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會
(吉林師范大學分院)
讓雙語教學穩步起航
◆王 會
(吉林師范大學分院)
闡述了雙語教學的概念、必要性、最佳起始階段,分析了制約我國雙語教學發展的三個客觀瓶頸即缺乏師資,學生的英語水平有限和缺乏教材,并提供了相應的對策,建議雙語教學如何穩步起航。
雙語教學 雙語師資 學生 教材
雙語教學是指在課內外教學活動中使用兩種語言為媒介,同時用英語和母語開展的一種教學形式。它進一步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法,在更豐富的語言層面上,擴大英語實踐的時空,拓寬英語學習環境,把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滲透在有益的課內外教學之中。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現代文化,培養學生全球意識和雙語能力等為目的。
雙語教學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經濟全球化是當今時代的主流,我國加入WT0后,將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它意味著我國將與WTO其他成員國之間跨越國界的教育服務和求學活動與日俱增,中國必然要加快國際化的步伐,開放教育市場,依據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參與國際教育市場的競爭與合作,而這一切,都少不了語言的溝通。外語交際能力將是我們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條件。開展雙語活動正是適應時代發展,提高新一代的外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國要實現經濟的全球化,教育的國際化,必須引入雙語教育。
如何開展雙語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目前我國的學生,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有限,語言輸入量不足,沒有應用英語的語言環境,聽說方面存在很大困難。如果在教學中全部都采用英語,目前還困難較大。不僅學生不能完全聽懂,師資力量也不足。它需要一個過渡時期,從基礎抓起,采用從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讓雙語教學穩步起航,慢慢地過渡到真正的雙語教學。
筆者認為,雙語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不宜從小學開始,因為小學階段是母語習得的關鍵時期,過分強調外語會影響學生母語的習得,造成“語言負向遷移”。而且,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和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的時期,此階段不宜給學生太大的學習負擔,否則,如果學生對某一門學科失去了學習興趣,將會影響其今后的發展。因此,雙語教學從初中階段開始較好,從高中、大學階段開設最佳。小學階段應打牢母語基礎,同時培養學生對各學科的學習興趣;初中階段加大外語學習的力度,打好外語基礎;到了高中階段再進行雙語教育;此時,學生的智力水平、思維能力及接受能力都有利于開展雙語教學。如果在小學階段過早地開設雙語課程,反而會欲速則不達。
解放后的80年代后期,東北長春的一些教育者就嘗試過雙語教學。90年代初至今,中國大陸的雙語教學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開始發展,如上海在90年代初就在華東師大二附中等學校進行了雙語教學實驗。廣州培正中學于1993年秋季開始在初一、高一兩個年級進行雙語教學,自編教材。2000年12月9日,全國雙語教學研討會在廣州市召開,這是我國首次有關雙語教學方面的全國性會議。2001年上半年,上海市推進中小學雙語教育試驗工作交流會在上海平和學校召開。這是上海首次舉辦有關雙語教育的研討會,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重視。上海市的雙語教學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正如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張民生所說,上海的雙語教學仍處于“初級階段”。可見,近十年來,雙語教學在中國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發展得很慢,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我國入世之后,這一問題更顯得突出。
1.師資。雙語教學要求教師用兩種語言來講授學科內容,其落點在于學科內容,而非英語內容。學科目標的達成是雙語教學的主要任務。因此,雙語教師既要精通本專業的知識,又要能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來使用。同樣的內容用英語來教的難度遠遠大于母語教學,因此,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也相應地較高。這些方面的要求與現實的差距是很大的。因為英語水平較高,專業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太少了。而且,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既要備專業知識,又要備英語,負擔較重,如果沒有相應的政策,教師的積極性很難維持持久。
2.學生。眾所周知,我國學校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受升學考試的影響,高年級學生在更大范圍內接受雙語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我國的理科教學內容偏深偏難,用漢語教學尚且存在一定的難度,不用說用英語了。因此,雙語教學中的學生會面臨兩個難點:其一是語言難點,其二是學科難點。
3.教材。教材問題相對于師資問題和學生問題而言,似乎要簡單些。因為雙語教學可發揮其語言優勢,引進國外原版教材。但是,深層次地考慮,其實并不簡單。眾所周知,教育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國外的教育與我國的教育存在著很多差異。國外原版教材固然在語言上是原汁原味,但在內容上卻未必符合我國的國情。因此,“復制”是不行的,“剪切”倒是可行的方法。教材內容的確定是雙語教學最為核心的一環。選擇課程內容,既要考慮到學生和教學方面的因素,又要考慮到知識價值的問題和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問題。這些問題處理的好壞是決定雙語教學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而一般的學校自身很難全面考慮這些問題,那又怎樣去“剪切”國外的原版教材呢?
