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下肢靜脈曲張指下肢靜脈系統處于伸長、蜿蜓、迂曲狀態,通常發生在大隱靜脈或小隱靜脈及其屬支。持久從事站立工作或體力勞動的人多發。早期少有癥狀,少數患者在走路時自覺下肢酸脹不適,小腿淺表靜脈迂曲、擴張,有時卷曲成團呈蚯蚓狀,站立時明顯,抬腿后消失,后期可出現皮膚營養性變化如皮膚變薄、脫屑、瘙癢劇烈、色素沉著或經久不愈的潰爛(俗稱老爛腿),有時也繼發出血或濕疹。2009~2011年間,筆者所在科室收住3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均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靜脈曲張患肢皮膚護理,療效甚佳,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3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齡平均45歲,其中大部分患者自覺下肢酸脹不適,小腿淺表靜脈迂曲、擴張,有時卷曲成團呈蚯蚓狀,18例患者出現皮膚變薄、色素沉著、脫屑癥狀,10例患者伴有下肢瘙癢劇烈癥狀,5例患者出現了濕疹,5例患者出現了下肢輕度潰瘍,只有1例患者出現了潰瘍伴感染的癥狀。所有患者均做了手術,出院時預后良好,大部分患者皮膚外觀恢復正常,色素沉著較前減輕,皮膚瘙癢癥狀消失,皮膚濕疹潰瘍痊愈,未出現明顯并發癥。
2.1 術前護理 ①保持患肢皮膚清潔衛生,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堿性肥皂或沐浴液洗澡,每天用溫水泡洗患肢1~2次,擦干后涂護膚脂保護。②修剪指甲,避免抓傷曲張的靜脈皮膚,以致曲張靜脈破潰出血。③皮膚伴發瘙癢或濕疹者,囑其盡量選擇純棉衣物,不要抓撓患處,保持心情愉快,轉移對癢的注意力,瘙癢劇烈者可以遵醫囑涂抹止癢藥膏,濕疹嚴重者可以用氧化鋅軟膏涂抹患處。④輕度潰瘍者,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濕敷患處或1∶5000高錳酸鉀浸泡患肢,每日2~3次。⑤潰瘍伴感染者,遵醫囑使用抗生素,給與徹底清創,每日換藥。
2.2 術后護理 ①仰臥位,術后24 h制動,24~48 h后可下床活動,但須用彈力繃帶,避免久站,下肢過早負重,一般臥床7 d,抬高患肢20~30°,一般超過心臟水平,有利于靜脈、淋巴回流,減輕下肢靜脈水腫,減輕下肢靜脈內壓力,指導患者做足趾活動,足背屈伸運動。②患肢用彈力繃帶包扎,一般從足背向大腿方向開始包扎,逐漸向上纏繞,繃帶松緊度以一指為宜,若術后第1天足面水腫或是患肢疼痛,可能彈力繃帶過緊,應松開彈力繃帶,重新包扎,或穿彈力襪。③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運情況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觀察患肢皮膚溫度、顏色、感覺變化,如出現皮溫升高,皮膚顏色發白或紫色,考慮有無深靜脈血栓形成。④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情況,滲血嚴重者,給予加蓋輔料,局部加壓包扎處理。⑤密切觀察術后并發癥①隱神經損傷:癥狀是內踝或足背區域皮膚感覺遲鈍或缺失,方法是用手指摸區域皮膚,感覺遲鈍。②下肢深靜脈血栓:癥狀是下肢腫脹明顯、皮膚發亮、小腿腓腸肌深壓痛,方法是用手捏雙側小腿肚子進行對比,如果一側有深部壓痛的話,可以做深靜脈B超予以證實。③淺靜脈炎:癥狀是大腿內側長條索狀硬塊,表面皮膚顏色變深,有時有壓痛,走路有牽拉感,可以做深靜脈B超予以證實。④張力性水泡:癥狀是拆除彈力繃帶后發現皮膚出現水泡,早期識別方法是發現皮膚有繃帶過緊的勒痕。⑤傷口感染:術后數天后出現切口紅腫疼痛,流膿。如果出現上述并發癥,應及時與醫生溝通,及時處理。
2.3 出院指導 ①避免久立、久坐、久蹲,避免坐時兩腿交疊(翹二郎腿),這樣會阻礙靜脈回流;盡量不穿高跟鞋。多做緩和的運動如踏步或散步,不宜做費腳力的運動如爬山、走遠路。②保證每天都要有一段時間把腿抬高一些,晚上睡覺時抬高下肢20~30°,一般超過心臟水平,有利于靜脈、淋巴回流,減輕下肢靜脈水腫,減輕下肢靜脈內壓力,預防靜脈曲張。③避免高溫,由于高溫容易使血管擴張,導致靜脈回流不暢,每天用溫水泡洗患肢1~2次,水溫最好不超過40℃,禁忌長時間用熱水泡腳,因為熱水會使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曲張的靜脈更加擴張,有可能破潰出血。④術后需穿3~6個月彈力襪,可以恢復下肢靜脈術后功能,防止靜脈曲張的復發。彈性襪最好是在清晨尚未起床時穿上,一直到晚上上床后再脫掉,穿脫彈力襪時要避免首飾或長指甲刮爛襪子。穿著型號合適的彈力襪,選擇植物纖維的,透氣性強的彈力襪,彈力襪彈性差時要及時更換,要用中性洗滌劑在溫水中清洗彈力襪。⑤避免患肢受傷以及出血,防止與金屬或堅硬物體碰觸。⑥避免穿過緊內衣與褲子,選擇純棉衣物。
下肢靜脈曲張給患者帶來了很多痛苦,甚至影響正常生活。護理工作者要熟練掌握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前術后護理常規,密切觀察術后并發癥,并能給患者做好正確的健康指導,才能給患者帶來健康,帶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