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已經有數千家PE公司,其中KKR公司、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和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是該領域的佼佼者。20世紀初,國際PE在中國接踵而來,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1999年到2009年10年間,中國的PE發展很快,年均規模增長達到12%。2010年新募集的基金的數量和金額都創歷史最高,數量增長了170%,金額增長了113%[1]。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的股權投資基金進入了一個黃金階段,PE投資正面臨一個非常好的機遇。
PE投資就是PE投資者尋找優秀的高成長性的未上市公司,注資其中,獲得其一定比例的股份,推動公司發展、上市,此后通過轉讓股權獲利。廣義的PE涵蓋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前各階段的權益性投資,即對處于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擴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個時期企業所進行的投資。狹義的PE是指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并且已經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非上市公司的投資,主要包括創業投資后期和Pre-IPO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
對于PE概念的正確理解,我們要注意不能將PE投資等同于私募證券投資,因為私募證券基金主要投資于各種流動性好的二級市場有價證券;而PE投資主要投資于一級股權市場。同時把PE投資和創業投資分清楚,創業投資是包含在廣義PE概念里的,又與狹義PE概念不完全相同。當然,也不能混淆PE投資與風險投資(VC)基金,傳統風險投資的對象是那些處于種子期和初創期的中小公司,而PE投資的對象則主要是那些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
PE還具有七個特點,分別是屬于權益投資(PE投資屬于一種權益性投資,在投資方式選擇上,很少涉及債權型投資)、資金來源廣泛(諸如富有的個人、風險基金、杠桿并購基金、戰略投資者、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大學基金等)、私下協商交易(不涉及公開市場的操作和要約收購義務,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披露交易細節)、收益率要求高(復合收益率往往會高于公開市場的回報,一般要求年復合收益率達到30%以上)、看重市場前景(選擇主要標準是項目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積極參與經營(投資者會積極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和重大事項決策)、無退不入原則(主要退出方式是IPO、TRADE SALE、M&A、標的公司管理層回購等)。正是存在這七個典型的特點使得PE成為區別于其他投資基金的一種重要投資類型。
民營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除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伙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從企業的經營權和控制權的角度看,含有小部分國有資產和(或)外商投資資產,但不具企業經營權和控制權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亦可稱之為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的產值對GPD的貢獻很大,其大量存在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了市場經濟的完善,極大的解決了我國很多人口的就業問題。但是我國的民營企業的發展卻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礙,融資難的問題一直是制約其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
從融資來源上看,民營企業的融資可以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指公司經營活動結果產生的資金,即公司內部融通的資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舊構成,是指企業不斷將自己的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過程[2],其實質是企業所有者向企業追加投資。外源融資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是指在證券市場發行股票、債券等;間接融資的主要形式有銀行貸款、融資租賃、擔保融資等。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現狀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內源融資比重大。我國的民營企業,在其發展的任何一個時期都很依賴內源融資,但是內源融資難以滿足其發展需求,極大的制約了民營企業的壯大;(2)直接融資渠道受阻。由于融資成本高、監管體系不發達,我國對企業A股上市監管一直很嚴格,導致很多民營企業因為難以滿足上市條件而很難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3)對銀行貸款過度依賴。我國的民營企業存在的規模較小、信息披露不完整、治理結構不完善、資信狀況不佳等問題導致其在難獲得銀行貸款方面也比較難;(4)非正規融資活躍。很多民營企業不得不進入民間資本市場,聯系諸如親友借款、職工集資等短期發展資金。
近年,國內眾多民營企業在遇到融資難題的時候,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的引進了PE基金。毫無疑問,民營企業引進PE基金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部分,本文將對對我國民營企業引進PE基金的主要效應進行分析。
