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東英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是兒科常見病。近年來,國內外應用微生態制劑通過調整腸道微生態平衡來抑制腸道病原菌繁殖,從而達到治療腹瀉的目的。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我們使用金雙歧、思密達聯合治療小兒腹瀉80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80例,腹瀉診斷標準及病程分類均符合全國小兒腹瀉病診斷標準[1]。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4個月~26個月,發病時間在72 h以內,大便次數每日15次以下,呈稀水樣或蛋花樣便,細菌培養均為陰性,大便鏡檢:凡是白細胞數<3個/HP均作為收集對象。所有病例營養狀況均屬正常。隨機分為治療組45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治療組:金雙歧(內蒙古雙奇藥業公司生產每片0.5 g)劑量:<1歲,0.5 g,2次/d;1歲 ~6歲,1.0 g,2次/d;思密達(法國博福-益普生制藥公司生產每袋3.0 g):<1歲,3 g/d,分3次服;1~2歲,3 g/d~6 g/d,分3次服。對照組:按常規療法治療,乳酶生、復合維生素B口服,并予降溫、止吐等對癥治療。兩組患兒均給予ORS液口服或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糾正酸中毒和進食指導,療程3 d。
1.3 療效判斷標準 按全國小兒腹瀉病診斷標準[1]。顯效:治療72 h后,腹瀉減至2次/d或以下,大便外觀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72 h,糞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 h糞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癥狀均無好轉甚至惡化。
治療組45例,顯效80.0%(36/45),有效15.6%(7/45),無效4.4%(2/45),總有效率為95.6%。對照組35例,顯效57.1%(20/35),有效 20.0%(7/35),無效 22.9%(8/35),總有效率為76.2%。經統計學處理,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767,P<0.05)。
小兒腹瀉病是兒科多發病之一,引起小兒腹瀉的病因可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中腸道內感染病毒、細菌最常見。腸道外感染可由于發熱、感染原釋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療、直腸局部激惹作用而并發腹瀉。非感染因素中飲食因素如:喂養不當,突然改變食物品種或過早喂給大量淀粉或脂肪類食品;果汁,特別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腸道刺激物;對食物過敏,腸道對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瀉。氣候因素: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或由于口渴飲奶過多等都可誘發腹瀉。
思密達是一種高效的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其主要成分為雙八面蒙脫石,具有層紋狀分子結構,用于小兒腹瀉病治療可縮短腹瀉時間,減少大便次數,減少大便含水量及改善大便性狀。其主要作用機制是:具有極高的定位能力,對病毒、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強大的吸附和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能力;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并能與黏液糖蛋白結合,修復、提高腸黏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增強黏液屏障,保護損傷的腸黏膜[2]。同時它不干擾腸道的正常吸收功能。
國際上將“能夠改善腸內菌叢平衡,對宿主產生有益影響的活菌制劑及物質”稱為益生素(Probiotic)[3]。而金雙歧片是其典型代表。雙歧桿菌是嬰兒腸道重要的生理性厭氧菌,金雙歧是雙歧桿菌的活菌制劑,活菌到達腸腔,在雙歧因子促生環境中雙歧桿菌數量快速提升,在腸道內形成生物菌膜,建立生物學屏障,并分泌乙酸、乳酸刺激腸管正常蠕動,有助于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襲,控制腹瀉;合成維生素,并利于鐵、鈣、維生素D吸收;刺激SIg分泌、激活巨噬細胞活性,提高腸道免疫力[4]。此外,金雙歧片還含有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組成三聯活菌制劑,均屬于人體正常菌群,對人體具有營養、免疫和生物拮抗等生物活性,快速有效地調整、扶植腸道正常菌群,從而能有效地治療小兒腹瀉病。
金雙歧、思密達有相互協同作用,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排出,有利于恢復腸道內環境穩定。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所致腹瀉,兩藥聯用療效好,未見任何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方鶴松.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1.
[2] 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2-301.
[3] Zoppi G.Pmbiotics,prebintics,synbiotics and enbiotics.Pediair Med Chir,1998,20(1):13.
[4] 時景琴,王玉梅,左秀芳.金雙歧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觀察.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2005,2(10)10:916-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