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肛緣水腫是肛腸術后的常見并發癥,肛緣水腫造成術后患者肛門疼痛加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減輕術后水腫對混合痔術后止痛、促愈康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本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利用中藥熏洗配合微波照射治療肛緣水腫使局部炎癥吸收,水腫范圍縮小消失,疼痛減輕或消失,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行肛腸病術后患者12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齡18~60.4歲,平均40.6歲。對照組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齡17~57.4歲,平均40.5歲。兩組年齡、性別、病情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采用中藥洗劑,主要藥物:忍冬藤30 g、苦參30 g、黃柏15 g、蛇床子15 g、五倍子15 g、大黃15 g、地瓜藤15 g。于術后第2天排便后,先用清水清洗創面,取中藥洗劑煮沸約1500 ml濾渣倒人熏洗盆內,患者坐于盆上先趁熱熏肛門5~10 min,待藥液不燙時,再坐浴20 min,熏洗后,以清水清洗肛周皮膚,拭干,創面生肌散換藥,覆蓋紗布。1次/d,大便后尤為適宜,5 d為1個療程。②微波照射:采用南京微波能研究所YWY醫用微波儀,發射頻率2450 NHz,波長12.2 cm。方法選用腔外輻射器,為圓柱狀,長15 cm,直徑7~9 cm,取功率28 W,時間20 min。患者側臥位,將腔外輻射器置于距病灶0.5~1 cm處,每5次為1個療程,如創口疼痛、肛緣水腫嚴重,可用2個療程。
1.2.2 對照組 術后第2天大便后,清水清洗創口,再用高錳酸鉀1∶5000倒入熏洗盆內坐浴20 min,拭干,創口換生肌散配合電磁波照射20 min。
1.3 療效標準顯效 肛緣水腫消退,疼痛明顯減輕,滲液消失,愈合時間短;有效:肛緣水腫縮小,疼痛減輕,滲液減少,愈合時間較短;無效:肛緣水腫未消,疼痛未減輕,少量滲液,愈合時間無明顯縮短。
在促進創面愈合及緩解疼痛方面,中藥熏洗聯合微波理療具有較好療效。肛緣水腫明顯消退,疼痛減輕,滲出物減少,實驗組顯效+有效57例,總有效率91.9%;對照組顯效+有效45例,總有效率72.6%。兩組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肛門處在一個污染環境,非常容易感染,導致肛門手術后創面的愈合延遲、生長緩慢。疼痛敏感,中西醫學不斷發展至今仍未找到一種既能止痛。又促進創面快速愈合的理想治療方案。針對肛門疾病手術后創面的大體外觀表現,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瘀”,“濕”、“熱”為其主要病理特點。基于這一觀點,近年來臨床醫生采用熏洗、坐浴、外敷綜合療法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將中藥藥液緩慢、均勻滴注于創面、直腸黏膜上,及時徹底清除瘺道深處的膿腐物質及分泌物;同時藥液在直腸黏膜浸潤,經直腸淋巴系統直接吸收,明顯延長藥物與病變部位的作用時間,病變部位藥物濃度高,促進炎癥吸收及潰瘍愈合;直腸創面、黏膜直接給藥還避免和減少消化液和消化酶、肝臟首過效應等對藥物作用的影響和破壞及藥物對臟器本身的刺激,有利于藥物持續發揮作用[2]。微波輻射治療的頻率介于高頻電和激光之間,可穿透組織5~10 cm,達深層肌肉,使局部毛細血管、組織通透性升高,不僅促進炎癥滲出吸收,抑制炎癥發展,還增加了局部組織對藥物的吸收,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代謝,促使血管、組織重建;同時微波引起的組織細胞離子、水分子高頻振蕩產熱,使組織溫度升高,血液凝固,起到止血作用;此外,微波具有抑制細胞內DNA、RNA和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可激活溶酶體、增強吞噬細胞和T細胞吞噬能力,起到抑菌作用,控制局部感染的發生[3]。
[1]王躍振,劉屹,劉異,等.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的防治.長春中醫藥大學報,2008,24(1):85.
[2]李惠娟,胡娟娟,劉燕媚,等.中藥泡足治療糖尿病足的效果觀察.護理學報,2009,16(1B):63-64.
[3]林伊娜,卞學平,王軍輝,等.微波臨床應用及機制研究進展.中原醫刊,2007,34(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