由于PE投資主要是對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沒有現成的市場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出讓方與購買方直接達成交易,所以PE投資的投資周期較長,屬于中長期投資。這種長期的投資的退出的主要方式便是IPO。也就是說企業可以放心大膽的利用從PE投資者那里獲得的資金,因為在企業股權價值提高之前PE投資是不會退出的。那么毫無疑問,當企業獲得大部分PE融資之后,就會降低對外界債務的需求水平,相應的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或是其他非金融機構企業的貸款量就會降低,從而改善自身的負債水平和債務結構。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自身規模小、經營時間短、信息披露不全、缺乏財政透明度、信譽水平低、固定資產抵押不足等因素,造成了民營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較難,融資渠道狹窄,這嚴重的阻礙了民營企業進一步的發展。目前,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自身融資、銀行貸款、非金融機構貸款。PE投資進入中國,從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國很多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常常能為企業解燃眉之急。
前文提到,不同的進入方式給企業帶來的效應是有明顯區別的。并且已經通過案例分析得出PE投資通過股權轉讓方式進入被投資企業會極大的改善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當外資PE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進入被投資企業則會明顯的給企業帶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效應。一般而言,通過增資擴股,企業的股東數量會增加,這很有可能會改變企業的所有制情況。當PE投資者來自國外的時候,原來的中資企業則瞬間變為中外合資企業,甚至變為純粹的外資企業。這有利于促進企業跨國經營,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對企業實現全球化戰略意義重大。
PE投資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投資增值,那么PE投資實現目的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幫助融資企業上市,因為IPO也成了PE資金退出的最重要方式。PE投資者通過在公司治理經營方面向被投資企業提供足夠的經驗,幫助被投資企業快速達到上市的要求,推動其早日上市。被投資企業上市越順利,上市時間越早,PE投資者就越早的獲得越多的投資回報。在被投資企業成功上市后,PE投資者就會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以股權轉讓、售賣等方式退出企業,從而獲得高額投資回報。
中國內地的民營企業在上市過程中常常遇到的問題便是獨立經營界定、稅務、會計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因此,企業要上市,其管理人員就必須在上市之前梳理清楚各方面的問題。PE公司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品牌、經驗和信譽,通過對企業的投資過程對企業進行了相應的財務、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改變,那么在企業想上市的時候,便能夠更加容易解決其面臨的各類問題。
通過引入PE融資,民營企業不僅可以解決自身的融資難題,更關鍵是企業還可以借此實現戰略發展。很多PE基金具有在多個行業和領域的豐富投資經驗,能為企業提供前瞻性的戰略性指導,積極支持企業拓展發展領域,加快戰略性性擴張,這對于我國缺乏經驗的民營企業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PE投資的進入方式有很多種,不同的進入方式給企業帶來的效應是有明顯區別的。最常見的進入方式是通過增資擴股、股權轉讓、和優先股的形式。其中股權轉讓是指被投資企業的老股東向引入的PE投資者溢價轉讓自己持有的股權。股權轉讓的方式下,被投資企業融資所得的資金歸老股東所有,這不僅滿足部分老股東要求及時變現的要求,還讓PE投資者獲得了企業的一部分股權。一般情況下,PE投資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進入企業會縮減企業的股東數量,改善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企業內部溝通效率。
通過發展PE市場幫助并購活動融資,可以達到提高我國企業運營效率的目的。除了行業和領域的豐富投資經驗,很多PE基金還擁有成熟的管理團隊和控制特定市場的能力,他們可以能利用自身的聲譽和資源為企業推薦適合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從而幫助企業有效的提升管理水平。
前文提到PE投資項目選擇的主要標準是項目能否帶來高額投資回報,一種技術或相應產品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而對于項目是否具體先進的技術水平不是很在意。PE基金對所謂的行業“隱形冠軍”十分感興趣,這類“隱形冠軍”未必非常有名,卻專注于某個市場,有相當比例海外業務,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并且市場占有率很高。所以好孩子集團引進PE融資成功的案例將會使得更多行業的“隱形冠軍”得到PE投資基金的青睞。目前,外資PE基金已經注意到中國這些“隱形冠軍”的價值,在好孩子集團的交易曝光前幾天,《華爾街日報》報道了一類“隱形管局”企業,他們從事的行業比童車更不起眼,比如指甲刀、撲克、警燈、警報器、油畫布等等。
民營企業引進PE基金對于我國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能夠從改善企業負債情況、增加企業的融資渠道;改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還能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推動企業成功上市、加快企業戰略性發展。
[1] 清科研究中心.201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年度研究報告[DB/OL].北京:北京清科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zero2ipo.com.cn.
[2] 夏斌,陳道富.中國私募基金報告[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2.
[3] 鐘純.私募股權融資對民營企業發展的影響分析[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
[4] 李建華 張立文.私募股權投資與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發展[J].世界經濟,2006(5).
[5] 任文燕.關于進一步推動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發展的建議[J].世界經濟,2007(6).
[6] 曹雪峰.全球PE市場風險在增大[J].金融市場,2007(10).
[7] 洪淵.開放條件下私募基金的功能與風險控制[J].財經科學,2007(2).
[8] 田小林.我國私募基金:威脅、出路與前景[N].經濟參考報,2006(13).
[9] 張良.PE那C群英會:中國本土私募股權投資正崛起[N].上海證券報,200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