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艷
糖尿病是由環境和遺傳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征。病程長、發病率高、并發癥多是其顯著的特點。為了使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須實施與糖尿病特點相結合的健康教育,以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標。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1年全年門診登記在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診斷標準符合2011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自愿報名,無精神病史,與他人溝通無障礙,無嚴重急慢性并發癥,具備一定的閱讀和書寫能力。
1.2 方法 ①心理的指導:糖尿病作為慢性的終身疾病,生活方式會受到長期藥物和飲食治療的限制,多種并發癥還會隨著病情的發展而出現,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一系列悲觀情緒,如失望、消極、脾氣暴躁、激動、厭世等很容易在患者身上出現,所以心理教育非常重要。心理疏導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性格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使患者面對現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還有就是中年的患者,由于多種原因,諸如忙碌的工作、對疾病的漠視、對疾病認識不足、應酬多等,導致了其服藥不及時,飲食得不到控制。對于這類患者糖尿病發展的嚴重后果要講解清除,控制飲食的重要性要重點強調,患者滿不在乎的思想要徹底改變,積極配合治療,珍惜身體和生命,警惕性要時刻提高。②運動的指導:運動對糖尿病患者的的影響包括即時的影響和長遠的好處。降低血糖,提高胰島素的生物活性是即時的影響。降低血脂和血壓,防止骨質疏松,心肺功能的改善,放松心情,消耗脂肪使體質量下降,增加生活的樂趣,提高免疫力是遠期影響。鼓勵患者積極參加運動活動,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的選擇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注射胰島素后或空腹進行運動要盡量指導患者避免,低血糖的現象以免發生。糖果或點心之類的東西要在外出活動時帶一些,以備不時之需。不宜運動的糖尿病類型有:并發下肢缺血及脆性糖尿病、糖尿病腎病及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③飲食的指導:合理的飲食對控制病情和預防并發癥至關重要,同時也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控制總熱量,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將體重控制在理想范圍,飲食治療糖尿病的原則是改善血脂和血糖,并且保持體力。每天的總熱量要給患者計算出來,食譜的制定要協助患者完成,一日三餐或四餐中的熱量分配使患者熟練的掌握。含糖低的蔬菜、水果、粗糧、雜糧、魚類和蛋類要告知患者多吃,含脂肪多的肉類要少食,并且做到戒煙限酒,最好是戒酒。使患者達到控制體質量或減輕體質量的目的。④自我管理的指導:控制和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關鍵是科學的自我管理。有利于糖代謝的方法有:指導患者日常的生活護理、按時起居、調整生活規律。保護皮膚,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一般情況下每周洗澡1次,水溫不超過30℃。為了預防泌尿系感染,每天要清洗外陰。雙腳要特別注意保護,每天用水溫不超過40℃的溫水泡腳,雙腳指甲不要太長,也不要太短。如發現磨揖、水泡等足部損傷,要及時去醫院處理[1]。⑤用藥的指導:降糖藥的藥理作用、正確的服藥方法及不良反應要向患者講解清楚,如應在餐前30 min口服磺脲類藥物等。使得用藥的種類、次數和藥量在確保療效的基礎上盡量減少,使患者的經濟負擔得到減輕。胰島素的保存、注射方法、用藥時間、劑量和用藥后的注意事項要對使用胰島素的患者進行指導,特殊情況下藥量的調整要明確地告訴患者,如降糖藥的劑量要在患者勞累或大量運動后減少;胰島素的劑量在發燒時增加;胰島素的劑量在飲酒后減少;良好的遵醫行為要指導患者養成,不可隨便增減藥物的劑量,吃吃停停的現象更不可以發生。
應該重視糖尿病健康教育培訓中飲食、運動技能的實踐性教學。對于血糖監測是調整用藥方案以及確定是否治療達標的重要依據。我們在上監測課時,應強調監測的重要性,提供血糖監測儀器現場示教,本次測驗中血糖監測水平教育前后自身比較均有顯著提高(P<0.05)。
總之,只要把心理調整好.正確有效地利用運動、藥物、飲食控制和自我管理等多種手段減輕身體的不適,不良遵醫行為徹底地改變,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就會有顯著的改善。
[1]廖冬輝,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當代護士:下旬刊專科版,2012(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