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商業學校 尹志安
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網絡信息的迅猛發展,網絡營銷成為了當前行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也緊跟時代步伐,迅速地將其業務拓展到互聯網上。網絡營銷手段改變了企業傳統的營銷方式,使得企業在提供商品宣傳、銷售以及服務等方面更加便捷,然而,急劇的社會變遷引發了社會信任狀況的劇變,加上網絡營銷所具有的虛擬性、無形性、跨時空性、記錄的可更改性等特點,普遍出現了信用缺失的現象,網絡營銷信用脆弱和信用貧困問題成了人們最關注和重視的問題。滯后的信用體系已成為制約我國企業網絡營銷發展的瓶頸,為此,深入分析網絡營銷的信用問題,準確分析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其必要性,這對于企業現實的網絡營銷及其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網絡營銷就是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充分利用,將企業與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商業和貿易所需的環節連接起來,通過互聯網系統,為企業商品的宣傳、銷售以及服務等各種商務活動提供更加快速、方便的服務的一種營銷手段和方式。通過互聯網技術,徹底改變了企業傳統的營銷方式,克服了虛擬性、無形性、跨時空性等網絡營銷方式所具有的缺點。就目前網上購物或網上商務活動來看,其呈不規則發展狀態。這主要是由于網絡營銷的消費者環境還不成熟,并不是消費者排斥網絡營銷,而是網絡營銷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還需要不斷加以完善,信用問題就是其中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
從廣義上來看,信用就是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而狹義的信用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即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人們所需要共同遵守的誠實無欺、言行一致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資金為紐帶的市場參與者的相互信任是信用在市場經濟中集中、具體的體現。商品交換就是進行以社會分工為基礎的勞動產品交換,其交換原則就是等價交換,信用是交換雙方的守約條件。如果有一方不遵守信用,就會破壞等價交換關系,從而引起市場秩序的混亂。信用是維系正常有序的市場秩序以及錯綜繁雜的市場交換關系的最重要保障。總之,沒有信用,就不會有交換和市場;沒有信用,就無秩序可言。
網絡營銷信用缺失因網絡的虛擬性、遠程性以及記錄的可更改性而普遍存在,無論是賣方,還是買方都存在信用缺失的現象。對于賣方而言,其信用缺失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信息問題。由于網絡的虛擬性,通過網絡只能提供產品的文字和圖片介紹,買方無法看到實體,加上網絡營銷具有記錄的可更改性以及缺少必要有力的監督,這就給那些不誠實的賣方提供了虛構產品信息的條件,夸張的產品信息甚至提供實際沒有的信息來吸引網民。此外,在信息安全方面,賣方通過網絡營銷可以掌握買方的一定信息,一些不誠信的賣方為牟取利益,就會違背諾言出賣買方,或利用買方信息,或由于技術防衛上的疏忽而導致信息丟失或被盜竊。(2)產品質量問題。由于通過網絡,消費者只能看到與產品相關的文字和圖片介紹,不能實際觸摸到產品,更不用說試用了,而僅憑文字和圖片所得信息并不是完整的,在獲取產品信息上消費者處于劣勢地位。(3)網上支付問題。盡管網上支付手段得到了很大發展,但依然存在支付的安全問題。因為網絡營銷通常都是先付款后發貨的方式,由于有效約束機制的匱乏,收款不發貨的網絡欺詐現象很有可能會出現,賣方身份可以通過電子簽名而得以確認,但對于賣方的信用狀況卻無法確定,由于賣方的誠信問題而使得信用卡支付始終存在安全隱患,盡管第三方支付一定程度上使得賣方信用缺失所帶來的問題有所緩解,但第三方的信用問題又如何保障?又由誰去監督呢?(4)配送問題。一是配送不及時,消費者所訂購的商品不能在承諾的時間內收到,二是配送商品不完整,出現破損等問題,而使得消費者蒙受損失。
信用是當今網絡市場經濟活動的核心,是經濟主體間進行經濟活動的關鍵,經濟主體的信用缺失,勢必會造成整個市場經濟的惡性發展。首先,不便于宏觀政策調整。由于企業信用的缺失,在市場中就會出現大量的假冒偽劣商品。這樣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投資主體不敢輕易投資,消費主體更不敢隨便消費,從而難以發揮出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所應有的效果。由于網絡營銷只是起著連接的作用,并不是提供終端服務,企業失信,網絡營銷就不能夠很好地作用于生產者和消費者,只會導致經濟的惡性循環。其次,削弱了支付功能。由于信用缺失,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會大幅度提高,同時企業投資風險也隨之加大,投資預期的不確定性更加明顯,這樣就會導致企業的投資活動只會更加謹慎,并趨于收縮。此外,盡管網絡交易因電子支付方式得到了有力的支持,然而,因信用的缺失,企業又不得不重新依靠傳統的支付方式,而這就更加不利于企業快速開展網絡營銷。最后,相關利益不對稱。由于信用缺失,部分企業可能會借助網絡營銷活動的優勢,進行欺詐交易來謀取利益,而使得交易的另一方利益受到嚴重損害,最終企業與合作伙伴或消費者就失去了長久合作的機會,從而導致雙方受損,企業網絡營銷更難以持續長期發展。
互聯網是網絡營銷的載體,其所具有的跨時空性,使得交易一方無法充分了解到另一方的信用情況。社會信用體系是交易雙方了解對方信用情況的唯一對策,當這種信用體系不能讓交易一方信服時,就不會有交易的發生。為此,基于國內及國際網絡營銷交易的迫切需要必須要盡快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國際認可的社會信用體系。
