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鳳
氣管插管是臨床搶救危重癥患者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誤吸或窒息、解除呼吸道梗阻、維持氣道通暢、保證充分供氧、糾正二氧化碳蓄積以及對危重癥患者呼吸循環的搶救、復蘇等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對63例危重癥患者氣管插管實施針對性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氣管插管患者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齡18~65歲,氣管插管留置時間2~46 d。有機磷中毒26例,腦出血21例,顱腦損傷術后1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格林-巴利綜合征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經口腔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行機械通氣,通氣時間為1~14 d。
1.2 結果 本組病例63例,搶救成功53例,死亡10例,搶救成功率84.1%。
2.1 插管前準備 患者去枕仰臥,肩背部墊高5~10 cm,頭低,充分暴露聲門。清除口鼻、咽喉部分泌物、血液或胃返流物,取下義齒,檢查有無牙齒松動,松動明顯可拔除,尤其是左側上齒1~4顆,以防插管時脫落墜入。插管前如患者呼吸不佳,缺氧嚴重,可通過連接面罩的簡易呼吸器正壓高濃度給氧人工呼吸后再行氣管插管。
2.2 插管后觀察導管是否有氣體隨呼吸進出,或用簡易人工呼吸器壓入氣體觀察胸廓有無起伏,或聽診兩肺有無對稱的呼吸音以確定導管已在氣管內。
2.3 用膠布把氣管導管與牙墊固定在一起,并牢固固定于口部四周及面頰皮膚。向導管氣囊注入空氣3~5 ml,打開呼吸機待醫生調好各種參數接上患者。
3.1 病情觀察 嚴密監測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及血氣指標,密切觀察呼吸頻率、深淺度、方式,觀察皮膚黏膜顏色等。嚴格交接班,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通知醫生。
3.2 基礎護理
3.2.1 做好口腔護理 一般插管時間以不超過72 h為宜,對于保留氣管插管12 h以上的患者,根據痰培養及口腔情況,選用適宜漱口液,每4 h進行1次口腔護理,必要時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口腔。
3.2.2 保持病室空氣清新 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溫度18℃ ~20℃,相對濕度保持在70%,并減少探視人員[1]。
3.2.3 保證充足的液體入量 按醫囑給予液體輸入,液體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 ml。
3.2.4 翻身叩背 根據病情選擇合適體位,定時翻身,吸痰前后叩背,使痰液從周邊肺野流向中心氣道,便于吸出。一般每2 h翻身叩背1次,使肺臟振動,痰液易于排出。每2 h更換臥位,預防壓瘡發生。
3.3 置管時護理
3.3.1 做好插管前準備 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患者應立即行心肺復蘇,同時做好氣管插管準備,以免因插管而增加患者缺氧時間。
3.3.2 選擇合適的氣管導管 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身材、插管的途徑選擇導管及用物[2]。氣管導管口徑要合適,導管過細時氣道阻力大,二氧化碳容易蓄積,導管移動易引起喉頭水腫;導管過粗易壓迫聲帶及氣管壁黏膜,造成缺血損傷。
3.3.3 注意插管深度 保持氣管插管下端在氣管分叉上1~2 cm,一般成人插管深度為22~23 cm。插管過深可導致一側肺不張,插管過淺易使導管脫出[3]。
3.3.4 妥善固定導管 插管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導管,并保持清潔,膠布每日更換一次。為了便于吸痰及減少氣道無效腔,體外管道留置不可過長,一般于牙墊上3 cm處剪斷導管。每天測量并記錄牙墊至門齒及牙墊至導管邊緣的距離。
3.3.5 導管氣囊充氣 在使用呼吸機時導管氣囊必須充氣,以保證潮氣量。氣囊充氣要緩慢,充氣量為5~10 ml。每隔3~4 h定時將氣囊放氣1次,每次3~5 min,以防止局部壓迫時間長造成氣管黏膜潰瘍或壞死[4]。放氣前先吸凈氣道內、口鼻腔、咽喉部的分泌物,預防分泌物誤入氣道導致患者劇烈嗆咳、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3.4 呼吸道護理
3.4.1 保持呼吸道通暢 正確有效的吸痰是維持呼吸道通暢、保證氧供和提高血氧飽和度的有效措施[5]。吸痰應嚴格無菌操作,先吸導管內后吸口鼻分泌物,吸痰前后高濃度吸氧1~2 min。吸痰時間不可過長,一般不超過15 s/次,兩次吸引間隔時間為1~3 min,以免加重患者缺氧和引起顱內壓升高[6]。吸痰動作宜輕柔,吸引負壓不要太大,禁止上下多次長時間吸引,以免損傷氣道黏膜引起出血。注意觀察痰量、顏色、粘稠度,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并給予相應處理。
3.4.2 呼吸道濕化 氣管切開的患者失去濕化功能,容易造成大量痰液結痂而不利于痰液吸出,導致痰阻氣道、肺不張和繼發性感染等并發癥。常采用下列方法濕化[7]:①間歇濕化法:生理鹽水500 ml加慶大霉素12萬U,每次吸痰后緩慢注入氣管2~5 ml,每日總量約200 ml,也可間斷使用蒸氣吸入器、霧化器做濕化。②持續濕化法:以輸液方式將濕化液通過頭皮針緩慢滴入氣管內,滴速控制在每分鐘4~6滴,每晝夜不少于200 ml,濕化液中可根據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藥物。
3.4.3 留取痰標本 遵醫囑行痰培養檢測,正確留取痰標本,根據醫囑合理應用抗生素并觀察用藥后的療效及反應。
3.5 拔管的護理 拔管前,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訓練,并在拔管前注意吸凈口、鼻、氣管內分泌物,同時要充分吸氧后再拔管。拔管時,應將吸痰管放入氣管導管內并超出導管遠端,然后保持負壓邊吸邊拔,一同拔出。拔管后,立即面罩給氧,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患者呼吸頻率、節律、深淺度,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準備好重新插管裝置在床旁備用。
3.6 心理護理 由于氣管插管的患者言語不便,操作過程中遇到不適當或其他特殊情況時不能用語言表達,往往會引起不安和焦慮[8],護理人員要做好耐心的解釋工作,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醫療護理,早日恢復健康。
氣管插管是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的關鍵措施之一。筆者認為,做好危重癥患者氣管插管的配合及護理,有利于清除氣道內分泌物,防止誤吸或窒息,解除呼吸道梗阻,維持氣管通暢,保證充分供氧,糾正二氧化碳蓄積,為進行有效的人工或機械通氣及氣管內給藥提供了條件。
[1]單萍,張歲月,張晶.氣管支架置入術術前氣管插管的護理.華北煤碳醫學院學報,2009,11(2):243-234.
[2]梅莉莉.腦外科患者術后氣管插管護理分析.醫藥前沿,2011,1(18):36-37.
[3]宋艷麗.氣管插管的護理.中國健康月刊,2011,30(8):216-217.
[4]王霞珠,朱海萍,黃嘯.氣管插管護理體會.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4):193-193.
[5]張玉梅,韓春芳,張國霞.新生兒氣管插管30例術后分析.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5):111-112.
[6]王巖.38例氣管插管的護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8(8):741-742.
[7]李興俠.不同患者緊急氣管插管的護理配合體會.河北醫藥,2008,30(9):1433-1434.
[8]許諾云,黃曉燕,陳綺美.經口氣管插管病人口腔護理的研究進展.現代醫院雜志,2008,8(4):135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