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東
VSD(Vacuun sealing drainage)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封閉式負壓引流裝置,在骨科主要用于治療四肢軟組織缺損、游離植皮、大面積褥瘡、慢性骨髓炎等。自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我科應用VSD治療96例,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本組96例,男75例,女21例,年齡16~65例平均31.5歲。致傷原因:機器擠壓傷62例,車禍傷18例,高處墜落傷7例,慢性骨髓炎3例,大面積褥瘡6例。
均為武漢維斯第醫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負壓引流專用材料,成分為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鹽,具有0.3~0.5 mm微孔,白色無毒,耐腐蝕,內有多側孔引流管,包埋在多聚乙烯醇海綿中。型號分為大、中、小三種。
3.1 急診手術 對于四肢軟組織缺損患者,首先徹底清創止血,清創時盡可能保留重要血管、神經及肌腱,同時,對于可能存活的軟組織,包括肌肉及筋膜、骨膜,也盡可能保留,力爭能覆蓋骨外露。合并有四肢骨折者,應首先行骨折復位與固定。內固定如為克氏針,應將針尾埋于皮下,如為外固定架,應盡可能將支架置于距皮膚稍遠位置,便于放置VSD及貼膜。根據創面大小,選取不同型號材料,如軟組織缺損較大,可將若干個VSD并列縫合成一個整體后使用。覆蓋過程中,使泡沫敷料置入創面后,能充分接觸整個創面,引流后接三通道吸管,與負壓瓶相連,維持40~60 kpa的負壓持續吸引。要始終保持引流管的通暢。術后7~10 d去除VSD,如肉芽生長明顯,可擇期游離植皮,如創面干凈但有骨外露,可擇期皮瓣修復創面。游離植皮者取中厚皮片覆蓋創面后,周邊適當縫合幾針,防止皮膚回縮折疊,皮膚中間戳出若干個小口,再以VSD覆蓋,接負壓吸引,術后不能沖洗引流管。10 d后打開海綿敷料。
3.2 亞急診手術 慢性骨髓炎患者行擴大竇道口、骨開窗、手術刮除病灶,用一帶單個引流管的海綿敷料放入,遠端置入髓腔,近端留于皮外,防止竇道口因負壓吸引而閉合,影響引流效果。然后,用一帶雙引流管的海綿敷料覆蓋竇道口,兩塊海綿中的三個引流管均接負壓引流裝置,持續吸引,每日用加入敏感抗生素的生理鹽水沖洗,同時靜脈滴注敏感抗生素,7~10 d后更換一套新的VSD裝置。確認骨髓腔及竇道清潔后,以皮瓣消滅創面。大面積褥瘡的治療:清除表面的壞死組織,VSD覆蓋創面,并接負壓吸引,每日沖洗引流管,7~10 d后更換VSD裝置一次,創面肉芽生長明顯后可植皮或皮瓣修復創面。
本組96例患者在應用VSD后,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其表現為:急診手術7~10 d去除海綿敷料后,創面肉芽新鮮,將殘余壞死組織清除,再次更換VSD,肉芽生長明顯,表面無分泌物。骨外露患者創面縮小,甚至不再有骨外露。游離植皮后經VSD負壓吸引及加壓,植皮全部成活。慢性骨髓炎患者更換VSD3-4次后,分泌物逐漸減少直至無分泌物,細菌培養未找到致病菌。大面積褥瘡在清創+VSD負壓吸引治療后,有較多新鮮肉芽生長。多次更換VSD后,肉芽生長至與周圍皮膚同樣高度。
隨著VSD在臨床應用的日趨廣泛,所治療的疾病也愈來愈多,有作者將VSD應用于末節手指再植術后[1],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我們在應用VSD治療骨科疾病過程中,能較熟練地掌握適應證及操作、故障處理等。總結起來,其優點是:①對于肢體大面積軟組織缺損,應用VSD覆蓋后,能最大限度地吸除壞死組織及滲出物,防止或控制致病菌生長,減少感染。同時,由于負壓吸引,可將創面收緊,防止軟組織回縮而致創面進一步擴大。②一次性覆蓋創面可減少局部換藥的痛苦,特別是大面積軟組織缺損、褥瘡甚至骨外露的患者。③植皮患者能均勻加壓,使所植皮膚與皮下組織貼合更緊密,比以往打包植皮更可靠,增加了植皮的成活率。缺點:①價格高,為患者增加了經濟負擔。②持續負壓吸引需固定肢體,造成體位不舒適。如果在下肢,因不能進行適當功能鍛煉,可形成組織粘連、肌肉萎縮甚至會造成深靜脈血栓。注意事項:①上VSD前清創很重要,VSD只是負壓吸引裝置,對于深部壞死組織必須在手術清除后方能起到好的吸引效果。②植皮后不能進行沖洗,防止植皮漂浮,影響成活率。③VSD敷料必須緊貼創面,否則吸引效果差。④要經常巡視病房,檢查引流管。如海綿呈暗黃色或引流液渾濁,說明有可能海綿敷料已堵塞,需及時更換。
[1]王新,朱權,黃樂輝,等.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末節手指再植中的應用。中華手外科雜志,2010,2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