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付麗
在經濟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的時代以及我國加入WTO之后所面臨的新的挑戰與壓力,我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競爭以及市場兩大環境發生了較為深刻的變化,這就是說我國中小企業已經由以往的地區性、全國性的競爭逐漸過渡到了全球性競爭。
由如上內容闡述可以得知,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過程之中面臨著較大的問題。下面主要對經濟時代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綜合競爭形成的現狀進行分析,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幾點內容。
對于企業的競爭而言,它是全方位的,但是歸根結底還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圍繞企業競爭戰略,用好人才,管理好人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只有對這一點給予高度的重視與關注,才能夠真正地實現企業競爭戰略的快速形成與發展。一項不良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基于此,企業要按照自身的經營以及實際發展的根本需求,構筑不同層次的人才平臺,對不同員工之間的個體差異進行尊重,關心并給予最大的信任度,從而形成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人力資源。然而,我國的中小企業似乎并沒有看清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自身發展之中的重要作用,不注重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普遍注重短期的經濟效益,對人力資源的再培訓與教育嚴重匱乏,最終使企業不具持續的人力資源的競爭優勢。
由于中小企業規模相對小,資產少,風險大,資信程度較差,銀行一般都不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因而中小企業得不到有力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為國有大型企業配套供貨的中小企業普遍遇到貨款被拖欠的問題,更加劇了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致使有的中小企業不得不以高利率拆借資金來彌補資金缺口。
中小企業,正如愛迪思所說的那樣:“企業的整個管理制度可能是寫在一頁空白信封的背面放在創業者的馬甲口袋里”。制度規章的缺失,使得企業在處理問題時沒有明確的標準可循,進而常常出現憑感覺辦事的情形。而帶來的管理的非正規化,也使得各種人才不愿加盟。針對以上中小企業文化的特點,從中小企業內部構建綜合競爭力應是多方面的。
2.2.1 新技術的獲取
新技術的獲取,首先應該建立在對產業發展趨勢的科學預測的基礎之上,這就是說新技術的應用能夠培育出一個新型的產業,或者能革新現有產業的發展趨勢,如大幅降低企業成本或者功能而發生變革使得市場需求大幅度擴大。新技術的商品化,主要還是以企業具備強大的組織能力、市場開拓能力以及管理能為重要基礎的。例如美國人最先發明電視機、錄像機,但是美國人所購買的電視機與錄像機大部分卻是產自日本。這就說明了日本獲取了美國的新技術。
2.2.2 戰略聯盟
這種旨在形成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目標的戰略模式可以克服內部開發所需資源和能力不足的矛盾。通過戰略聯盟,企業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內部資源,構造新的企業經營格局;調整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構建新的企業經營格局;調整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構建新的企業經營機制,從而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目的。因此,戰略聯盟也是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一條捷徑。實施聯盟戰略定位,首先要選擇好結盟伙伴。
基于如上關于我國中小企業綜合競爭力形成現狀以及對中小企業綜合競爭力形成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得知,目前擺在我國中小企業面前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采取強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中小企業綜合競爭力。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企業無論從生產方式,還是最后的消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先進的互聯網、信息、衛星通訊等一系列技術的涌現,有效地打破了以往的時間與空間的概念。企業當前所處的商業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先進的網絡已經將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都很好的連接到了一起,市場競爭不再像以往那樣屬于個體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地轉變為各企業供應鏈之間的激烈競爭。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要想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將自己內部的管理機制與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加以整改,以確保與經濟環境相適應。要注重理財,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并且不能只局限在本企業和本區域,必須進一步提高其對世界經濟形勢變動分析的能力,降低金融風險與管理風險的發生率。不斷的優化企業各種資源,使其能夠得到合理的配置。財務統合管理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這指的是將企業融資作為出發點、將企業價值作為核心、將資源優化配置作為主要目的、將信息理財作為根本手段,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及信息集成措施,有機的統合財務與業務和企業全部供應鏈,從而使得企業物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得到統一的管理。
隨著企業目標的確立、市場競爭的激烈、資本市場不斷健全、獨立財務利潤的出現,企業要想完成自己的整體目標,就必須將財務統合管理作為主要運作模式。從價值角度上來看,通過財務統合管理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管理,體現出了較強的綜合性,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企業最后的經營管理工作水平如何,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財務結果。所以,在企業內部管理系統中,財務統合管理是最為關鍵的一個子系統,在企業內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決策時,通常將財務論證作為中心;實際執行方案時,將財務控制作為重點;而經濟過程完成后均采用財務指標進行考核;整個生產經濟活動都將資金占用作為了出發點,采用成本消耗的方式加以約束,依賴于盈利水平進行衡量。財務在企業中是極其重要的,不管是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還是企業內部運行過程的實際需求,財務統合管理模式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對企業各方面進行管理。
綜上所述可知,經濟時代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又嚴重地制約著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上文在清楚地分析經濟時代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綜合競爭力形成的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提升中小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模式及方法。只有堅持這一套方法,那么我國的中小企業就一定會取得較快的發展與進步,我國的中小企業才能夠走出國門、與世界更好的接軌。
[1]成健,趙巖.提升中小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6(3).
[2]李培培,傅宗琛.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6(1).
[3]方榕.美、日、德支持中小企業技術自主創新的比較[J].科技廣場,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