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王德山 王亞紅
公司解散之后,公司應依法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故需由清算義務人負責組成清算組。清算義務人,又稱清算義務主體,是指負有組成清算組,組織清算工作,啟動清算程序義務的自然人或法人。
清算義務人不同于清算組及清算組成員,二者的存在的階段、職責和責任各不相同。
首先,從時間段而言,清算義務人是公司解散之后,清算組組成之前,負有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的人。清算組成立之后,公司進入清算程序,清算義務人的職責完成,由清算組負責公司的一切清算工作。
其次,從主體而言,清算義務人具有法定性,即法律規定的人員為清算義務人。如《公司法》第184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那么,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為清算義務人。而清算組的成員具有相對的任意性,清算組的成員由清算義務人進行選任,如可以選任股東及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為清算組成員。當然,清算義務人與清算組成員會存在重合現象,尤其是有限責任公司,清算義務人與清算組成員多數是一致的,公司股東既是清算義務人,同時,在清算組組成后,又可以是清算組成員。
最后,職責不同。清算義務人的職責是在公司結算后依法組成清算組,啟動清算程序,不負責解散公司的具體清算工作。而清算組及清算成員的職責是負責對解散公司的具體清算,履行清算職責。如,清理債權債務、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通知債權人等。
我國《公司法》對清算組、職責、責任等作了較明確具體的規定,但對清算義務人未作詳細的規定。在特別清算情況下,由法院組成清算組對公司進行清算。但在普通清算中,公司解散之后,公司不依法組成清算組對公司進行清算,或者未經清算而注銷公司。《公司法》雖然規定公司解散后逾期不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但債權人對于公司解散的情形可能無從知曉和辨別。雖然法律規定有通知債權人及公告程序,但通知債權人及公告仍是由清算組來完成,如果公司根本不成立清算組,或不通知債權人及公告,債權人的權益將可能落空,致使債權人的債權無法得到清償,債權人的權益因此難以得到保護,危害交易安全。為了解決事實上已解散的公司及時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清償公司債務,法律上有必要明確清算義務人及其法律責任。為此,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5月5日發布的法釋〔2008〕6號《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以下簡稱《規定(二)》,明確規定了清算義務人及其法律責任。
《公司法》184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 最高法院《規定(二)》第18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根據上述規定,在普通清算中,有限公司的全體股東為公司清算義務人。
在普通清算中,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且公司股東往往又是公司經營管理者。因此,有限責任公司的全體股東為公司清算義務人較為符合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當然,如果公司的控股股東不積極履行職責,致使公司解散后未能依法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沒有過錯的股東在向公司債權人承擔責任后,應有權向有過錯的股東追償,但無過錯的股東不能以此對抗債權人。
根據《公司法》184條、最高法院《規定(二)》第18條規定,股份公司的董事、控股股東為公司清算義務人。公司解散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有義務及時啟動清算程序,組成清算組對公司進行清算。否則,清算義務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之所以為公司清算義務人,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第一,由董事組成的董事會是公司的執行機關,公司的一切業務活動由董事會負責。但董事會是無生命體的組織,如果規定董事會為清算義務人,實際上等于無人對此負責,責任最終無法因此落到實處。第二,董事負有忠實義務和善管義務,該義務不但包括公司經營過程中負有此義務,在公司解散時同樣負有此義務;不但對公司、公司股東負有此義務,對公司之外的人,包括債權人也應負有忠實義務和善管義務。第三,股東大會由董事會負責召集,如果董事會不履行召集股東大會的職責,股東大會難以選任清算組的成員。
之所以將控股股東確定為清算義務人,筆者認為,其主要理由是:第一,股東大會同樣是無生命體的組織,且在股東大會閉會期間,很難體現出股東大會這一組織形式。若將股東大會確定為清算義務人同樣存在無法落實清算義務及法律責任。第二,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公司的經營管理、董事的選任等實際上被控股股東所掌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絕大多數的中小股東處于被動地位,客觀上無法決定公司的清算工作。因此,將控股股東列為清算義務人符合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對保護債權人,維護交易安全,促使公司及時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具有重要意義。
清算義務人,即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以下均稱清算義務人)的職責就是在公司解散之后,在法定期間內依法組成清算組,啟動清算程序,并保護公司財產不被毀損、滅失。
清算義務人依法組織清算組,對公司進行清算既是其職責,也是其義務。此外,清算義務人在公司解散后,還負有不得侵占公司財產、轉移、私分公司財產的義務,不得有損害公司、公司股東及公司債權人權益的任何行為。
清算義務人盡到了法定職責和義務,將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清算義務人未依法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致使企業財產毀損、滅失、貶值,甚至違法侵占、私分財產,致使債權人的債權遭受損失的,清算義務人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規定(二)》規定了清算義務人未盡清算職責,履行清算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此外,《規定(二)》規定,如果是由于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原因造成公司未依法進行清算的,實際控制人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清算義務人的責任性質,最高法院《規定(二)》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規定了對公司債權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和對公司債務的清償責任。根據《規定(二)》第18條、第19條和第20條規定,清算義務人以及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權人的民事責任,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4.1.1 未盡清算義務的民事賠償責任
