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張英
隨著早教研究的深入,社會對于嬰幼兒教育的認識也在發生著非常大的變化。因為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們對嬰幼兒教育都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和極高的熱情。但由于對嬰幼兒心理和早期閱讀等知識缺乏深入理解,很多父母跟風現象嚴重,增加了投入的盲目性。比如,他們寧可盲目跟風為孩子買高端的各款電子游戲產品,花很多錢去報各類興趣班,也不肯為孩子購買并和他們一起閱讀嬰幼兒所喜愛的圖畫書。現代研究證實,在嬰幼兒早期閱讀過程中,圖畫書對于孩子的身心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本文意在引導嬰幼兒對圖畫書的主動閱讀和正確消費,倡導現代閱讀的新觀念。
對于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經達成了全球性的共識,因為這關乎人類的發展和未來。對于早期教育的概念,很多媽媽并不是很陌生,但對早期閱讀的概念恐怕不是每個媽媽都知道。嬰幼兒早期閱讀的概念是什么呢?在黃娟娟主編的《認字、識字就等于早期閱讀嗎:2~6歲嬰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方案新探》一書中指出:“早期閱讀是指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托兒所)、家庭通過對嬰幼兒提供與視覺刺激有關的材料(圖書、圖片、標志、文字、電視、錄像、碟片、計算機多媒體等),讓嬰幼兒接受有關材料的信息,在觀察、思維、想象等基礎上對材料內容進行初步理解和語言表達,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傾聽成人講述的一種認知過程[1]?!庇纱丝芍瑡胗變涸缙陂喿x與普通意義上的識字、背書是有本質區別的。這里所說的閱讀內容幾乎囊括了孩子視覺所能觸及的一切,應該是更加寬廣范圍內的視覺刺激和學習。目前,國內嬰幼兒的早期閱讀尤其是家庭環境下的早期閱讀大部分都被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所壟斷,這種容易上癮的“玩具”對孩子的視力和身心造成了很大的疲損,而對圖畫書的主動閱讀需求和消費卻少的可憐。
嬰幼兒圖畫書作為一種靜態媒介對于孩子的認知和心靈的成長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媒體形態所不能替代的。關于“圖畫書”的概念,中國著名圖畫書研究者彭懿做了很詳盡的解釋:“圖畫書是用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說得抽象一點,它是透過圖畫和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2]?!爆F代社會上流行看繪本,圖畫書的形式從表面上看和繪本極為相似,但圖畫書插圖的連續性和故事的銜接性更為流暢和緊密。圖畫書根據設計對象的不同,分為成人和孩子的兩種,因其本身的特點和功能更適合小年齡段的孩子們閱讀,比如,每本嬰幼兒圖畫書都有很多精美插圖或者畫面組成,一般畫面大且清晰,文字較少且圖形化效果明顯。所以,好的圖畫書就是孩子看圖畫基本上就能大致明白故事意思的圖畫書。一般來說,這些圖畫書有生活類圖畫書、認知類圖畫書、文學類和科學類圖畫書等很多種。
毋庸置疑,身處電子信息時代的嬰幼兒受到環境的影響,難免對游戲、動畫片喜愛有加,甚至迷戀其中。相比之下,他們對于圖畫書的熱愛會大打折扣。其原因在于如下幾點:首先,嬰幼兒圖畫書和游戲、動畫片對切合嬰幼兒游戲、求新、求變的心理,關照嬰幼兒需要來看,二者沒有太大的差別。其次,二者分別呈現為動態和靜態的不同。游戲、動畫片既有聲音還有圖片應該說更具有吸引力一些,而圖畫書只有靜止的圖片和文字可以欣賞。再次,就是要分析二者的本質不同。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是出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其播放的速度和內容不是孩子所能掌控的。雖然游戲在節奏上可以進行一定調節,但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視力,疲勞了他們的心力。相反,孩子在翻看圖畫書的時候,完全可以按著自己節奏進行。比如可以隨意翻看自己喜歡的圖畫;可以重復閱讀同一本書,每天都能見到同樣的內容。但是,游戲和動畫片的節奏都是固定不變的,嬰幼兒在此過程中基本屬于在被動接受信息,而看圖畫書的過程才是真正積極、主動思考的過程。
所以,在嬰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圖畫書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家庭環境下的親子閱讀即父母陪同和輔助下的閱讀,不僅能促進成人對嬰幼兒愛的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還能培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開發孩子的各種潛質。因為嬰幼兒識字很少,如果大人念文字給孩子聽的話,孩子不但可以跨越文字的障礙和文化的限制直接體會作者的意圖,還可以在這種共同閱讀中,增進和父母親的感情。這樣,閱讀圖畫書的過程就相當于孩子在感受圖畫書中插圖的色彩、線條、造型等元素的同時,在溫暖的親情中和熟悉的母語中和父母進行了一次精神之旅。
