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愛剛 王一芳 李惠俊 王正偉 焦冬生 賴福生 盧少軍
腦血管疾病為當今社會高發疾病,也是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疾病。其中以腦出血位于前列。而基底節區腦出血占總腦出血疾病的約70%[1],故其治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外科手術是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重要方法。我院神經外科自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經外側裂入路顯微手術+去骨瓣減壓手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42例,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齡26~70歲,平均58.9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者38例,有糖尿病病史者13例。發病至手術時間<6 h者22例,6 h~24 h者11例,>24 h者9例。GCS評分:5分者14例,6~8分者21例,9~12分者7例。
1.2 入選標準 年齡70歲以下;意識障礙程度:嗜睡-中度昏迷;未出現腦疝;同側肢體疼痛刺激屈曲;頭顱CT證實基底節區腦出血,血腫量根據多田公式計算在40~70 ml,血腫主體位于基底節區前外側(緊鄰外側裂);家屬同意。
1.3 排除標準 嚴重基礎疾病,已出現腦疝(需快速開顱,皮質造瘺清除血腫),血腫主體位于基底節區后內側(距離外側裂較遠)。
1.4 手術方法 全身麻醉,血腫同側翼點擴大入路,開骨窗約6 cm×8 cm,骨窗下緣平中顱窩底,寬4 cm,去除骨瓣,咬除蝶骨脊,充分暴露外側裂,顯微鏡下解剖外側裂,釋放腦脊液,棉片鋪墊保護外側裂血管,暴露島葉,切開島葉皮質約0.5~1.0 cm,見血腫局部,弱吸引器分塊吸出血腫,半暗區用棉片鋪墊保護,出血血管用雙極電凝微弱電灼止血,血腫清除完全后生理鹽水沖洗,鋪止血紗布一層,觀察外側裂血管,若出現血管痙攣予罌粟堿稀釋液浸泡,留置側裂池外引流,硬膜減張縫合,肌瓣、頭皮原位縫合。
1.5 術后處理術后均予持續腦脊液外引流,鎮靜降低腦代謝,控制血壓在140~160/80~90 mm Hg(2周后控制血壓在正常范圍),保護腦細胞,防治并發癥。1周后行理療,2周后行功能康復。
術后12 h內均復查頭顱CT,血腫完全清除18例,次全清除(<10 ml)24例,血腫周圍腦組織無繼發性損傷。24 h后再次復查頭顱CT發現再出血2例,血腫量30~40 ml,其中1例再次手術完全清除血腫。術后42例均存活。
基底節區腦出血占原發性腦出血的70%,是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疾病之一。其損傷原因為一是原發性腦損害,導致神經組織和纖維的聯系中斷,及血腫周圍神經束和腦組織受壓移位變形。二是繼發性腦損害,血腫周圍腦組織水腫和缺血導致細胞功能障礙。三是顱內壓增高,導致全腦血流量減少,腦脊液循環受阻,甚至出現腦疝危及生命[1]。
外科手術清除血腫,是治療腦出血的有效方法。因醫療技術及設備的進步,手術成功率逐漸增高。手術的目的是有效清除血腫,解除血腫直接壓迫損傷,降低顱內壓,減輕腦組織水腫及缺血。
手術時機的選擇,過去爭論較大,多數學者主要因為術后再出血問題而提倡延期手術。70年代以后主張早期或超早期手術者日益增多。從病理生理變化看,腦出血后6~7 h,血腫周圍開始出血腦水腫、腦組織壞死,而且隨時間增長而加重。目前主要超早期、早期兩種觀念,也有延期手術的觀念。趙雅度教授認為:對發病后有手術適應證者,如能采用直視下清除血腫,并徹底止血,術后再出血機率則大大降低,應提倡盡早、盡快打破惡性循環、減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本組病例手術結果良好,提示對于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一旦確診,符合手術指征,不論發病時間長短,均應采取急診手術治療。由于采用顯微鏡下腦組織無牽拉手術方式,術后再出血率較以往肉眼直視下手術大大降低。
由于醫療水平及醫療設備的進步,顯微鏡在腦出血手術中已得到廣泛應用。本組病例選擇因血腫鄰近外側裂,故采用經外側裂入路。手術要點如下:骨窗下緣平中顱窩底,寬達4 cm,以避免腦水腫和/或再出血后形成腦疝,減少甘露醇使用率;充分咬除蝶骨嵴,充分暴露外側裂;熟練的外側裂解剖技術,保護好側裂血管;不使用腦壓板牽拉,做到腦組織無牽拉,避免醫源性腦損傷;解剖外側裂后用棉片鋪墊保護側裂血管;血腫用吸引器由淺入深由中央向四周輕輕分塊吸出,與腦組織粘連較緊的小血塊不可強行吸除,邊吸除邊用棉片輕輕填塞止血,不可損傷腦髓質;出血點不可盲目電凝,滲血處用棉片輕輕壓迫止血后再鋪墊止血紗布,血管活動性出血用雙極電凝微弱電灼后再生理鹽水沖洗[4];血腫清除完畢及止血徹底后,觀察側裂血管有無痙攣,必要時予罌粟堿浸泡緩解;放置側裂池外引流,以釋放血性腦脊液及降低顱內壓;減張縫合硬膜。
綜上所述,經外側裂入路顯微手術+去骨瓣減壓手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具有血腫清除率高,止血徹底,再出血率低,醫源性損傷小,神經功能恢復良好,縮短住院時間等優點。缺點主要有技術要求較高,需要熟練的顯微手術技巧,可能導致外側裂血管痙攣形成腦缺血性病變,后期需行顱骨修補手術增加醫療費用。
[1]劉承基.腦血管外科學.第1版.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10-313.
[2]趙雅度.高血壓腦出血性疾病的治療//王忠誠.王忠誠神經外科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67-868.
[3]熊成英,王悅兵,占劍.微創顯微鏡下經外側裂入路治療基底節高血壓腦出血.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6:155-156.
[4]蔣尊柏,雷歷,顏強民,等.經外側裂入路超早期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0,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