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管理學院 晉燕燕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FDI)從2003年開始高速增長,年規模急速擴大,進入“躍升式”發展通道。根據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2010年聯合發布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到2010年末,中國已在全球178個國家(地區)共有1.6萬家境外企業,投資覆蓋率進一步擴大。由于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區位因素是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決策時必然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是什么因素決定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呢?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非制度因素,如經濟因素(包括勞動力及資源、原材料成本,市場規模及其增長率等)、基礎因素(包括基礎設施、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及其他配套服務等)和地理因素(東道國與投資國的地理距離及社會文化差異等)。制度基礎觀已成為戰略管理的第三個重要研究視角,然而國內學者從制度觀視角考察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研究還不多,并且現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方面的制度,如政治制度、文化差異等,不能從系統上對影響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制度因素進行闡述。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將制度分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具體從經濟制度、法律制度、東道國影響企業運行便利性的制度安排以及社會文化制度等四方面分析了東道國制度因素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并且為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提供了策略建議。
隨著學界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研究的不斷深入,制度觀作為解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一個新的視角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North等學者認為,企業在制定戰略時除了要分析產業競爭特點和企業資源狀況以外,還必須考慮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制度因素對企業行為的影響。
制度可以說是一種游戲規則,它構成了一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關系。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指各種法律、規章和規則(例如競爭及強制性政策、知識產權制度、合同法及其執行),非正式制度指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化等?;谥贫鹊膽鹇杂^是戰略管理的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它認為企業在進行戰略分析時制度不再是一個背景條件, 而是直接決定企業戰略和績效的一個重要方面。就企業對外投資而言,東道國的經濟、法律等制度會影響企業的生產和交易成本,進而影響企業績效。因此,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區位選擇時東道國制度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影響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東道國經濟制度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即貿易政策自由化程度,雙邊投資協議和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
2.1.1 貿易政策自由化程度
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傾向于選擇貿易自由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這主要源于東道國貿易自由化程度越高,則對外國經濟活動設置的障礙越少,進入壁壘越小。當企業考慮到擴張到某一國家時,首先必須考慮該國外資政策的影響。東道國積極的外資政策,會減少企業的進入障礙,增大企業對其投資的可能性。這從中國長期以來吸引外資的實踐中也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中國積極的外資政策,許多沿海的經濟特區通過提供各種優惠條件和降低海外投資者的進入障礙來吸引外商進入中國投資。
2.1.2 雙邊投資協議
雙邊投資協議是兩國在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協商一致建立起來的一種協定,旨在鼓勵、保護和促進兩國間的直接投資。它對于企業跨國經營具有重要意義。跨國企業在出現投資爭端時,可以根據兩國之間的投資協議解決爭端,而無須依據東道國的法律,減少了企業解決爭端的成本,為企業跨國經營提供了一定保障。我國企業在選擇對外投資區位時,東道國與我國簽訂投資協議的情況是一個主要考慮因素。我國企業會優先選擇與我國簽訂雙邊投資協議的國家進行投資。
2.1.3 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
一國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越高,則金融主體的自主性就越高,從而為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項目就越多樣化,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周轉成本就越低。金融體系越完善,越容易吸引外資企業進行投資;相反,金融管制越多,尤其是對外國銀行的管制越多,則會阻礙外商投資的進入。我國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會優先選擇金融市場自由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東道國的金融體系越完善,我國對其直接投資的可能性越大。
東道國的法律制度是企業經營面臨的最強大的環境壓力,我國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會深入學習了解東道國的法律制度。然而,法律制度對企業對外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完善的法律制度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經營環境,減少了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完善的法律意味著一種高的進入壁壘。因此,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的選擇不僅會考慮東道國的法律制度,還會結合其他影響因素綜合考慮,權衡利弊,以減少跨國經營的風險。
