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斌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趨明顯。在口腔修復臨床接診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重較大。由于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殊需求,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老年人口腔健康維護的重要,這就要求醫務人員不但要對老年患者進行醫療服務還要對老年患者的心理感受進行關注。因此老年患者的口腔修復診療護理就顯得十分重要。
1.1 全身情況[1]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機體逐漸老化,無論在組織結構、臟器功能、免疫、進食習慣、營養和精神狀態上,都有明顯的變化;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發生退化,造成老年人手腳不靈、動作不便,影響對口腔修復診療的配合及療效。
1.2 口腔情況[2]老年人由于飲食習慣、口腔衛生差、營養不良、各臟器功能衰退及治療不及時等而好發齲病、牙周病;牙齒缺失數目多,余留牙條件差,多為過度磨耗、伸長、移位、松動等,殘根、殘冠多;咬合關系及頜位關系紊亂;牙槽骨吸收;口腔黏膜變薄、干燥;咀嚼肌萎縮;顳頜關節紊亂等。
1.2.1 理解力不佳、恐懼、固執 老年人多有負面情緒,諸如孤獨感、失落感、老而無用感,加上日益嚴重的腦功能衰退,老年人在就診時容易出現因固執和或理解力不佳造成的溝通效果不理想,對修復治療不理解,堅持自己的要求而不能與醫師合作,對治療過程甚至治療器械存在焦慮恐懼的心理,臨床上難以主動配合醫師,影響修復診療效果;年齡越高心理反應越嚴重,尤其是老年女性及長期患慢性疾病身體虛弱者。
1.2.2 急躁、對義齒修復不合實際的期望、對診療費用難以接受 老年人機體功能下降、耐受力差,一旦修復治療過程復雜、等候時間長極易出現多疑、急躁情緒;希望一次就診便能修復完成,渴望義齒能夠具備與天然牙一樣功能和外觀等不合實際的期望,對較長治療周期及相應的治療費用不能接受,若診療過程中某一不適癥狀在短時間內未能消除便精神緊張,影響到正常的診療過程[3]。
2.1 診療前護理 創造整潔的診室環境使人感到舒適、安全,從而減少或消除老年患者焦慮、煩躁的心情。護理人員做到衣帽整齊、行為規范,面帶微笑、態度和藹、有問必答,對老年患者用“您”等尊稱,以增強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設立有關老年患者的便利措施,諸如電話預約、簡化就診手續、幫助繳費等。每一位老年患者在接受醫師診療前,護理人員應先大致了解其身體狀況和缺牙情況,如是否有系統性疾病、是否屬于復雜病例,有助于及時掌握患者生理、心理動態,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各級醫師的經驗和特長進行分診安排以保證老年患者的醫療質量,同時提高工作效率縮短老年患者的候診時間。對于那些全身情況差、嚴重衰竭的老年患者,應先進行全身疾病的治療;對行動不便、交流困難的老年患者,應安排家人在旁陪同,增強老年患者的安全感,同時便于醫患交流;對精神狀況不佳的老年患者,應主動接近他們,耐心、熱情可親地與之交談,取得老年患者的信任以獲得他們配合治療的最好心情。
2.2 診療過程中護理 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護理人員要協同家屬攙扶其上下診療的老年患者,應主動接近他們,耐心、熱情可親地與之交談,取得老年患者的信任以獲得他們配合治療的最好心情。椅,調整椅位,使老年患者感到舒適,同時幫助老年患者保存好隨身物品。診療開始時,可以先跟老年患者聊些相關問題以緩解其緊張情緒。在老年患者敘述病情時,要微笑傾聽,不隨意打斷,以維護老年人的自尊心,提高其信心,消除多疑、緊張情緒;護理人員協助醫師詳細詢問老年患者病史,全面了解病情,認真細致地檢查口腔;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老年患者及陪同人員介紹所有可能的修復方式、優缺點、修復效果、費用和療程,根據老年患者口腔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幫助老年患者作出合理的選擇。絕大多數的老年患者對口腔臨床操作都有恐懼心理,因此在修復治療操作開始前,要向老年患者耐心、細致地解釋將進行的操作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注意事項,減少、消除老年患者的緊張情緒,增加配合。在修復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老年患者生命體征及意識變化,及時配合醫師,并在旁安撫患者使其精神放松,適時給老年患者遞上面巾紙,幫助其擦去口角或面部水跡、印模材料,幫助老年患者起身吐痰等,協助醫師順利地完成修復治療。操作結束后要告訴老年患者已順利完成,使其放松心情;同時要迅速及時地清理或擦凈患者口腔、面部及周圍的污染物,減少不良刺激。
2.3 診療后護理 在修復診療結束后,讓老年患者稍做休息待情緒穩定,護理人員為其耐心、詳細地講解術后注意事項,介紹義齒的佩戴方法及清潔、養護的方法,示范正確的刷牙方法、如何使用牙線及牙間隙刷等;老年患者必須掌握的關于義齒的使用常識,要反復多次說明、強調,使其能夠正確使用義齒。告知老年患者及家人義齒與天然牙不同,不可能完全恢復天然牙的咀嚼功能和美觀效果,從而幫助老年患者對修復治療建立切合實際的期望;細心地說明初戴義齒的一段時間可能出現的不適感,鼓勵老年患者多說話、多練習以便逐步適應,增強老年患者的信心。制定復診計劃時間表,做好隨訪工作,定期電話隨訪,主動與老年患者聯系,了解義齒的使用情況、及時反饋適當的信息,定期口腔檢查和口腔衛生宣教,使老年患者及家屬意識到口腔衛生與全身健康、生活質量的重要關聯,敦促老年患者養成正確、科學的口腔衛生習慣,以維持修復治療的效果。
[1]尤黎明.老年護理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4-7.
[2]劉洪臣.老年口腔醫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214-217.
[3]楊艷麗,俞雪芳,吳良燕,等.老年患者口腔修復護理.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6,4(3):168-169.
[4]劉嵐,王欣榮,劉居娟.口腔修復診療中的人文關懷.實用醫技雜志,2010,17(3):247-248.
[5]孫志榮,趙雯,崔凌云,等.老年患者義齒修復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中國美容醫學,2009,18(11):1685.
[6]杜玉芳,鄭杰,黃云,等.老年患者口腔修復的護理體會.中國醫藥指南,2010,8(1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