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 宋帕泰
農業在老撾經濟中具備重要地位,2005年,老撾農業、工業、第三產業GDP比例為:45.0:29.5:25.5,也就是說,農業占了老撾國內生產總值的45%。而本文之所以對老撾食用油企業特別關注,是因為食用油企業屬于老撾的農業與加工業的重要企業。因此,接下來的分析,將以食用油企業為例。
由于老撾的食用油企業是1998年才建立的,所以加入東盟以前,老撾沒有自己的食用油企業,但是有一些民間的榨油作坊,以提供百姓日常食用油的需要。
首先,在原料上,由于老撾自己地理位置與歷史原因,沒有大規模種植油棕和黃豆,基本上都要靠進口,但是當時的老撾主要通過蘇聯和中國的援助,原料供應十分不足。
其次,對于這些食用油作坊,當時的政府非但沒有扶持,反而以打擊私有經濟為由對他們進行打擊。老撾人所習慣的集市被軍隊沖散,許多食用油的小作坊都因此倒閉了。在這種情況下,要建立規模化的企業根本不可能。
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老撾逐步從封閉走向開放,并轉向尋求多邊援助的全方位外交,強調與越南的“特殊團結”,同中國睦鄰友好,并逐步開始與東盟建立聯系和交往。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國際關系中意識形態的因素明顯淡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1991年到1993年期間,老撾政府高層開始認真考慮加入東盟。老撾當局希望,加入東盟以后,能夠加快老撾的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改善人民生活,使老撾獲得較多的實惠。
1997年7月23日,老撾與緬甸一起如期正式加入東盟,并開始逐步融入東盟的經濟體系。老撾企業開始引進東盟其他各國的投資救活本國企業。借助東盟國家的經濟實力,利用他們的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老撾企業獲得了新生。
而對于老撾的食用油企業來說,情況也是可喜的。1997年加入東盟以后,1998年老撾建立了老撾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食用油企業。這是一個私人企業,1999年年末~2000年的時候才開始在國內市場銷售。
在原材料方面,主要從馬來西亞進口棕櫚和黃豆,然后在該工廠加工。老撾計劃逐漸促進人民種棕櫚和黃豆,以利用本國自己的原材料,降低成本,提高價格競爭力。
用來裝食用油的桶現在是能夠自己在國內生產,運用國內生產的鋼鐵或塑料建造18L的桶和2L&1L的桶。這不僅僅為人民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還能把國有資源充分地運用。
老撾食用油企業的產品,現在只在國內銷售,計劃將來出口到周邊的國家銷售。老撾加入東盟以后,建立了改革開放的經濟體制,這對于老撾企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像老撾食用油企業這樣的。由于地理環境,老撾在食用油方面本來應該是優勢產業,但是現在剛剛起步發展,不能不說是由于以前政策的失誤造成,加入東盟顯然是明智的。
1990年到2005年老撾植物油的產值變化如圖3-1所示(噸/年):

圖1 1990~2005老撾植物油產值變化狀況和結構分布
從圖3-1可以看到,加入東盟以后,椰子油的產量下降了,而花生油的產量明顯上升了。米糠油的產量一直比較高。但是也看到,在這些植物油中,沒有棕櫚油。大豆油的產量也很少。作為兩大最重要的烹飪食用油, 棕櫚油、大豆油的產量不足,是老撾食用油企業的重大缺陷,也導致這兩種油需要進口。
我們已經知道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對老撾的進出口具有重要的影響,并且也已經知道,2007年至2008年經歷了最為巨大的變化(食用油企業從臨時例外清單轉為正常減稅項目)。因此,首先將老撾2007-2008食用油貿易狀況,用表3-2如下表示:

表1 2007~2008老撾食用油貿易狀況
從表3-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從2007年到2008年,老撾的棕櫚油的進口額從1.1百萬美元增長到3.2百萬美元,這意味著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和CEPT及“早期收獲”計劃等的實施對老撾的棕櫚油是起到了一個比較消極的作用,表現為進口了更多的棕櫚油,無疑打擊了國內的棕櫚油生產。類似的狀況發生在大豆油上,從2007年的凈出口轉為2008年的凈進口,也說明2007年以后的減稅使老撾大豆油面臨殘酷的競爭。
這一方面反映了老撾食用油企業的產品不僅無法應對國際競爭,而且幾乎無法應對本國消費。另一方面反映了老撾的食用油的原材料的進口價格的下降無法形成優勢,老撾必須自己生產原材料。
首先,什么事情都是以人為本的,所以必須要提高勞動力素質,不能總靠別人來幫助,要發展教育,讓老撾以后的人們可以有很好地運用高科技的能力,提高勞動生產力。
許多原材料不能總是靠進口,比如食用油企業不能總靠進口泰國油棕和黃豆,一樣的地理條件,要自己種植,自己使用。此外,提高鋼鐵、塑料等產品質量,多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完善整個產業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不能總是學別人的,到了一定時間,等條件具備了,要開發屬于自己的先進技術。有了比其他國家先進的生產技術,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市場,都能提高市場優勢。
老撾具有自己的優勢產業,食用油企業是一個優勢產業,因為老撾的環境適合種植油棕并加工生產,不能把優勢弄成了劣勢。另外,老撾還具有其他的優勢產業,比如水力發電,一定要大力運用,還可以用以出口,創造收入,再扶持國內其他企業。
老撾加入東盟自由貿易之后對老撾食用油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老撾食用油企業可以利用各種貿易優惠等因素帶動本企業的生產能力,并借鑒東盟國家的高科技,減少本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利潤。在貿易壁壘和關稅的減少,加上本國的優勢,努力增加本企業的生產值,促進出口貿易,為推動老撾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1] 方蕓.老撾農業發展現狀及前景[J].東南亞經濟觀察,2005(1).
[2] 張瑞昆.老撾經濟結構——老撾經濟探析之一[J].老撾外援簡析——老撾經濟探析之二[J].老撾外貿回顧——老撾經濟探析之三[J].東南亞經濟觀察,2004(1-3).
[3] ASEAN Secretariat: References & Other Documents on ASEAN Free Trade Area[M], 2009.
[4] Data based on: ASEAN Statistical Year[M].2008.
[5] PHOUPHET KYOPHILAVONG.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AFTA on Lao economy[J]. National University of Lao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