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璋
(四川省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瀘州 646005)
高職課堂問題行為成因及對策
李自璋
(四川省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瀘州 646005)
課堂問題行為是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的一類問題行為,高職課堂問題行為有各種類型,其成因有學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師方面的原因。為此,應根據高職課堂問題行為的不同類型,針對其成因予以正確的處理:給予暗示,正面提醒,提問控制,幽默化解,反應損失,勸離現場等。
高職;課堂問題行為;類型;成因;對策
高職課堂問題行為是指在高職課堂上出現的妨礙和干擾教學、給教育帶來不利影響的行為。它影響課堂教學的開展,干擾課堂教學進程,給教學帶來不利影響。對這類問題處理得好,可以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響;處理得不好,可能產生負面效應和連鎖反應。因此,對高職課堂問題行為進行探討,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積極的現實意義。
高職課堂問題行為是多種多樣的,但從其外部表現程度、影響作用等方面看,大致可分為:
(一)隱蔽性問題行為和外顯性問題行為
隱蔽性問題行為是高職課堂中發生最多的問題行為,它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教師較難察覺,一般也只影響學生自己的學習,不明顯地干擾其他學生。如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吃零食,打瞌睡,講悄悄話,擺弄東西,亂寫亂畫,上課漫不經心,不認真聽講,無心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逃避課堂教學活動,做其他學科的作業,偷看課外書籍等等。
外顯性問題行為是高職學生在言行上公開顯露出違反課堂紀律,不遵守作息制度,上課無故遲到、早退,進教室弄出各種聲響,分散同學的注意力,打斷教師的教學進程,影響教師的教學情緒;有的學生則趁教師轉身之機溜出教室,引起學生議論,帶來課堂混亂等等。
(二)無意性問題行為和有意性問題行為
無意性問題行為是高職學生無意識地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許多高職學生的問題行為是無意識的,他們往往爭取發言,便不禁大聲叫嚷,使教師注意他;教師講課時,在下面接嘴;新異刺激引起了興趣,便分散了注意力,不專心學習,等等。對這類問題行為,一方面,高職教師要認識其無意性。但有些教師卻認為學生違反紀律都是有意的,這種錯誤看法導致處理不當,容易真正引起紀律問題。另一方面,要認識其危害性。對這些違紀行為也必須加以限制和及時糾正,以免長此以往變成一種習慣性違紀行為。
有意性問題行為是高職學生有意識地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有的高職學生對教師存有不滿情緒或逆反心理,便有意公開與老師作對,不愿與老師合作,不服從老師;有的高職學生甚至搞惡作劇,捉弄老師或同學,如模仿老師言行,在黑板上畫老師漫畫,在老師背后作怪樣,低聲叫老師的綽號,讓矮個老師拿不到故意放在高出的教具等。又如,在某同學肩上或頭上放東西,藏某個同學的學習用品,模仿有生理缺陷的同學的言行,抽掉前排同學起立時的凳子,等等。這類問題行為雖然極少,但對高職課堂教學影響很大,且有突發性。
(三)輕度性問題行為和擾亂性問題行為
輕度性問題行為是同桌或鄰座的同學由于某種原因發生糾紛,互不相讓,產生輕度矛盾沖突的行為。如小聲爭吵,亂叫綽號,互相干擾對方書寫和聽課,在桌椅上刻畫分界線等。這類問題行為一般盡量避免老師覺察,但有時也會使矛盾擴大化、公開化,并形成更嚴重的后果。
擾亂性問題行為是指明顯破壞課堂紀律,擾亂教學進程,干擾他人學習的問題行為。如坐立不安,過度活動,離座移動,情緒激動,吵吵鬧鬧,亂拋物品,敵視,挑釁行為等等。
對于高職課堂問題行為的成因,教師往往歸咎于學生。實際上,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既有高職學生方面的原因,也有高職教師方面的原因。
(一)高職學生方面的原因
高職課堂問題行為,少數是高職學生品德不良引起的,多數卻是以下原因引起的:
生理方面 有些高職學生在大腦或感官等方面存在障礙,表現在課堂上退縮、不敏感、不專心、不配合教師等。
年齡特征方面 有些高職學生易疲倦,注意力易分散,情緒易沖動,易受暗示,喜愛模仿,活潑好動,行動盲目性大,這些都可能產生問題行為。
學習方面 有些高職學生學習成績較差,聽不懂教學內容,完成不了作業,學習上遭受失敗、冷遇、歧視,課堂上受到批評、訓斥、刺激,引起情緒激動,產生焦慮、不滿、敵視、冷漠等消極心理,因而產生問題行為。
心理方面 高職學生對紀律缺乏認識,不明確或忘記了課堂紀律要求,不能辨別一般紀律要求與具體情景之間的關系,這些認識方面的原因可導致問題行為;有些高職學生心境不良,對某教師有反感對立情緒,在課堂上產生了否定的消極體驗情緒,從而導致問題行為;有些高職學生開始上課時能遵守紀律,但自制力、堅持力差,時間一久便注意力分散,加之自控力差,受不住一些因素誘惑,因而出現問題行為;有些高職學生好強、任性、執拗,不顧課堂紀律,學生個性方面的原因也可導致問題行為;有些高職學生缺乏安靜、認真的學習習慣,喜歡打鬧等,不良的習慣導致問題行為。
(二)高職教師方面的原因
