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臣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導致全身各系統代謝率增高的一種綜合征。引起兒童時期甲亢的最主要病因是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又稱Graves病(GD),是一種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為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AITD)中的一種。其發病多是具有特定遺傳素質的個體,在環境因素及應激等條件下,激發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紊亂而導致甲亢的發生。促甲狀腺素受體(TSHR)存在于甲狀腺濾泡細胞的胞膜上,生理情況下它與TSH結合,調節甲狀腺濾泡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功能。選擇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78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進行甲狀腺次全切術,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78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男36例,女42例,年齡22~56歲,平均(37.2±3.6)歲,病程5個月至10年,均具典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臨床表現:起病突然且急劇進展,表現為高熱、大汗淋漓、心動過速、頻繁嘔吐及腹瀉、迅速出現全身衰竭、昏迷。常死于休克、心肺功能衰竭、黃疸及電解質紊亂。
1.2 外科治療方法 甲狀腺次全切術:①體位、切口、暴露與全甲狀腺切除術相同。②顯露和切除甲狀腺方法同全甲狀腺切除,在沿甲狀腺后方真包膜內(囊內)切除甲狀腺葉時,保留喉角部位喉返神經入喉處的少許甲狀腺組織。③峽部和錐狀葉應同時切除。④如甲狀腺癌與頸前肌群粘連或浸潤頸前肌群,應切除頸前肌群。⑤如為甲狀腺癌病例,應常規探查雙側胸鎖乳突肌內、外緣及后方淋巴結有無腫大,如有應切除送冷凍切片檢查,證實為轉移癌后,應行頸淋巴結清掃術。⑥置放引流,縫合切口同甲狀腺葉全切除術[1]。
經甲狀腺次全切術后,本組無一例死亡,均治愈出院。術后出現并發癥5例,其中呼吸困難2例,聲音嘶啞1例,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1例,切口出血1例。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臨床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甲亢是各種病因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造成機體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在各種病因中,Graves病占甲亢80%以上,一般認為Graves病是在遺傳基礎上,因感染、精神刺激等應激因素而誘發的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外科分類有:①Graves病,較常見,甲狀腺為彌漫性腫大,常伴突眼。②多結節性甲狀腺腫伴甲亢,較少見。先有結節性甲狀腺腫大,后有甲亢癥狀,一般不伴突眼。③高功能腺瘤,較少見。甲狀腺內有高功能甲狀腺素分泌的單結節。④其他,如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甲狀腺癌并發甲亢。手術治療方法是甲亢常用治療方法之一。一般行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留背側6 g左右的腺組織。治愈率在95%左右。高功能腺瘤行患側腺體次全切除術。應正確掌握甲亢手術的適應證,并做好術前準備。先服用硫氧嘧啶類藥物,待甲亢癥狀已基本控制、脈率穩定在90次/min以下、血T。、Ta值正常后停藥。再改服碘劑(復方碘化鉀溶液),時間2~3周,根據甲亢不同類型略有增減。口服碘劑的方法:復方碘化鉀溶液3次/d,第一日每次3滴,以后逐日每次加一滴,至每次16滴為止,維持此劑量至手術,或復方碘化鉀溶液3次/d,每次10滴,直至手術,術后應繼續使用碘劑一周,術后不使循環系統受到突然的變化;同時碘劑能減少甲狀腺的血流量,使腺體內充血減少,腺體也隨之而縮小變硬,利于手術。但碘劑只能抑制甲狀腺激素的釋放,而不能抑制其合成。本組資料顯示,經甲狀腺次全切術后,本組無一例死亡,均治愈出院。術后出現并發癥5例,其中呼吸困難2例,聲音嘶啞1例,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1例,切口出血1例。甲狀腺功能亢進外科手術治療是最佳的方法,術前的精心準備、術中的規范細致操作及術后細心觀察,可以降低手術并發癥,提高手術成功率。
[1]中華醫學會編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普通外科分冊.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