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林
多發性開放性骨折是一種急危重癥,病情復雜多變,進展迅速,并發癥多,致殘率,病死率較高。作者對80例多發開放性骨折病例中實施了整體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總結報告如下。
本組80例均為本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多發性開放性骨折病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65歲。受傷原因:機動車車禍傷43例,墜落傷17例,碾壓傷13例,其他7例。80例均存在開放性骨折,32例股骨、脛骨同時為開放性骨折,17例存在多段骨折,15例為多段粉碎性骨折,單純或合并骨盆骨折者16例。伴上肢骨折18例,肋骨骨折14例,伴腰椎骨折5例,伴有腦外傷者10例,伴胸外傷者14例,伴腹部外傷者13例。61例入院時已出現創傷性失血性休克。
2.1 術前護理
2.1.1 做好接收患者前期準備 多發性開放性骨折患者一般均為急診入院,病情十分危急,搶救必須爭分奪秒,因此,在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立即通知醫生,做好搶救準備,準備好一切急救物品(吸痰器,呼吸機,壓舌板,開口器,氧氣,監護儀,止血帶,繃帶,夾板,電筒,血壓計)及急救藥品(止血藥,升壓藥,抗休克藥),同時準備好病床。
2.1.2 評估病情 了解患者當時受傷情況,注意氣道是否通暢;呼吸功能狀況如何,是否存在呼吸困難;循環方面,注意血壓,脈搏的變化,末稍循環的改變;中樞神經系統情況,注意觀察神志,瞳孔的改變。觀察開放性骨折是否有其他合并傷,評估是否出現休克,先抗休克處理,配合醫生做好搶救工作。四肢骨折手術用于開放性或較嚴重的難以經非手術復位的骨折患者,包括清創術和組織修復。四肢開放性骨折,絕大多數要手術治療,配合醫生做好術前準備。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協助醫生做好傷口包扎止血、骨折作簡單固定,做好術前皮肢準備,按醫囑做好術前用物準備,隨時觀察傷口滲血情況,觀察患肢血運情況,必要時停留尿管。
2.1.3 心理護理 在大量臨床觀察和研究顯示,患者術前的恐懼和焦慮會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如引起術中失血過多,術后傷口愈合緩慢等而且容易引起并發癥[2]。患者因身體完整受損出現焦慮、恐懼心理,特別是傷勢較重,可能會肢體生理功能減退或障礙、缺損傷者。做患者心理疏導工作,講解手術的重要性、安全性,舉一些手術成功的例子,減少焦慮,使患者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2.2 術后護理
2.2.1 病情觀察 術后監測生命體征,q4 h測一次至平穩后常規測量,觀察患肢血運情況,嚴密觀察肢端有無劇烈疼痛、腫脹、麻木感,皮肢有無溫度降低、蒼白或青紫,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抬高患肢促進有利于血液循環,術后患者出現傷口疼痛,向患者解釋并安慰,患者在耐受下盡量少用止痛藥,實在疼痛難忍按醫囑應用鎮痛藥物,并觀察藥物效果及有無不良反應。術后患者的臥位應根據麻醉類型做好術后臥位,麻醉期過后根據骨折的部位與固定方法而定,一般應遵循既有利于骨折的固定和愈合減少并發癥,而采取恰當患肢體位,促進患肢靜脈回流,如患肢制動后,應固定關節于功能位。
2.2.2 避免并發癥 預防患肢感染、出血,定時測量患者生命體征,患肢是否有紅腫熱痛及感覺和運動障礙。加強傷口無茵技術操作,保持傷口敷料整潔,出現滲液、滲血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對嚴重下肢外傷的患者或長期臥床患者,特別是股骨頸、年老患者,要加強皮膚護理。定時翻身防褥瘡,避免剌激皮膚、保持皮膚清潔,保持二便正常,鼓勵多食水果和蔬菜。
2.2.3 飲食護理 屬患者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含鈣豐富的少剌激飲食。
2.2.4 功能鍛煉 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盡早鼓勵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鍛煉應循序漸進,活動范圍從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時間由短至長,強度由弱至強,以防止關節僵直和肌肉廢用性萎縮[3]。功能鍛煉應自骨折復位后開始,至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復到最大程度為止。功能鍛煉強度應根據骨折愈合及肌肉力量恢復的程度而循序漸進,必須加強重要關節的功能鍛煉,不能忽視相鄰的關節。以主動練習為宜,被動練習為輔,嚴禁反復強力地被動關節活動,增強有利骨折修復的活動,避免不利于骨折的活動[4]。根據患者病情與患者共同制定不同時期適合的功能鍛煉并實施。指導患者出院后繼續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家屬如何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活動,出院后定期復查,如有不適隨時復診。
80例患者經積極搶救治療均治愈出院,出院時有7例出現膝關節活動受限20~40,1例踝關節活動受限15。1例死于嚴重并發癥外,按Katlstrom和Olerud標準:優良率91%。搶救成功率98%。
多發性開放性骨折患者,病死率較高,多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有效的靜脈通道是糾正休克的關鍵,是搶救成功的基礎,因此,患者一入院立即開通2~4條靜脈通道,充分補充血容量,有效地維持血壓,并協助醫生做好止血、骨折固定等一系列措施,同時盡可能以最短時間完成備皮、留置導尿管、配血及基線檢查,縮短術前等代時間。在完成上述操作的同時,及時有針對性心理疏導,安慰和鼓勵患者,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減輕其恐懼心理,盡量配合醫護人員。術后及時進行健康宣教和康復訓練指導,對患者及家屬而言,掌握有關疾病的知識,對患者日后的康復非常有幫助。由于多發性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多,及早的康復訓練能減少關節粘連、促進血液循環,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肢功能。本文觀察顯示,對多發性開放性骨折患者實施整體護理以來,80例患者經積極搶救治療均治愈出院,優良率91%。搶救成功率98%。通過對多發開放性骨折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從采取有效的搶救及護理措施到術后健康宣教和康復訓練指導,有目標、有計劃、有分工,系統地進行,突出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對護理服務的需求,將“要我做”的被動服務轉變為“我要做”的新的整體護理觀念,強化基礎護理,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同時提高搶救成功率及醫療服務質量。把高超的護理技術與人文關懷完美的結合起來,推進整體護理的發展,達到真正滿足患者要求、讓患者受益的最終目的。
[1]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543.
[2] 胡佩誠.醫護心理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6:247-248.
[3] 郭桂芳,姚蘭.外科護理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2:340.
[4] 畢麗云.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手冊護士必讀.廣州:廣州科技出版社,200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