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 甄東興 趙劼
當前,占全國公司總數99%的中小企業無疑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特別具有生機活力的經濟群體,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對區域經濟崛起和產品的技術更新和結構調整,以及解決當前存在的就業難等問題上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促進租用,現代金融行業在調整自己的戰略結構和業務結構過程中,偏重中小企業的業務群體,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也促進了金融市場的長期穩定。而作為中間機構的銀監會則需要堅強監督管理,成立專門的機構抓手,回應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在金融危機的刺激下,黨中央出臺的一系列保增長、保民生、保就業的戰略決策,都要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因此,通過多方合力,中小企業在當前市場的運行過程中貸款需求不斷得到滿足,貸款覆蓋面也不斷推廣。
根據證券日報上的多方報道,可以看出,要從根本上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狀況,必須從政府、銀行、企業、以及監督機構等多方努力下,實現局面突破。首先,國家完善扶持政策,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管理力度,從法律法規上進行保障,確保中小企業對外發展壯大;其次,金融機構加強制度創新,從觀念上轉變,從模式上更新,從技術上突破,提高中小企業的信貸成功率;再次,“中小企業要加快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改變以往家族企業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綜合采取上市融資、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產權交易、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直接融資渠道”;最后,銀監機構積極的創造一個有利于金融市場發展的環境,適時回應市場的需求,盡可能的消除一切的不利因素,改進并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的環境,保障其會計制度,財稅制度,法規制度和監管制度的落實。
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政治前提,針對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局面,政府需要建立一批不以盈利為目的,參與中小企業融資活動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首先,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規的支持。其次,成立專門的信貸機構。最后,建立必要的擔保機構。擔保機構是金融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確保中小企業貸款順利進行的有效機構,也是銀行信賴的惟一機構。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過程中,我國的金融市場受到重創,中央機構不惜投入18億元建立中小企業的擔保基金,有力的退訂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促進其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同時也將國家的扶持政策落到實處。
在中小企業融資活動過程中,投資人或者債權人需要對企業的財務信息有較為明確的了解,從而決定是否對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或者是否加大其融資力度。
推進多樣化的板塊建設,發揮市場主板的作用,在加強大型國有企業上市板塊建設過程中,需要適當進行中小企業的模塊建設,積極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并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民間借貸是一種有效的利用社會閑散資金的方式。由于民間借貸沒有金融行業借貸的手續繁瑣,在執行過程中有較強的實施空間,并且門檻不高,適用于中小企業的借貸需要。
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是決定中小企業是否能夠有效完成融資過程的主要決定力量。因此要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必須要從金融機構的角度出發,通過融資方式的創新來實現政策的融資過程。
供應鏈的金融融資模式是建立在當前風靡一時的團購模式上的,是一種對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融資模式。它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瓶頸,改善了中小企業成本與融資效益,促進其健康有序的發展。
于2003年7月深圳發展銀行首次在中國推出“1+N”供應鏈金融服務,2008年11月招商銀行也率先發布了“周轉易”供應鏈金融產品,這些將風險管理鑲嵌在供銷結算過程中的融資模式,既能夠有效的對全程進行控制,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便于中小企業隨時申請貸款,減少了銀行的信貸風險。這種由銀行來控制分析的供應鏈,將中小企業置身于整體的考核之中,以面帶點,以整個供應鏈的融資來滿足中小企業的個體需求,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難“加快存貨、應收賬款的流轉速度并改善現金流,促進了“物流”與“資金流”的同時增長,提升了供應鏈財務管理效率。”
以物換物是古老的交易模式,而金融機構可以借鑒祖先傳統的交易方式創新融資模式。對中小企業實行融物換資的融資方式,榮國出租人選定的租賃設備和廠商進行精準的評估,對承租者提供一定的資金,雙方簽訂一定的租賃合同,形成新型的金融租賃模式。這樣的模式不僅降低了中小型企業在貸款條件,同時能有效實現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雙贏。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內部原因在于企業不重視本身的信譽,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中的信譽度不高,導致了其融資的難度加劇。因此,在有效改善其融資難的局面,必須提高企業的信譽。利用企業文化的強大凝聚力,加強企業的內部建設,轉變企業思想,重視信譽,營造積極的信用環境,加強企業職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把企業文化當初企業的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并加以有效的利用。同時們建立科學的財務分析制度,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透明財務信息,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建立良好的金融關系,加強與銀行的雙向聯系,真正實現企業與銀行的雙贏。
加強企業內部的融資能力主要是從企業的整體角度出發,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企業員工的基本素質。首先,要改善傳統的管理經營模式,提高領導及企業員工的基本道德修養和業務能力;其次,利用科技的力量,實行科技興企業、人才強企,注重科技對企業的核心作用,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引導下,增強內源融資能力;再次,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意識,建立必要的風險預警機制,保持資金的流動性,有效的回籠資金;最后,加強資金管理和監督,統一管理企業的財務,科學安排資金,防止資金浪費。
深化銀監機構的思想意識,提高從業者或者管理者的認識,站在保增長、保就業、保民生的高度促進中小企業的融資,并保證其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義是銀監機構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基本前提。
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需要在金融機構的總體指導下進行職能劃分,建立不要的專門機構,指導中小企業融資的流程步驟,并進行有效的體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劉明康在“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大型國際論壇上指出:“我們就要完善利率風險定價的機制,內部獨立核算的機制,高效審批試驗原則的機制,激勵約束的機制和專業化人員培訓的機制,以及誠信建設,加強對違約信息通報的這樣6項機制,來革新我們整個銀行業的規則體。”因此,創新是銀監會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需要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努力為中小企業融資建立一個健康、和諧、有序的融資環境。
綜上所述,要較好的破解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局面,需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政策的支持,獲得強大的融資后盾;其次,加強金融機構的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加強其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再次,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的建設,完善內部機制,和諧外部關系;最后,加強銀監機構的監督管理作用。四方合力,多管齊下,定能較好的扭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局面。
[1] 趙尚梅.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M].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2] 楊錦海.國外政府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及對我國啟示[J].商場現代化,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