公司解散后,清算義務人依法負有組成清算組對公司進行清算的義務。根據《規定(二)》第18條規定,清算義務人未在法定期限內組成清算組對公司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的,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債權人有權要求清算人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上述情形系實際控制人原因造成,債權人有權要求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4.1.2 惡意處置財產的賠償責任
《規定(二)》第19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以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惡意處置公司財產給債權人造成損失,債權人有權要求他們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惡意處置公司財產的行為包括諸多方面,如,無正當理由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出賣公司財產、無償轉讓公司財產等,也包括清算義務人侵占、私分、隱匿、轉移公司財產等,因此而給公司債權人造成損害。
4.1.3 騙取公司注銷登記的民事賠償責任
根據《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司申請注銷時,必須對公司進行清算,提交清算報告,以證明債權、債務已清理完畢。清算義務人未依法履行清算義務,以欺詐的手段騙取公司登記機關對公司進行了注銷登記,致使公司法人人格消滅,清算義務人應對公司消滅前的債務承擔賠償責任。對此,《規定(二)》第19條也明確規定,清算義務人以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未經依法清算,以虛假的清算報告騙取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法人注銷登記,債權人有權要求他們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4.2.1 無法清算的連帶清償責任
清算義務人因怠于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有權要求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但是,上述情形系實際控制人原因造成,債權人有權要求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4.2.2 未經清算注銷公司的清償責任
公司未經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導致公司無法進行清算,根據《規定》第20條第1款之規定,債權人有權要求清算義務人以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清算義務人在公司注銷登記時,如果承諾對公司債務承擔償還責任或保證責任,將根據其承諾對債權人承擔清償責任或者保證責任。在此情況下,清算義務人無論是否組成清算組進行了清算,均應依其承諾對公司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規定(二)》第20條第2款規定:“公司未經依法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股東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時承諾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如果清算義務人與公司債務人或公司其他股東達成有債權債務協議,且該協議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應認定該協議的效力,并依據協議執行。
如果清算義務人同時為公司股東,且違反出資義務,未按公司章程及法律規定繳納出資、虛假出資等,清算義務人在其虛假的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的清償責任。《規定(二)》第22條第2款規定:“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債權人主張未繳出資股東,以及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或者發起人在未繳出資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不過,應當說明的是,該種民事責任事實上并非基于清算義務人違反清算義務所生之責任,而是作為股東虛假出資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且所有虛假出資的股東均負有此責任。
上述法律責任,無論是賠償責任還是清償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以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二人以上的,其中一人或者數人依法向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后,有權按照過錯大小向其他清算義務人及實際控制人進行追償。
清算義務人對某一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后,對其他債權人有無抗辯權?其他債權人可否以同樣的理由要求清算義務人再次承擔賠償責任。從理論上講,清算義務人未盡到清算義務,導致公司財產毀損、滅失等,侵犯的對象是不特定的債權人,并非某個或某些債權人。因此,清算義務人或實際控制人應對所有的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如此這樣,清算義務人的責任未免過重,而且,一個侵權行為卻變相多次處罰,其最終承擔的責任總額可能超過其責任范圍或公司的實際資產,有失公平。
本文認為,在此情形下,法律可賦予清算義務人三種選擇權:第一,清算義務人可以向法院申請特別清算。在特別清算過程中,清算義務人根據其過錯,對債權人債權按比例進行一次性賠償,而不是僅對某一債權人進行賠償。賠償范圍主要是因清算義務人過錯而使公司財產的減損,并追償非法處分的財產。無法追償的,應予以賠償;第二,清算義務人認為其最終承擔的責任數額超過公司實際資產的,且公司資不抵債的,符合破產條件的,可以向法院申請破產;第三,清算義務人既不申請特別清算,又不申請破產或者雖然申請破產但不符合破產條件的,清算義務人對所有的債權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另外,債權人對清算義務人主張權利,同樣應遵守訴訟時效的規定。
[1] 王欣新,趙芬萍.談新公司法清算制度的完善[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6(02).
[2] 韓長印,樓孝海,建立公司法定清算人制度[J].法學,2005(08).
[3] 張嶠,虞振威.論公司非破產清算義務人的確立及責任承擔[J].特區經濟,2005(01).
[4] 朱愛農.有限責任公司清算義務人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7(14).
[5] 雷永貴,逸儒.對清算人民事責任的探討[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4(04).
[6] 鄭遠遠.公司清算責任主體的制度設計與論證[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3(03).
[7] 王軍.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清算責任[J].中國律師,2005(11).
[8] 王濤,王韌.股東的清算義務、清償責任及其轉換[EB/OL].http://www.51zy.cn/s190777266.html,2007-07-16.
[9] 王朋.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清算義務與清算責任[EB/OL].http://www.cnki.com.cn/Article/,200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