綜合考慮師資、學生、教材三方面的因素,我們可以確定一個雙語教學實施的難度,并且認為,雙語教學最易成功的地區是教育和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較易成功的階段是我國教育系統的中學階段。中學教育階段,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英語語法和常用詞匯,具備了一定的英語技能,并且他們在學習中是將英語作為語言工具來使用,是“用英語學習”,而非“為學習英語”。因此,有較強的內在學習動力。另外,近年來,由于“歸國潮”及頻繁的國際學術交流,大量的歸國人員在很大程度上充實了雙語教師隊伍。因此,該階段的雙語教學在師資和學生問題上都不存在很大的難度。
關于師資,教育科研院所及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學第一線的學校應通力合作。教育部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開課和專業課教學。這為雙語教學在中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師范類院校在雙語教師的職前培訓這一塊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目前,我國中學的雙語教學正處于起步階段,他們急缺雙語師資,師范類院校應敏銳地看到這點,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從現在開始,對各個年級的師范生開設雙語課程,采取不同的培養模式,以求盡快盡好地多出雙語師資,滿足社會的迫切需要。師范類院校還可與各級教研室和中學合作,對中學教師進行在職培訓,提高雙語師資的質與量。具體到操作上,究竟是從學科教師中選拔雙語師資,還是從英語教師中選拔呢?不能一言以蔽之。理想的辦法是從學科教師中選拔。因為雙語教學以各自的學科目標的要求為主體。說到底,它是學科教學,而非英語教學。如果從英語教師中選拔雙語專業教師,尤其是高中理科的雙語教師,由于他們出身于文科,不擅長理科,本身學習理科的時間就不長,即使重新揀起理科內容并經過專業培訓,也很難達到專業的要求。對于專業課老師,他們學習英語的周期甚至比學習他們本專業的時間還長,因此,我國大、中、小學校的各科教師中許多人已具備了英語的四會技能,他們需要的主要是口語上的訓練,經過培訓,在英語錄音帶和錄像帶及各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下,他們可以逐漸用漢語和英語進行雙語授課。這樣一來,他們花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的英語才有用武之地。因此,從英語學習周期和專業學習周期來看,從專業教師中選拔雙語教師要比從英語教師中培養雙語教師要更合理些。但是,對于專業課水平要求不高的學科,中學階段的音、體、美等,則可從英語教師中來選拔,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專業課的培訓,即可上崗。師資培訓的形式有多種,如學歷教育,脫產進修,在職進修等。培訓方法也多樣,如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育實驗,案例教學等。
對于學生問題,從外部來講,主要是強化英語教學,提高英語能力。高質量的英語教學是雙語教學的前提。印度的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猶如大金字塔,基礎寬而扎實,為各級學科的雙語教學掃清了語言障礙。英語教學本身應將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并且在舉例講解時,可多取與其他學科有關的內容,以配合學科的雙語教學。這樣,英語課為雙語課程提供語言知識,雙語課程為英語學習提供語言使用的真實環境,二者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形成良性互動,使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邊學邊用,學以致用。從內部來講,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語言學家的研究表明,“動機同語言習得的成功呈正相關。”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動機,提高語言教學效率的關鍵就在于創造和諧并充滿個性化的語言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信心。許多學生擔心用英語學習專業課會聽不懂,有畏懼心理。因此,雙語課程開始時應少用英語講解。專業知識從易到難,逐步過渡到英語為主。國外有人對31名將英語作為外語的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真實的語言材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課堂教學材料應力求真實性,教學方法上采取交際法、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不斷給予他們成就感,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對于教材問題,其核心是教學內容的確定。21世紀的雙語教學在內容上應有所創新,不能以過去的經驗為現代人做準備。它要體現時代和社會的需求,但又不能割裂與傳統的課程內容的聯系。因此雙語課程內容的創新中最難的地方就是如何將傳統的課程內容與現代的思想觀念統一起來,如何找到結合點,縮短傳統與現代的距離。最佳的方案只能是按照學科發展的現狀和要求,用最新最先進的學科思想來審視傳統的學科結構,并加以重新完善,同時按照學科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雙重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確定課程內容。指導選擇中學雙語教學內容的學科思想有:雙語內容的基礎性,綜合性;滲透人文的科學教育觀;和諧統一的自然觀;可持續的發展觀;素質教育觀以及融合學生中心,學科中心和社會中心的課程觀。目前國內還沒有一本真正的雙語教材。雖然有些出版單位正在出版雙語教材,但也只是把現有的各科課本翻譯成英文,在編譯中難免會失去語言的地道和真實。有些學校從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引進一些原版教材并照搬使用;然而,這些教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又與我國的國情不符。筆者認為,進行雙語教學必須要編寫適合我國國情的雙語教材。
雙語教育是個龐大的系統。母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均會出現于雙語教育中。另外,雙語教育本身還有其自身特有的規律和問題。因此,它是一塊需要教育理論指導的實踐地,尤其是在雙語教育的起步階段。中國有句老話: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該階段所做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對于雙語教育的發展起著方向性的作用,影響深遠。因此雙語教育的問題決不是某個群體的教育工作者所能解決的,它需要全社會的教育工作者攜起手來,共同合作。在發現問題中完善雙語教學的未來走向。雙語教學目前僅僅是起步階段,如何使其健康、穩步地走向更高平臺,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發現問題,進而完善與改進。我國的雙語教育應當在教育部門的指導和規劃下將孤立的雙語教學組建成具有社會性的雙語教育,實施符合中國國情的雙語教學模式。
[1]上海教育.2004,(10).
[2]教學與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