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旭鴿
隨著現代護理學的發展,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觀念也在轉變。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表現在臨床護理中,就是將人性化護理融入到醫療護理全過程中。分娩的順利完成取決于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心里等綜合因素[1]。在產科實施人性化護理,深受產婦的歡迎。產科根據人性化服務的要求,結合產科的特點,深入開展人性化護理,取得了社會與經濟效益,現將具體實施方法和體會總結如下:
選取我院2011年1~8月326例自然臨產,年齡22~38歲,孕37`41周,單胎頭位。排除頭盆不稱、瘢痕子宮、前置胎盤等產科合并癥及并發癥,經骨盆外測量和胎兒B超檢查羊水量、胎兒雙頂徑、估計胎兒體重,可擬陰道分娩的中產婦。
2.1 健康教育 設立門診孕婦學校,根據孕婦的孕周和具體情況開展人性化的培訓。定期交流,重點講授分娩前生理過程、分娩時的配合及母乳喂養等相關知識,交流過程中掌握每位孕婦的生理和心理等個性需要,在孕婦保健卡重點記錄。進入孕晚期,由專業人員組織孕婦到病房參觀,熟悉住院環境及產房方位,盡可能的減少孕婦的焦慮情緒,輕松地為分娩做準備。
2.2 創造人性化環境 為孕產婦營造安靜、溫馨、充滿人性化的住院環境,給產婦和家屬回家的感覺。待產室外走廊懸掛健康宣教牌及助產士的照片、職務、職稱等信息介紹專欄,營造和諧、溫馨、值得信賴的分娩氛圍。當待產者出現規律宮縮時,值班護士攜帶病歷及孕檢卡,將其一同送入待產室,待產室針對孕婦的個人情況開展人性化護理。待產室和產房應保持清潔、干燥、溫濕度適宜,光線充足、通風良好、懸掛色調柔和的窗簾??蛇m當放些令人心悅的音樂,強化豁達、樂觀的正性情緒,使產婦感到心情舒暢,從而減輕產婦的心理負荷,消除產婦緊張、焦慮的心理[2]。
2.3 心理護理干預 產婦進入待產室會表現出緊張情緒,擔心分娩過程中及分娩后出現問題。對此,助產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針對產婦對分娩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及時準確地做好產婦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評估,對其分娩過程進行護理干預,讓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使其對自然分娩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助產人員耐心做好各種解釋工作,對產婦的傾訴認真聽取,使其情緒能安定放松。并啟動家庭支持系統,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
2.4 社會支持 臨產后產婦家屬及丈夫的支持很重要,能使產婦明白自己不是在孤軍奮戰,她有堅強地后盾[3]。特別是丈夫的支持最重要,可在產婦疼痛不安時給予她愛撫和安慰,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并在助產人員的指導下,為產婦做腰骶部按摩,并與其交談分散注意力,減輕宮縮疼痛。
2.5 創造人性化分娩氛圍 助產人員需密切觀察產程進展情況,定時觀察宮縮和胎心變化。第一產程鼓勵產婦在宮縮間隙放松休息,以減少體力消耗。并告訴產婦分娩時陣痛和應急措施,疼痛時做深呼吸,按摩下腹部和腰骶部?;蛘邘椭a婦做腰骶部按摩,緩解宮縮疼痛。隨時觀察胎心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向主治醫師匯報,并及時處理。第二產程助產士的助產動作要輕柔,給產婦安全的感覺,鼓勵產婦在宮縮時屏氣,以促使胎頭下降及娩出。第三產程一方面給予宮縮劑加強宮縮,另一方面按摩子宮減少出血,胎盤娩出后仔細觀察是否完整。第四產程產后2 h產婦繼續留在產房觀察,指導并協助產婦實施“早接觸,早吸吮”,讓產婦有為人母的幸福感。定時測量血壓,按摩并觀察子宮收縮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雖然自然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但臨床許多產婦由于懼怕疼痛,擔心胎兒安康,以致精神過度緊張,加之臨產環境陌生、孤獨等加重了產婦的疼痛。開展人性化護理,始終牢記以人為本的宗旨,尊重生命,關心產婦,盡可能主動熱情滿足產婦需求。提升自身道德修養,強化人性化護理理念[4]。從重視護理工作的完成轉向重視產婦需要的滿足,給產婦以精神上的鼓勵,心里上的安慰,體力上的支持,使產婦感受到人性化護理的溫暖,從而減輕了因不良心理狀態加重的痛感。
產程進展取決于胎兒、產力、產道和精神心理因素。產婦精神緊張可導致產程延長,產婦疼痛時間延長。開展人性化護理,以人文關懷為指導,使分娩過程在充滿關愛和鼓勵的氛圍中進行。不僅可以減輕分娩疼痛,而且降低了產婦的經濟負擔,提高了產婦及家屬的滿意度,減少了護患糾紛,從而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質量。
[1] 鄭修霞主編.婦產科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8-49.
[2] 張文利.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 全面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當代護士,2006,12(10):21-22.
[3] 朱偉君,孫秋芳,朱瑛,等.自我效能增強干預對分娩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7,42(7):639.
[4] 常延軍.人性化護理在剖腹產手術中的體現.中國實用醫藥,2010,5(33):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