由于網絡營銷的虛擬性和無形化,在交易過程中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交易主體難以確認、資信程度難以確保、欺詐行為難以防范以及交易物品質量難以確保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就會使得市場交易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大。這樣不僅會造成交易難度的增加,同時還會因為交易各方不太信任市場信息而使得很多交易無法完成,市場交易效率就會大大降低,最終就導致“信用”的惡性循環。在互聯網技術下的網絡營銷,有著大量真假莫辨的信息。由于網絡介入程度低,隨便一個個體都可以在網上進行推廣和宣傳,一個不誠信的企業可以毫不費力地在互聯網夸張成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在近些年來,在世界范圍內經常可以見到網絡詐騙案件,消費者對網絡營銷的熱情與信心為此而受到了極大地挫傷。甚者,正如經濟學中的“劣幣逐良幣”現象一樣,隨著劣質信息在網絡上不斷增多,最終就有可能致使網絡營銷環境的全面惡化。為此,網絡營銷的虛擬性和無形化,更需要信用體系的有力支撐。
在互聯網技術下,網絡營銷信息通過衛星、光纜等先進傳輸手段,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將信息傳輸給對方。在網絡營銷過程中,貿易文件得以標準化后,信息的傳遞與處理可在世界各地瞬間完成,交易時間被極大地縮短,整個交易變得快捷。這就要求網絡營銷的交易雙方要掌握對方的信用情況,如果缺乏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這是無法實現的。
企業實行網絡營銷,首先就要在企業中樹立起“信用第一”的經營理念。因為交易達成的關鍵是消費者得到了滿意的產品,而要實現這一交易的前提就是要相互信任。網絡營銷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手段,但并未改變必須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實質。如果企業不能確保消費者的核心利益,那么企業的網絡營銷就不能很好地展開,無法健康地發展。在當前,企業網絡營銷觀念的變革關鍵在于不斷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而并不只是管理上的創新。
盡管早已頒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但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加上人們法制觀念的淡漠以及企業良莠不齊,對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無法做到絕對安全的程度。為此,企業只有不斷提高其品牌聲譽度,這樣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同時要不斷提高企業網絡服務的功能,與顧客進行勾通和互動,并對每一筆的信用評價要加以注意,對于商品質量問題要及時加以處理,這樣才能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感,從而形成穩定的客戶群體。
一方面,要盡快建立起與網絡特點相符的管理系統,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要多站在消費者立場想問題,不斷完善現有的操作流程和規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獲得消費者認可的權威認證。企業要從顧客風險的角度出發,選擇權威認證中心的認證。
企業要想推廣網絡營銷,就要處處為消費者著想。要考慮到消費者看到網絡中推出的商品文字和圖片宣傳資料可能會產生的想象效果,向消費者保證并做到“不滿意就退貨”;消費者支付過程中出現風險時,企業要承擔保密措施不到位的責任。盡量不要將安全隱患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推卸給消費者,否則,只會給消費者帶來不良的影響;不要讓消費者因為選擇了網絡營銷,而整天擔心自己的隱私是否會被人偷窺;不要把消費者當成防范網絡黑客的專家。總之,讓消費者感到網絡營銷的安全與可靠。只有這樣,網絡營銷才能夠快速健康持續地發展。
僅依靠企業的自我承諾并不能提高網絡營銷的信用,還需要更多的實際行動,只有這樣,消費者才會買得放心,用得放心。為此,要加快立法工作,給予電子證據、數字證書、數字簽名、電子合同相應的法律效力,分清雙方責任。一是因企業自身網絡系統所造成的問題而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失,則由企業承擔全部的民事責任;二是因消費者錯誤的操作而造成的損失,要根據過錯原則,企業承擔部分賠償責任;三是因安全認證系統出現故障所造成的損失,企業與提供認證服務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四是如果是因為黑客、病毒的侵襲而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時,商家要分擔消費者的部分損失;五是企業在計算機系統的日常維護管理上,為做好消費者商業資料的保密義務所造成損失的,其要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1]朱迪·施特勞斯.網絡營銷(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黃敏學.網絡營銷[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3]袁凌.企業信用缺失的成因與治理[J].湖南大學學報,2003(3).
[4]彭瑤.我國網絡營銷的物流管理問題[J].商業研究,2002(6).
[5]黃敏學.試論網絡營銷特點及其運用[J].商業研究,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