高職教學實踐表明,相當一部分課堂問題行為是由高職教師引起的。
教學態度方面 有些高職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不認真備課或根本不備課,不采取措施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些高職教師缺乏責任感,上課遲到、工作懶散,儀表不莊重,舉止不文雅,動作不規范,組織教學不力,對學生問題行為放任不管。
教學方法方面 有些高職教師教學方法單調,枯燥無味,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有些高職教師講課速度太快或太慢,所講內容太難或太易,使違紀學生有機可乘;有些高職教師布置課堂作業不明確、具體,學生對此不清楚,失去學習信心。
教學技能方面 有些高職教師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差,不善于維持課堂教學秩序,不善于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往往使矛盾激化,事態擴大。
高職教師關系與師生關系方面 高職教師之間不協調、不合作,對學生要求不一致;有些高職教師工作作風主觀武斷,過于嚴厲,態度生硬、粗暴,方法簡單,動輒訓斥或變相體罰,從而引起學生反感與對立情緒,使師生關系緊張,學生不樂意執行教師的要求,甚至有意與教師作對。
對高職課堂問題行為進行處理,應針對其原因,采取相應的教育對策。
(一)針對學生方面的成因采取的對策
信號暗示 對有些高職課堂問題行為,不要輕易地施行“言語禁令”、使用“言語批評”,更不要大聲訓斥或中斷教學進程專門處理,可以發出有聲或無聲的信號,予以暗示。如放慢講課速度,提高和降低音量,突然停止講課,凝視學生,走近學生,暫時站一站,搖頭示意,嘆息或假裝咳嗽一聲,輕拍其肩,輕敲其桌子,拿掉桌子上的干擾物等等。
正面提醒 在高職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內容重點、難點,引起學生的重視,防止問題行為的產生;提醒學生注意遵守課堂常規,并復述常規,使高職學生立即改正問題行為;對學生的有些問題行為不予過度理睬,而是正面提醒學生注意當前的學習,告訴學生應當做什么,而不要采取訓斥、辱罵等方式,以免強化問題行為。
提問控制 高職教師講課時,如果有的學生思想開小差,或與鄰座同學講話,或低頭做其他事情,或伏桌睡覺,教師就可向該生提問,或向全班提問,然后讓該生回答,以引起學生關注教學內容,放棄不符合教學要求的雜念和行為,從而控制問題行為。
幽默化解 對高職學生的有些問題行為,教師可采取適當的幽默手段,含蓄、幽默地批評,以化解課堂矛盾,既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育,避免學生難堪、受窘、損傷自尊心,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反應損失 這是對問題行為較普遍的制裁方法。在高職課堂教學中,告訴高職學生產生課堂問題行為將會受到何種方式的制裁。當高職學生產生課堂問題行為時,教師以不理睬、不贊賞、不給優待等作為對問題行為的反應,以減少高職學生以后繼續這種違紀行為的可能性。
勸離現場 對高職課堂上有些嚴重的問題行為,如課堂上學生發生沖突且矛盾激化,嚴重干擾教師上課而勸阻無效時,教師可以勸違紀學生暫時離開教室,以抑止爆炸性情緒,消散其怒氣,待下課后再另行解決問題。
(二)針對教師方面的成因采取的對策
端正教學態度 高職院校要提高職業道德素養,端正教學態度。同時,加強教學管理,強化教學規范,抓好各個教學環節的監控。
優化教學方法 高職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要加強教學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規范教學過程,規范講課速度、教學內容、課堂作業。
提高教學技能 高職院校要通過學習、培訓、教研等途徑提高高職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增強高職教師組織、管理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能力。
協調教學關系 高職教師既要協調同事之間的關系,加強同事之間的團結、協作、統一,又要協調師生之間的課堂教學關系,堅持教學民主、講究教學策略,愛嚴結合、教學互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胡淑珍,等.教學技能[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陳安福,何毓智.課堂教學管理心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溫世頌.教育心理學[M].臺北:臺灣三民書局,2007.
[4]傅建明.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訓練[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2003.
[5]劉英陶.教師職業技能[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G717
A
1672-5727(2012)05-0143-02
李自璋(1958—),男,四川富順人,四川省瀘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及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