圖畫書與嬰幼兒成長關系的研究在發達國家起步較早,形成了很多研究性成果,產生了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經典圖畫書。比如《嘟嘟和巴豆》、《嘻哈農場》、《貝貝熊系列叢書》、《花格子大象艾瑪》等。在亞洲國家中,日本的圖畫書事業一直呈良好的發展態勢,比如《噼里啪啦》和《可愛的鼠小弟》等圖畫書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圖畫書精品。這種圖畫書現象就如同美國的“感統教育”和意大利的“蒙臺梭利教育”等教育現象一樣,旨在嬰幼兒早教中都體現出對嬰幼兒精神世界的極大的關注。在中國,也曾經歷《三毛流浪記》和《神筆馬良》等中國原創圖畫書發展的重要時期。從80年代后的國外經典圖畫書的大量引進,到90年代本土原創風潮的影響,圖畫書消費在國內逐漸升溫。近年來,我國只是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的個別幾個城市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實踐較早,這與其良好文化氛圍的影響是息息相關的,而大部分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及文化區域性的影響使得這部分的研究并不系統,并不充分。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嬰幼兒的總體消費呈明顯升高的趨勢,但其所得到的愛護和精神關注度還遠遠不夠。具體地說,現代社會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談到對孩子的培養,他們所補償的方式往往就是用錢。比如,花錢買掌上電腦,上網玩游戲、看動畫,孩子一上癮就是幾個小時,這些死的電子產品被現代人戲稱為“電子保姆”;再就是花錢報英語、數學和美術等一大批興趣學習班,這些單純進班訓練的孩子其個體意識很難得到關注,獨特性思維很難得到尊重。對于0~3歲嬰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正是需要父母關愛的特殊階段,正值想象力和自由涂鴉的關鍵期,上課甚至培訓這些束縛手腳的學習與培養和開發孩子各種潛質簡直是背道而馳。這些脫離嬰幼兒年齡段實際需要的做法嚴重影響了孩子們未來的發展,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滋生了日后潛在心理問題的陰影。這就相當于把本屬于家庭教育的某些責任全部拱手奉送給了對孩子性格和生活習性不甚熟悉的老師們。在家庭中,對嬰幼兒精神世界的關注很大一部分就是對孩子愛的教育,如何體現父母對孩子的愛呢?嬰幼兒通過早期閱讀圖畫書,尤其是與父母一起閱讀圖畫書是一種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的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早期教育中,如果達到有效性的愛的教育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關注和依據嬰幼兒的心理成長及發展特點。在家庭教育環境中,家長要盡量為孩子提供寬松的發展空間,不要過早干涉嬰幼兒的各種涂鴉和創意,不要過早讓他們迷失于電子游戲的世界里,給孩子一個健康的閱讀方式,還孩子閱讀的自由和權利。通過閱讀圖畫書,嬰幼兒無時無刻不在被那些造型、線條、色彩、文字的美感所感動和驚訝著,這種源泉不斷滋潤著孩子幼小的心靈。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不僅能改善和促進親子關系,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且更能提高孩子各方面的潛在素質,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快樂閱讀和自由認知。所以,引導孩子從被動接受電視、電腦到主動思考、積極閱讀圖畫書上來,是促進孩子語言、情商、智商和藝術潛質的多重開發的重要措施,圖畫書的消費是對孩子遠離喧囂和鬧市回歸自然和天性的綠色消費。
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嬰幼兒階段早期閱讀圖畫書的教育,貢獻了很多嬰幼兒圖畫書的優秀和經典之作,也因此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同時,現在很多國內兒童教育專家也呼吁全社會要關注嬰幼兒的早期閱讀,國內嬰幼兒圖畫書的創作也有升溫態勢。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圖畫書[7]還要根據嬰幼兒年齡上的特殊性,同時要考慮到每個孩子性格、脾氣和愛好不同各有所選、各取所需。同時,父母應該了解更多的圖畫書知識和出版信息,豐富自身的涵養,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只有眼界提高了才有可能為孩子選到好書。讓孩子在圖畫書中遨游,感受讀書的樂趣,通過這種令人愉悅的精神旅行使得孩子稚嫩的內心變得逐漸豐富和強大。
現代社會和經濟的迅猛發展,衍生出了比以往更多的自然災害,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這種和諧在人與人相處中同樣重要,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多一點,社會中的問題兒童就會少一些。隨著最近幾年兒童心理問題案件的增加,不得不讓社會重新定位和審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只顧掙錢而把嬰幼兒教育問題甩手一邊的做法最后定會殃及孩子,關愛嬰幼兒成為一件必須提起重視的迫切問題。為了孩子的未來,與您的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吧!這種閱讀就是撒播愛的種子的一種擔當。適合嬰幼兒閱讀的、優秀的圖畫書能豐富孩子的想象力,促進其心靈的健康發展和親子的良好溝通。
很多國內嬰幼兒圖畫書很少注意到嬰幼兒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往往把嬰幼兒圖畫書和兒童圖畫書混為一談。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在市場上看到的嬰幼兒圖畫書插圖,尤其是0~3歲認知類的圖畫書,令人滿意的很少。從造型、色彩到構圖等諸多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和缺陷,比如,色彩過度艷麗刺激、造型雷同現象嚴重,可愛造型泛濫,構圖擁擠等。從長遠來看,嬰幼兒早期閱讀圖畫書的良好行為在拉動圖畫書消費需求增加的同時,還會大大刺激嬰幼兒圖畫書市場的活躍。在此同時,圖畫書消費也影響和促進國內嬰幼兒消費結構的良性調整,有利于圖畫書精品的產出和圖畫書人才的培養。所以,圖畫書應該盡快成為每個嬰幼兒的精神大餐,圖畫書消費必將成為嬰幼兒消費的新亮點。
[1] 黃娟娟.認字、識字就等于早期閱讀嗎:2-6歲嬰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方案新探[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2] 彭懿.圖畫書:閱讀與經典[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