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彥
社區獲得性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其死亡的首要病因之一[1]。老年人機體的免疫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降低,且合并基礎疾病多,臨床表現往往不典型,易發生重癥肺炎,病死率高。為加強對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認識,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現對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68例確診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68例確診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華醫學會《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2]。其中男86例,女82例,年齡64~92歲,平均年齡76歲。
1.2 臨床表現
1.2.1 癥狀及體征 有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胸痛等呼吸道癥狀的86例;有寒戰發熱癥狀的36例;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及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的28例;有心悸、胸悶、氣短、心律失常等循環系統癥狀的34例;有精神萎靡、乏力、意識障礙、大小便失禁等精神神經系統癥狀的20例。
1.2.2 基礎疾病 合并腦血管疾病66例,糖尿病43例,冠心病57例,腫瘤12例,精神病1例.長期臥床38例。合并2種以上疾病52例;合并3種以上疾病36例。
1.3 實驗室檢查①血常規:外周血WBC>10×109/L 61例,WBC<4.0×109/L 33例;WBC在4~10×109/L 74例。②生化檢查:肝功異常41例(24.4%),腎功異常53例(31.5%)。C反應蛋白升高102例(60.7%),低鈉血癥55例(32.7%),低鉀血癥68例(40.5%),低蛋白血癥97例(57.7%)。③血氣分析:Ⅰ型呼衰56例(33.3%),Ⅱ型呼衰34例(20.2%),正常78例(46.4%)。④細菌學檢查:所有病例均行病原學檢查,明確病原菌的134例(79.8%),共分離細菌178株。其中革蘭陽性菌102株(57.3%),主要為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奈瑟氏菌等。革蘭陰性菌42株(23.6%),主要為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桿菌、大腸埃希氏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桿菌,不動桿菌等。肺炎支原體24(13.5%)例。真菌10例(5.6%)主要為白色念珠菌。未培養出致病菌的34例。
1.4 影像學檢查 所有病例均行肺CT檢查。左肺病變53例,占29.8%;右肺病變67例,占39.9%。雙肺病變58例,占34.5%;小片狀或斑片狀陰影88例,占49.4%;大片狀、條索狀、蜂窩狀陰影 65例,占 36.5%。胸腔積液 37例(20.8%)。
1.5 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經驗性抗生素治療,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Ⅱ、Ⅲ代頭孢菌素,頭孢菌素/β一內酰胺酶抑制劑,大環內酯類、氟喹諾酮類等。白色念珠菌予氟康唑治療。然后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調整抗生素,同時根據病情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及并發癥。給予吸氧、祛痰、糾正低蛋白、酸中毒、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另有8例無創呼吸機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5例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
168例患者中治愈98例(58.3%),呼吸道癥狀體征消失,胸片病灶完全吸收;好轉44例(26.2%)呼吸道感染癥狀基本消失,肺部留有少羅音,胸片上病灶明顯吸收;死亡26例(15.5%)。
社區獲得性肺炎是老年人臨床上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萎縮,上皮纖毛系統功能降低,腦功能減退,咳嗽反射抑制,吞咽功能障礙,使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其次老年人肺彈性下降,肺活量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肺和血管壁結構改變,使呼吸膜擴散減少,氧利用系數減少,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老年肺炎起病隱匿,臨床癥狀多不典型,常以呼吸困難或意識障礙為首發癥狀.或以患者健康狀況逐漸惡化、食欲減退、倦怠或基礎疾病的突然惡化為表現[3],易導致漏診或誤診。
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常見的病原體為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嗜肺軍團菌、卡他莫拉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4]。由于老年人存在各器官功能的衰退和多種基礎疾病,故在CAP治療上應該盡量選用作用快、排泄快、毒性小的藥物。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是早期、足量、針對致病菌選藥。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及感染獲得的方式,合理選用抗生素,防止細菌耐藥。革蘭陽性菌感染,選用半合成青霉素,二代頭孢菌素及喹諾酮類。革蘭陰性菌感染,選用β一內酰胺類:廣譜青霉素,二、三代頭孢菌素和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吸人性肺炎常有厭氧菌感染,可給予替硝唑。若上述治療無效可選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懷疑有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可試驗性應用大環內酯類藥物。
老年肺炎患者常伴有多種慢性基礎病,治療上除應用抗感染藥物外,對高齡、體弱、重癥患者應積極營養支持治療,糾正酸堿失衡及水電解質紊亂,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對于有吞咽及排痰功能障礙、長期臥床的患者,應予鼻飼,避免誤吸,加強氣道濕化,翻身扣背,促進排痰。為保證呼吸道暢通,必要時可行纖支鏡吸痰,防止低氧血癥。對合并嚴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應及時行無創或有創呼吸機通氣治療,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綜上所述,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癥狀常不典型,合并癥眾多,病情重且變化快,因此盡早采用有效的治療方法對這類患者的療程和預后極為重要[5]。有文獻報道,老年肺炎漏診率為3.3% ~61.4%[6]。故當老年人有原因不明的多系統癥狀,應警惕肺炎,早期行血常規、X線檢查,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提高老年人肺炎的診治率。
[1]蹇在金,廖紀南.老年人肺炎的病因與臨床.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4,23(10):758-760.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10):651-655.
[3]董賢明.老年人肺炎臨床特點與分析.疑難病雜志,2003,2(3):158.
[4]劉又寧,陳民鈞,趙鐵梅,等.中國城市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學多中心調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1):328.
[5]Houck PM,Bratzler DW,Nsa W,et al.Timing of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and outcomes for Medicare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Arch Intern Med,2004,164(6):637-44.
[6]杜娟,高占成.社區獲得性肺炎255例治療與國外指南推薦方案對比研究.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3):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