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茹,王 雪,趙秀玲,張文俊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肛腸科,遼寧大連 116021
PICC在大腸癌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
劉艷茹,王 雪,趙秀玲,張文俊*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肛腸科,遼寧大連 116021
目的:探討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在大腸癌手術及術后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方法:回顧PICC置管在100例大腸癌患者圍術期及術后5-FU/LV、FOLFOX4、6方案化療中的應用、護理及相關并發癥處理的臨床資料。結果:10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所有患者順利完成經PICC靜脈營養等大劑量藥物準確輸入,減少了化療患者反復靜脈穿刺及藥物產生的毒副反應,常見并發癥得到了及時的處理。結論:PICC在大腸癌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良好,并發癥少,提高了大腸癌患者生活質量。
腫瘤;PICC術;應用護理;化療
*通訊作者
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技術,是一種由外周靜脈插入,導管尖端定位于中心靜脈的靜脈通路建立技術[1]。PICC較傳統的中心靜脈置管技術操作簡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發癥少,為7 d以上靜脈補液及需要多次化療的腫瘤等需要長期維持靜脈通路的患者提供完整而又有效的途徑。本文就PICC在大腸癌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經驗做一簡要論述。
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本科住院的大腸癌手術及術后需行4~6個周期化療的PICC置管患者100例,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45~85歲,平均57歲,病理均為大腸癌,其中直腸癌75例,結腸癌25例,病理分期duke's為ⅡB~Ⅳ,5例直腸癌患者行新輔助化療及術后全身化療,余患者術后均行輔助化療或全身化療。
向患者及家屬說明PICC置管的目的、適應證、優點、穿刺過程以及置管過程中可能出現穿刺不成功、出血、感染、氣胸等并發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準備全套穿刺用品。
PICC置管均由具有操作資質的護士按照規范操作流程進行?;颊咂脚P,手臂外展與軀干呈90°,選擇最佳穿刺血管貴要靜脈為穿刺血管[2]。測量穿刺長度及臂圍,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穿刺。置管后X線透視確定導管是否達到理想的上腔靜脈預位置[3]。穿刺后記錄導管名稱、編號、型號、置入長度,臂圍及穿刺日期。
置管后24 h更換無菌敷貼。每周更換敷貼肝索帽,及時更換有滲血卷邊。持續輸液情況下每12小時應沖管1次,導管停用期間應每周沖管1次。指導患者穿刺肢功能鍛煉,避免負重活動。對住院患者,除由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執行導管維護外,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PICC置管日常維護、生活護理等情況進行健康教育,尤其應加強患者出院后PICC置管維護的教育。維護后及時記錄在PICC維護本上,維護本隨身攜帶。
大腸癌患者每周期化療需間隔2~3周,對于置管回家的患者要加強宣教。告知患者導管可留置的時間以及定期來院更換透明貼膜及用0.9%氯化鈉溶液沖管等維護。告知患者注意觀察穿刺針點有無發紅、腫脹、疼痛、滲液,敷料松脫等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來院或到就近醫院處理。平時保持穿刺點局部清潔干燥,避免插管側手臂負重,防止穿脫衣服時拉出導管。患者可以淋浴,浴前做好穿刺部位的防水工作?;颊邔⑷粘I钪杏嘘P導管事宜詳細記錄,并做成卡片隨身攜帶,以便提醒患者及其他醫務人員判斷置管情況。
所選100例腫瘤患者全部置管成功,建立了可靠的靜脈通道,保證了圍術期各種營養物質、藥物的供給及術后化療計劃順利實施,有效保護了外周血管,避免了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操作者技術水平、患者凝血機制異常等均可以引起穿刺點出血。為減少該并發癥,置管后在穿刺針眼處外敷明膠海綿,予透明貼膜妥善固定[4];若滲血較多,換藥時穿刺點給敷凝血酶少許;禁止在置管側上肢測血壓,3 d內避免穿刺側肢體劇烈活動。
各種原因導致導管活瓣的功能喪失,使導管頭端的活瓣打開,引起血液回流不能起到“自動門”的作用。日常封管時使用的注射器一定不能小于20 ml,封管的0.9%氯化鈉溶液不能少于8 ml,采用脈沖式正壓沖管。以上要點均可有效防止導管活瓣損傷的發生[5]。
輸入高糖、脂肪乳劑、胃腸外營養液及血漿后及時用0.9%氯化鈉溶液20 ml脈沖沖管兩次后再接其他晶體液輸入沖管,盡可能不經導管采血,盡量不用導管輸血。這些可減少堵管的發生。發生堵管時,用20 ml注射器從PICC管腔內抽出血液后棄之,再用0.9%氯化鈉溶液脈沖式沖管,如管腔還未通暢,禁止向PICC管腔內強行推注液體,不建議采用溶栓再通治療方法,這些都會讓患者承擔很高的治療風險,應立即拔管[6]。
本組病例中,有2例發生頭端移位,經處理后導管正常使用至化療結束。導管穿刺后常規透視導管位置,觀察導管頭端是否在上腔靜脈。置管后用彈力繃帶套于置管肢體,以防導管脫落。
導管、化療藥物在血管內刺激均可以引起靜脈炎。穿刺時選擇右側貴要靜脈,其次是正中靜脈,可以減少血管內膜損傷,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7]。置管時選擇合適的導管,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置管后每周換藥兩次,在發現貼膜被污染、潮濕時應及時更換,穿刺點有感染時,增加換藥次數。輸液結束后,可將墨菲氏滴管上的橡膠帽,套在可來福頭端。發生靜脈炎時抬高患肢,避免劇烈運動。若患者體溫升高,從導管處抽取血液作細菌培養,根據培養結果應用抗生素并給予拔管[8]。
過敏性皮炎是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內外環境改變均可以引起。一旦發生去除透明膜,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創面,將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涂于皮膚上,再用無菌紗布包扎,最后用彈性繃帶固定,每天1次,直至局部皮膚過敏癥狀消褪[9]。