影響企業運行便利性的制度安排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即商業自由化程度、企業與政府關系和勞動力市場的自由化程度。
2.3.1 商業自由化程度
東道國的商業自由化程度會影響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區位選擇,我國企業偏向投資那些商業自由化程度高的國家。東道國的商業化自由程度較高,則對新公司或企業獲得執照的時間長短、注冊資金多少、投資領域等內容的規定比較寬松,意味著企業在該地區的運行障礙較小,這會吸引更多企業進入該地區進行投資。從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實踐可以看出,我國企業會優先考慮商業自由化程度較高的地區進行投資,以降低進入障礙。
2.3.2 企業與政府關系
企業與東道國政府的關系是影響企業對外投資經營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中國,“關系”二字意義非凡,通過關系網絡獲得的信息更可靠,更有價值。通過與政府建立良好關系,企業可以獲得諸多優惠,如更多的優惠條款、更優惠的稅率、更高的市場占有率、更多的補貼和寬松的管制等;并且,企業在面臨困境時,政治關聯企業更容易獲得政府的幫助;能獲得更多及更長期的銀行貸款和產權保護。這種對政府關系的熟練應用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非常重要,尤其是投資經濟轉型期國家。因為對于經濟轉型期國家而言,政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一部分關鍵資源,與政府建立良好關系會使企業獲得更多優惠,降低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經營中會注重與東道國政府建立良好關系,以便為企業生存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2.3.3 勞動力市場的自由化程度
一國勞動力市場的最低工資、勞動時間的長短、解雇員工的難易程度和成本等可以用來衡量該國勞動力市場的自由化程度。勞動力市場的自由化程度會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的高低,進而影響企業的績效。勞動力市場自由度越低,解雇員工的成本越低,即人力資源的成本越低。因此,我國會優先選擇勞動力市場自由化程度較低的國家進行投資。
就社會文化制度而言,我國企業更愿意投向與我國文化制度差異較小的國家。從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踐來看,很多企業在選擇對外投資區域時經歷了一個由近到遠由熟悉到陌生的過程。企業最初會選擇與我國相鄰、文化和傳統相似的東南亞地區,而后擴展到其他亞洲地區,進而擴展到歐美、拉美等地區。這是由于鄰近的文化傳統及地理距離有利于企業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降低因陌生環境所帶來的成本及風險,也為以后的進一步擴張奠定基礎。母國與東道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越小,則企業感知到的來自不同文化消費者的內在壓力就比較小,企業進入的風險就越小。因此,我國企業在選擇對外投資區域時,會優先考慮與我國文化距離較小,非正式制度差異較小的地區。
本文基于制度觀視角從東道國的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影響企業運行便利性的制度安排以及社會文化制度四大方面分析了東道國制度因素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通過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從東道國的經濟制度看,東道國貿易政策的自由化程度、東道國與我國簽訂投資協議的情況、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等會影響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東道國的貿易自由化程度越高、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越高,我國企業越傾向于對其進行投資。并且,我國企業偏向于選擇與我國已簽訂投資協議的國家進行投資。其次,從東道國的法律制度看,東道國法律制度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的選擇不僅會考慮東道國的法律制度,還會結合其他影響因素綜合考慮,以減少跨國經營的風險。再冷,從東道國影響企業運行便利性的制度安排看,東道國商業的自由化程度、企業與東道國政府的關系以及勞動力市場的自由化程度會影響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我國企業傾向于選擇商業自由化程度較高而勞動力市場自由化程度較低的區域進行投資。一方面,商業自由化程度高意味著進入該區域的門檻低,規章限制少;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的自由化程度越低,意味著解雇員工的成本較低,降低了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并且,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經營中會與東道國政府建立良好關系,以獲取諸多政策優惠。最后,從東道國的社會文化制度看,東道國的文化、風俗習慣、道德準則等會影響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區位選擇,我國企業更傾向于投向與我國文化制度差異比較小的國家。
本文具有以下管理啟示:
(1)我國企業在選擇對外直接投資區域時應考慮東道國制度因素的影響。企業跨國經營不僅要考慮東道國的經濟制度、法律制度以及企業運行的制度安排等正式制度的影響,還應該考慮文化差異、風俗習慣和各種商業交往禮儀等非正式制度的影響。
(2)盡管本文分別討論各種制度因素對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但在企業實踐中這些制度因素是相互促進和相互依賴的,不應該分開來考慮。因此,企業在跨國經營選擇區位時,應綜合考慮各種制度因素的影響,權衡利弊,減少經營風險。
(3)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會受到東道國制度因素的影響,相反,我國作為外國公司對外投資的首選國,本國的制度因素也會影響外國企業的對華投資意向。因此,對于我國政府而言,應了解外國企業對華投資的各種制度影響因素,以便制定相關政策吸引外資或限制外資進入中國。如為了吸引外資進入中國,政府可以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完善各種法律法規,為外企進入中國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經營環境;相反,為了保護本國企業的發展,政府應提高限制性政策強度,增加外企進入壁壘。
[1]顏凌芳,李一文,劉宏青.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特征研究及其新變化[J].財會研究,2011(8).
[2]Peng, M. W.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and Strategic Choic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2).
[3]藍海林,汪秀瓊,吳小節,宋鐵波.基于制度基礎觀的市場進入模式影響因素:理論模型構建與相關研究命題的提出[J].南開管理評論,2010,13(6).
[4]許和連,李麗華.文化差異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