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一八研究所 喬巖麗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內部控制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對會計的控制和再監督。內部審計是在一個組織內部對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的獨立評價,以確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貫徹,建立的標準是否遵循資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單位的目標是否達到。
市場經濟的發展,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要求與制約,給內部審計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土壤,但同時也給內部審計增加了風險。從我國的審計現實來看,我國很多企業普遍存在內部審計不力的現象,從而使審計風險加大。所以,如何強化審計風險意識,有效控制和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的風險控制就成為必要。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明確這一概念必須清楚企業內部審計組織或人員是審計風險產生的主體,也必然會承擔審計風險帶來的責任。因此,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應重視審計風險的存在和有效預防。內部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對于財務報告事實上存在重大錯報、漏報或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內控制度存在的弊端等問題未能及時發現或失察,并且,發表了不正確或不恰當的審計結論。
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是內部審計部門行使審計職責、完成審計任務,在實現審計目標過程中產生的客觀效果,是內部審計職責的外在表現。并且,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經濟活動及其經營管理制度的監督檢查,揭示企業的違法亂紀行為,對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按照審計工作規范,維護企業經濟秩序,對企業的穩健運營起到了保障和防護作用。進而,通過財務收支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發現影響財務成果和經濟效益的各種因素,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進一步挖掘潛力、降低能耗、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改善經營管理,完善經濟責任,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
我國很多企業不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在內部審計中存在如下問題。
內部審計是計劃經濟時期根據政府主管部門要求組建起來的,以監督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維護財經法紀為目的。受這種觀點影響,內部審計地位與政府審計地位之間、內部審計職能與國家派駐企業監事職能之間的界定就有所模糊,致使許多人認為內部審計是專門查處違法違紀現象的執法監督機構,與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無關,把企業靈活經營與內部審計對立起來。這種認識,既使企業領導層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視不夠,削弱或淡化內部審計機構,又使得內部審計人員有“雙向服務”思想,工作目標上可操作性不強,影響內部審計職能的有效發揮。
內部審計機構是單位內設機構,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為單位服務,不可避免地受本單位的利益制約,因而審計過程難免受到各類相關人員干擾。并且在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存在著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或隸屬于財務部門的狀況,無法保證內部審計的質量,缺乏獨立性。鑒于此,企業內部審計難以公允地對所進行的審計事項發表準確公正的審計意見,不利于規避審計風險。
內部審計隊伍整體的專業水平和素質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影響至關重要。企業的業務越來越復雜化, 企業需要的是一批能夠適應現代化發展要求,擁有專業的技術水平、豐富的審計工作經驗,同時具備法律、計算機和國際貿易等相關知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但由于很多企業對內部審計不夠重視,內部審計人員很多都來自基層崗位,缺乏必要的專業培訓,使得工作銜接不利,業務開展起來困難重重,極大地影響了審計結果的準確性,成為制約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的一大瓶頸。
很多企業中,內部審計人員大多數僅僅熟悉財務會計業務,對本單位的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等事宜了解甚少。另外,許多企業的內審準則工作規范和職業道德標準方面還有一些空白,許多內審機構和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規范的約束和指導。總之,很多企業的內審人員總體素質偏低,直接影響到內審工作開展的深度和廣度。
很多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未能及時發現和控制企業經濟活動中發生的錯誤,使得審計復核、審計質量控制無從入手,問題定性模棱兩可等。以上現狀的存在,使得保證內部審計質量成為一句空話,更談不上如何防范風險。因此,內審組織應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制度。
為了解決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現提出如下措施。
內部審計是依據自我管理的需要設立的,它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主要偏重于“服務型”的分析、評價、建議、咨詢等。此外,內部審計對企業的依附性,也從根本上決定了內部審計只能立足于企業的內部管理,代表企業對內實行經濟監督,強化服務職能,確保企業經營戰略、方針目標的貫徹實施。所以,應將內部審計定位為完全的“內向服務”,內部審計也只有真正成為決策層的參謀和助手,才能越來越引起企業領導的重視與支持,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部控制得以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為了使內部審計更好地發揮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評審作用,首先,應建立由董事會領導下的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直接向董事會報告內部審計工作,向董事會負責,這樣可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為內部控制的監督評價提供支持。其次,企業各部門須制定出一套有關本部門的操作規程,這些規程是內部審計委員會工作的依據,內審人員若發現業務部門規章制度的漏洞和問題,可以提出建議,要求修改完善。再次,內部審計委員會應積極轉變其審計職能,實施開放式、能動式的內部審計,推動企業各業務部門進行自我監督和控制,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最后,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使其掌握先進的審計理念和審計技術,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其能夠更好地完成內部審計工作。
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的具體執行者,所以必須加強內審行業的隊伍,提高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和綜合素質才是防范審計風險的最有效措施。樹立其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審計人員具備與工作相適應的扎扎實實的工作作風。吸收高學歷、實踐經驗豐、業務水平較高的優秀人才加入到審計隊伍,完成內審隊伍的吐故納新。因此,整合優化配置使用審計的人力資源,提高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把審計人力資源整合優化與審計項目計劃結合起來,使之發揮最大作用。
很多企業主要采用詳查的方法,對被審計資料進行逐項審查來揭示會計資料中存在的弊端和問題。這種方法目標單一,任務繁重,審計人員無法積累審計經驗并且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對審計的要求。為了準確反映審計問題,審計人員可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通過科學計算抽取樣本和預測,控制抽樣風險,此方法理論上十分科學,但卻避免不了樣本的差錯,所以無法反映出企業的總體情況。其風險基礎審計從審計準備階段開始就考慮審計風險,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從而減輕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降低審計風險,已經在世界各國廣泛使用。內部審計也應盡快實現向這種審計模式的過渡以提高審計效果和質量。
各內審機構應在充分綜合考慮集團業務規模和范圍、成本和效益原則、人員素質構成等因素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內部運行機制。內部控制目的除了保護企業資產和檢查財務資料準確可靠外,更為了貫徹執行國家的管理政策以提高經濟效益。另外,審計法規是執行審計工作行為的準繩,在制定關于審計法律法規時,必須考慮它是否科學,是否可操作。還應加大對違法亂紀行為的處罰力度。因此,一個健全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建立內部審計責任制度,明確審計人員的職權、合理分工。其次,應考慮內部審計業務的范圍與特點,制定涵蓋所有業務范圍的業務操作規程。最后,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標準和監督,增加內審機構激勵與約束機制,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審計質量的考核與評價。
[1]楊梅.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責任和作用[J].企業審計與會計,2007(4).
[2]劉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分析與規避對策[J].商業會計,2008(12).
[3]張孝蘭.內部審計的風險與防范對策[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8).
[4]徐國忠.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