大腸癌患者術后,尤其是低位、超低位前切除術后為預防吻合口瘺適當延長進食時間,這期間需要靜脈營養治療或靜脈輸注高滲性、有刺激性的藥物;術后根據病理及患者自身情況選擇合理的化學治療方案在大腸癌綜合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化療周期一般持續4~6個周期,傳統的用藥途徑為反復淺靜脈穿刺,由于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患者常常承受多次針刺、靜脈炎及滲漏性損傷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壞,往往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療。因此,建立一條良好的靜脈通道是減少患者痛苦[10]、避免化療藥物對外周靜脈破壞和局部組織的刺激、保證化療全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11]。
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是近幾年開展的靜脈輸液途徑,較外周靜脈輸液能有效減少長時間輸液引起的靜脈炎[12]、輸液不暢、藥物滲漏性損傷的發生,減少化療藥物對外周靜脈的刺激和局部組織的破壞,可以明顯地降低化療毒副反應,且導管柔軟,不影響肢體活動,留置時間長,持續輸液不影響夜間睡眠,避免了反復穿刺,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等優點,為腫瘤患者提供一條安全有效、長期、無痛的靜脈通路,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減輕了護理工作量,節約醫療費用,提高了整體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1]Sandi P.Innovation sincentral Vascular devicein sertion[J].Infusion Nurs,2005,28(3):6.
[2]秦艷玲.三向瓣膜式PICC在腫瘤科的臨床應用及經驗體會[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4,17(11):1686-1657.
[3]余健.大腸癌患者術后化療PICC置管的應用與護理[J].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2009,21(6):666.
[4]王靜茹,李拉秀.PICC管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7):659-660.
[5]林犀.經皮外周靜脈置管(PICC)并發癥預防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0):85-86.
[6]章春芝,寧鳳琴,薛志芳.中西醫結合治療PICC導管使用過程中的并發癥25例[J].陜西中醫,2009,30(5):558-559.
[7]吳紅娟,陳雪峰,張美英,等.腫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發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2):134.
[8]王小芳,劉麗元.改良換藥法用于PICC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預防效果[J].當代護士,2010,21(2):99-100.
[9]張元,鐘文逸,劉曉琴.地塞米松外涂用于PICC置管后透明膜過敏患者療效觀察[J].華西醫學,2009,24(2):472.
[10]宋葵,戴雪松.PICC在腫瘤患者應用中的護理問題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8):742.
[11]陳岱佳,謝德莫,李志花,等.PICC防治化學治療所致靜脈炎的初步研究[J].腫瘤防治雜志,2004,11(2):179.
[12]鄭春霹,王鳳,陳強譜.經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靜脈導管的并發癥及防治[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700-702.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 colen cancer patients
LIU Yanru,WANG Xue,ZHAO Xiuling,ZHANG Wenjun*
Department of Anus Intestines,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Dalian University,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21,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in colorectal cancer peri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Methods:This study retros 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eri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5-FU/LV,FOLFOX4,6 chemotherapy application,care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in 100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all successful cathetered and completed the intravenous nutrition and large dos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drug accurately input.The chemotherapy patients avoided to venipuncture repeatedly and reduced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drug produce.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get timely treatment.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has good effect and less complication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Tumor;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art;Nursing;Chemotherapy
R473.73
A
1674-4721(2012)01(a)-107-02
2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