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亮
(山東省濟陽縣濟陽街道辦事處中學)
歷史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對于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學生自身素質,樹立崇高理想,都具有深遠的意義。然而,初中歷史教學,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學生對這門學科缺少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加之有些歷史事件距離現在比較久遠,與現代生活差異較大,學生聽起課來如聽天書,有時茫然不知所措。現實條件和科目本身都給初中歷史教學帶來一定難度。課堂教學怎樣避免或消除不良因素的影響,是每個歷史教師探討的課題。現就結合自己的歷史教學實踐情況,談談自己的作法,或許對大家有所啟示。
即在教學時設置懸疑,吊起學生的“胃口”。小時候,我經常聽著名評書藝術家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楊家將》。當時,這兩部評書風魔一時。記得每當故事情節發展到緊張激烈或劍拔弩張時,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搞得人是欲罷不能。這是我國傳統章回小說的特點,歷史教學中借鑒一下未嘗不可。在教學的開頭設置懸疑,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一節中,上課前首先出示毛澤東的《長征》那首詩,讓學生一起朗讀幾遍后,導入課題,進而提出幾個問題:如你對紅軍長征了解多少;紅軍長征走過哪些省份;長征路上最慘烈的戰役是哪個戰役;毛澤東最危難的時刻在哪里;為什么國民黨40多萬軍隊消滅不了疲憊不堪的3萬紅軍。提出問題后,可以讓學生充分發言,有些問題,學生肯定回答不上來。那么,要想弄明白這些問題,就請仔細聽課,從中找到答案。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夠高度集,在聽課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思考,找到答案。懸念的設置主要集中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根據每堂課的情況進行設置。
每一段歷史,就是一個故事。教師可以把歷史知識變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故事情節還要跌宕起伏,才能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一節課45分鐘,要讓學生始終保持聽課的熱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引人入勝的情節,才能使學生保持高度注意力,才能消除學生聽課的疲勞感。例如,還是在《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這節課中,講前三次“圍剿”時,要有層次感,每粉碎敵人的一次“圍剿”,紅軍都取得一次重大戰果,講到第四次反“圍剿”時,給學生講講紅軍的總的情況,紅軍發展到30多萬,創建了哪些根據地,等等,此時可以說紅軍發展到了一個小高峰。話鋒一轉,進入了第五次反“圍剿”中的課題,由于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導致這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進行長征。然后,是湘江戰役,利用一些影視,講講湘江戰役的慘狀,此時的紅軍,已是非常危急。然而,左傾領導人繼續執行錯誤路線,繼續向國民黨布置的“口袋”中鉆,危急還在繼續。正在這關乎紅軍的生死存亡的時刻,峰回路轉,再講講毛澤東重新出山,召開著名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使紅軍轉危為安。此后,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跳出了國民黨40萬大軍包圍。遵義會議挽救了紅軍,使中國革命曙光再現。教師可以適當地設置情節,講課時聲情并茂,讓學生的情緒隨著教師的講解不斷起伏。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已經融入到整個課堂氣氛中去,學生聽講如醉如癡。此外,每次情節的變化應在10分鐘左右,學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鐘左右,時間一長,學生就會疲勞。
歷史課不能單純地講歷史知識或者將一些歷史知識機械地堆砌在一塊,更有些老師上課時圈畫一些重點,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歷史課肯定效果不好。歷史課可以聯系一些學生喜歡的影視、新聞焦點或者國際形勢,加強學生的印象。我在講《清朝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斗爭》一節中,開始沒直接講課,和學生聊起來當時風魔一時的電視劇《還珠格格》,由《還珠格格》講到香妃的傳說,由香妃的傳說講到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學生聽得興致勃勃。在講西亞國家的歷史時候,和學生聊起來伊朗核危機、四次中東戰爭及現在的阿以沖突,由這些現實的矛盾斗爭上溯到古代的西亞歷史,學生聽起來有一種立體感和現實感,所以都聽得非常認真。如果單純地講那些國家的歷史,那些歷史距現代比較久遠,又枯燥乏味,學生肯定不感興趣。此外,還可以和一些新聞焦點相聯系,如釣魚島紛爭和開羅會議、甲午中日戰爭等,通過這些知識的聯系,既能夠使學生開闊眼界,也能夠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偠灾?,一個老師知識面要廣闊,立足于課堂,面向世界,用淵博的知識武裝頭腦,影響學生。
就某一歷史事件,展開自由辯論,增強學生思維的嚴密性、系統性、靈活性、深刻性。歷史教學僅僅追求知識結構的系統與完整是遠遠不夠的,更要培養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對“岳飛抗金”這一史實評價的處理。我首先擬出截然不同的觀點:
A觀點:岳飛抗金是正義的;
B觀點:岳飛抗金是非正義的。然后,把學生分成A、B兩組,分別代表不同的觀點展開自由辯論。學生可以查閱任何材料,充分準備。通過展開自由辯論,增強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學生思辯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從認識上的沖突達到心靈的震撼、情感的共鳴
電教多媒體的最大優點就是它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它可以把歷史事件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集中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引起興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在講《解放軍攻占南京》時,播放解放軍百萬雄獅過長江和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的影視,最后再以毛澤東那首氣壯山河的詩作為結尾,烘托出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歷史教學的方法很多,教師只能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俗話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無定法,教無常規”。教師只能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歷史產生了興趣,學生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