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紅俠
(拉薩市堆龍德慶縣中學)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關系到很多其他學科的研究基礎。因此,不僅是在我國的高考甚至是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入學考試中都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工作來看,盡管對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很高,但卻也存在大部分數學學科偏科的情況出現,特別是在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銜接過程中,很多學生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深刻挖掘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數學學科教學成效偏低的根源是數學教學工作者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
將初、高中數學教材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話,可以清晰的看出知識內容上的分層狀態,初中階段的數學教材對很多數學概念缺乏嚴格的定義或缺少嚴密的論證過程,只通過簡單的公理來硬性的規定而缺乏實質性的證明過程,使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認識流于表面。但在高中階段的教材中,特別是高一的教材內容,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知識點的跨越,和抽象概念的大量增加,這就給初中基礎條件下的學生接受能力提出了挑戰。學生們由原來的例題、習題講解式學習方式,一下跨越到抽象函數的證明和推理過程,其中間的思維轉變難度可想而知。由平面幾何到立體幾何的學習也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在此之前的數學學習中,或其他學科知識的涉及中都不曾涉及空間想象力的培養與開發,這中教材安排之間的梯度跨越,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新教改提出之前,很多教學工作主體定位缺失或存在定位偏離的情況,并沒有真正地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提到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來開展的高度。原有的教學方式與學習習慣的影響再加上迫于中考升學壓力,教師始終掌握著教學的中心地位,甚至是教師來主宰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而僅僅將學生作為被動的接受群體,強調接受能力而不是學習能力。對于數學這樣的基礎學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數學工具的運用能力,脫離了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就會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學生思維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而僅將知識教條化,注重成績的高低和備考知識點的學習。長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的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與自信,極大程度的壓縮了原有的數學知識面,使高中階段本應該廣泛拓展的數學知識與相關的數學原理來源,都變成應試考試的犧牲品。這當然與高中數學學習要求出入較大,效果也可想而知。
意識到初高中課程銜接上的問題,就要通過教材內容的過渡結合高中數學教師的難易引導,來幫助學生渡過這道難關。首先,要求高中數學教師要了解初中教材的內容以及結構,在新知識的講解過程中,盡可能以初中原有的知識水平為出發點,層層遞進,實行高中數學知識的軟著陸,起到一定的緩沖和鋪墊作用。其次,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與空間想象能力要給予引導,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對錯誤的思維方式或空間視角給予引導性糾正,而不是堅決予以否認,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此外,從教材編寫上進行適度的調整,增加過渡性知識,降低數學學科的初始難度,反復針對教材的試點情況進行綜合的調整,從而制定出較為科學、合理的知識前后搭配式教學資源。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對知識的反應情況來進行合理的引導,起到把握學習方向定位的作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培養學生面對難題,勇于承擔的勇氣,以良好的心理狀態來對待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而不是“知難而退”。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在教師開展教學之前,對該部分內容做到初步的了解,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興趣。從學習的效果來看,經過預習后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渴求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普遍增強,是解決思維培養的有效手段之一。
從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產生的原因以及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和學習成績下滑的種種后果。同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希望可以借助新課改推行的時機,全面整合現有的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從而提高高中數學的整體教學水平,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數學運用中真正受益。
[1]劉小林.高中數學學習中的障礙分析[J].科學教育,2010,(1).
[2]崔益芹.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之我見[J].新課程(教師版),2006,(5).
[3]崔成子.高一數學成績普遍下降的原因分析及補救措施[J].考試周刊,2009,(42).
[4]田志平.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黨史博采(理論),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