010年國家“十一五”規劃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廣州珠海城際軌道交通開通,拉近了珠三角城市間的距離。
珠三角地區的物流龍頭企業普遍信息化程度較高,條碼技術,立體倉儲技術等技術應用廣泛,典型的有歐浦鋼鐵物流公司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電子交易一體化的歐浦鋼網。同時建成了林安物流園區、金澤物流園區等一批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成為物流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示范園區。其中,地方政府也加大財政投入促進現代化物流服務網絡體系的構建。例如佛山市出臺的《加快佛山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培育大型現代物流企業、推廣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運用,以及加快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等工作。
珠三角經濟最初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承接了港澳地區的產業轉移,通過“前店后廠”的分工模式,為珠三角地區發展提供金融、物流、航運等方面的服務。港澳地區與內地經濟往來的加深也促進了兩地物流業的合作,例如深圳口岸的自動核放系統不斷完善,車輛通關速度大大縮短,同時深圳方面還開展了小型船舶快速通關模式試點。澳門的跨境貨柜車協會也在廣州、東莞、佛山和江門四市建立了四個貨運配載點;廣東海關還開通了“國際貨物卡車航班”,簡化了三地貨物在海關申報的流程。
在全球提倡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為履行自身應盡的義務將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納入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之中,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在此政策下,物流產業作為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產業,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和政策約束。物流行業中的運輸環節是政府節能減排關注的重點領域,對汽車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必將會對物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隨著我國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確定,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實現了有條件的聯動,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也將因此傳導至國內,影響物流產業的發展。以近期國內油價波動為例,今年3月20日,國內汽柴油價格再度上漲,面對油價上漲,農林牧漁業等行業均得到直接補貼,但關系國計民生的物流企業卻沒有得到任何補貼。同時,由于很多大型物流公司與客戶簽訂的是年內承運合同,無法臨時漲價,必須自我消化油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而對中小物流公司而言,行業需求的價格彈性很高,稍微的漲價便會導致客戶的流失,故也只能在低利潤環境下苦苦經營。
低碳背景下,服務質量高、對環境污染小的物流企業將越來越受到市場和政府的親睞。國外物流企業發展歷史悠久,具有物流管理水平先進、運營效率高等特點,隨著物流產業對外資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物流企業進入珠三角地區。跨國快遞公司憑借著自身雄厚的實力必將優先搶灘珠三角快遞市場,并對國際快遞業務等發起主攻。國內大量中小企業必須同時面對國內企業的內部競爭和跨國公司的外部競爭,如果企業經營模式和管理水平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定會出現破產倒閉等現象。
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珠三角地區正在大力開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傳統的依靠廉價土地和勞動力投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一去不復返,隨著土地、原材料和勞動力供給的日趨緊張,珠三角地區產業將由傳統產業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并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產業類型和地域產品的變化,對物流企業的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業必須改變自身服務模式和內涵,以適應物流需求發生的變化。
現代物流運營是商品貿易的重要環節,同樣面臨綠色環保和高效節能等方面的要求。低碳背景下,現代物流發展的一大趨勢就是從傳統的原始物流向現代化的綠色物流一體化轉變。具體的綠色物流管理措施,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來看分別為:政府首先應該制定完善的環境法規,對廢氣排放、車輛使用等事宜進行限制;其次,促使企業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發展共同配送,政府應該統籌物流中心建設和物流網絡建設,提高貨物運輸的效率;最后,政府還應該建立現代化的交通管制系統,從而減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效率。
企業開展綠色物流首先是中小物流企業應該考慮通過共同配送來提高人員、物資和時間等的效率,促使經濟效率最大化;其次要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這有利于簡化配送環節,在更大的范圍內對物流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和配置;最后,企業還應該實施綠色包裝管理,使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包裝。
建立低碳物流產業,實現珠三角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政策法規,通過政策引導和法律規范來完善珠三角地區物流產業的戰略規劃。首先要建立物流企業節能減排的績效評價體系,對物流企業的碳排放進行測度,對于符合碳排放標準的企業要加以鼓勵和支持,對于超過碳排放標準的企業要堅決予以處罰。其次,要拓寬珠三角地區物流企業的融資渠道,建設資金不足問題是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物流園區必須建立多元的投資機制,拓寬投資渠道,吸收社會多方面資金。同時,可以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資的進入,利用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資本提升本地區物流產業的發展。最后,珠三角地區各城市要根據自身的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物流,整合各地區的物流資源,深化物流體制改革,打破市場分割的物流體系,鼓勵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鼓勵大型物流企業在各城市設立分公司,加快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的建立。
珠三角區域經濟的一體化要求必須實現區域內物流信息的一體化建設。但是由于珠三角城市群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城市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物流信息化現狀也差異較大,從而導致對物流信息一體化的需求迫切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物流信息一體化的推進過程中,要結合城市的統籌規劃,采取合適的信息化實施手段,在考慮各城市信息化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兼顧各個城市之間的利益。物流信息一體化構建的前提和基礎是物流信息的標準化,目前珠三角很多城市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數據庫,但各個數據庫之間更像是一個個信息孤島,由于物流領域還沒有公共數據的借口和行業編碼標準,這導致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各個數據庫之間的互不兼容,既影響了物流企業的運貨效率,也沒有體現出物流信息的價值所在。
物流業涉及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和信息產業,它是一個綜合產業體,面對不同行業之間的差異,建立一個服務于整個物流行業的低碳技術平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當前發展低碳物流業的一個重要措施。低碳物流行業的技術研發活動,在交通運輸方面,主要包括節能環保、自動化程度高的低碳運輸設備的研發;在倉儲庫存方面,主要面臨著新的裝卸設備研發和儲備技術研發;同時還要注意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在物流產業的運用。各種高效率的物流管理軟件和新的物流流程的研發是珠三角地區低碳背景下實現低碳物流的重要保證。綜上所述,統一的低碳技術研發平臺對發展低碳物流具有重大意義,珠三角各級政府應不斷加以拓展和深化。
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已經成為珠三角地區各物流公司的當務之急。首先,面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各城市要以優惠的政策和良好的人才使用環境吸引一批國內外高水平的現代化物流策劃和管理人才,同時還要堅持開展物流企業員工的在崗培訓,提高崗位的職業技能。其次,要大力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培訓體系,在物流產業中推行物流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制度。物流業行業協會等機構應當積極引進國際權威機構的培訓項目,以更寬闊的視角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訓。再次,應該通過職業教育培養專業化、高素質的物流經營技術人才,聯合珠三角地區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科學教研力量,采取正規教育和職業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培養人才。最后,還可以采取專家講座、網絡辦學以及短期培訓班等方式展開培訓,為珠三角現代物流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1]李霞等.區域物流規劃與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2]任新平.區域物流布局[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中國物流發展報告[R].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