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張麗娟
鄉村旅游對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就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用巨大,截止2010年,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年營業收入已超1200億元。對于鄉村旅游的研究越來越引起國內旅游業界、政府和學術界的關注。而發達國家鄉村旅游經過多年的發展,其發展經驗對于國內各區域鄉村旅游業發展,特別是具有豐富鄉村旅游資源的吉林省來說具有很強的借鑒作用。
隨著發達國家的城市化和工業化迅速發展,鄉村旅游大眾化的時代始于20世紀60年代,繁榮于20世紀80~90年代,各發達國家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并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呈現一定的特點。
隨著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于旅游產品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差異化,發達國家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發達國家對鄉村旅游產品從水陸空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開發。水路方面,主要有垂釣、游泳、泛舟、漂流、沖浪、快艇、航行等。陸路上面的項目比較多,有休閑類活動、體育健身類項目、農事活動、鄉村文化活動等。空中方面主要有輕型飛機、滑翔、熱氣球、跳傘等。近年來攀巖、無動力翼裝飛行、各種農業節慶逐漸開展起來。
從發達國家鄉村旅游的發展情況來看,各國都是根據自身的自然條件、農業生產狀況、城市居民對自然風情的向往來開發具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并逐漸形成自己特色性的旅游產品。比如歐洲古堡,根據自己的歷史傳奇、建筑特色等,開展風格迥異、形式多樣的旅游活動。在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開發的同時,發達國家非常重視鄉村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注重旅游資源的保護。比如美國主要通過國家公園的形式來保護美國的自然、文化和歷史遺產。美國把國家公園作為美國人的公共財產來管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就誕生于美國,100 多年來, 世界各國紛紛仿效美國設立國家公園這種做法, 已有124個國家建立了2600 多個國家公園。澳大利亞的經驗是齊抓共管保護環境。法國通過社會團體組成一支強大的文化遺產保護的民間力量。
發達國家政府十分重視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把發展鄉村旅游納入解決農村問題,推動農村持續發展的戰略范疇,從政策層面進行有效推動。政府機構從戰略高度對鄉村旅游進行扶持,主要負責制定政策法規,編制和審批規劃,提供資金支持和信息咨詢服務,制定評價標準,定期檢查和評估等。比如美國從縣、州一直到聯邦的各級政府對鄉村旅游業都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西班牙, 每一個地區政府都有鄉村旅游方面的立法,從立法上確立了鄉村旅游的地位。西班牙國家和地方政府還就鄉村旅游制定了很多行業標準, 其中有一些是必須執行的強制性標準, 從標準上確保西班牙鄉村旅游的質量。除了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國外的各級農業協會和旅游協會組織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他們為發展鄉村旅游的從業者提供咨詢,指導項目,對有關行業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輔導,同時也提供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在美國農業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各種農業活動,如農業博覽會、賽馬、鄉村游行等等。
吉林省鄉村旅游由于發展時間短,存在很多問題,借鑒發達國家發展鄉村旅游發展的經驗,結合吉林省的實際狀況,我們可以提出吉林省鄉村旅游發展的策略選擇。
要想保持鄉村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加強環境與旅游資源的保護。保護可以是多層次的,政府要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對于一些污染嚴重的工業項目要本著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堅決取締或者不予審批,還要加強環境保護方面的法規建設;同時可以通過申請歷史文化遺產、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等方式加強保護。比如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來,不僅當地的文物保護工作大大加強,同時也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大大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經濟。還有吉林省滿族的訓鷹、剪紙、朝鮮族農樂舞等在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不僅使文化有所傳承,還提高了當地的旅游收入。除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外,也要加強對游客特別是當地居民的環保教育。
中國有句古語叫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吉林省具有豐富的水資源,有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榮獲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吉尼斯世界之最的長白山天池。有眾多的自然湖泊以及水電站建設形成的人口湖。有松花江水系、遼河水系、鴨綠江水系、圖們江水系,還有中國十大濕地之一的吉林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陸路方面:吉林鄉村自然風景秀麗,長白山號稱關東第一山。吉林省還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松原有眾多的蒙古族民俗村,延邊有眾多的朝鮮族民俗村,吉林市有眾多的滿族民俗村。對于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我們應該因地制宜進行全方位的開發,設計合理的旅游路線,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鄉村旅游體系。加強參與類和體驗類旅游產品的開發,突出地方特色,開展特色鄉村旅游。
旅游業是一個涉及面廣、帶動能力強的產業, 政府宏觀管理功能發揮得好壞, 對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狀況影響很大。隨著鄉村旅游規模的不斷擴大, 應該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吉林省的鄉村旅游協會,統一管理和協調吉林省內和吉林省與其他省鄉村旅游的有關事務,建立鄉村旅游的管理標準和評價體系。建立鄉村旅游管理方面的制度標準。為鄉村旅游從業者提供信息咨詢、培訓服務。同時政府應該是環境保護法規的制定者與環境保護倡導者。
鄉村旅游要注重品牌塑造,要以政府為指導、多方參與,加強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合作與聯合促銷,重視鄉村旅游信息網絡的建設。首先要加大景區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住宿、娛樂和購物等。其次策劃推出的品牌及時申請注冊及品牌保護,同時把品牌文化向各領域、深層次延伸,形成互相促進、相互支撐的品牌體系。再次,大力開發當地的旅游紀念品,在售出紀念品的同時開展宣傳。最后,要加大品牌宣傳,利用不同媒體通過各種方式展示和傳遞品牌的相關信息。
當然、發展策略的成功實施需要完善制度建設,加強多部門分工協調。從管理體制來看,由于涉及土地、農業、水利、環境、衛生、就業、工商、稅務、旅游等諸多方面,各部門均要制定或遵循一定的法律規章,各司其職,相互協調。
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其鄉村旅游形成了一定的經驗,但這些經驗一定要和吉林省的省情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把這些經驗本土化才能把吉林省的鄉村旅游事業發展起來,建設好吉林省的新農村。
[1]趙俊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農業旅游經營管理與啟示[J].世界農業,2012(5).
[2]王瑞花,張兵,尹弘.國外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初探[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5(3).
[3]鄭鳳萍,丁永義,閻晶.國外鄉村旅游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J].北方經貿,2008(3).
[4]張凌云,劉威.歐洲文化遺產保護及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0(9).
[5]胡萍.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1(5).
[6]于丹,于秀芝.遼寧鄉村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貿,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