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飛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支氣管哮喘的一種亞型,是指以慢性咳嗽為主要或唯一臨床表現的一種特殊類型哮喘。患者的咳嗽常為刺激性咳嗽,體檢時無哮鳴音,臨床表現與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相似,如容易誤診為咽炎或支氣管炎。為了提高其診斷和治療,現回顧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間我科收治的48例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8例患者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20~64歲,平均44歲,病程8周~25個月。春季好發者8例,冬季好發者23例,17例無明顯好發季節。以咳嗽為主要癥狀,伴流涕、鼻塞、打噴嚏29例;其中干咳35例,刺激性咳嗽13例,夜間明顯21例,清晨加重14例,晝夜均有咳嗽13例。
1.2 輔助檢查 ①心電圖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②胸部X線檢查,兩肺紋理增粗11例,其余均正常。③12例患者嗜酸粒細胞計數>0.35×109/L,36例≤0.34×109/L。④所有患者行抗結核抗體、結核菌素純蛋白試驗均為陰性,免疫球蛋白檢測IgE均升高;⑤肺功能檢查,所有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氣道高反應性。
1.3 診斷標準[1]①咳嗽2個月以上,多呈發作性,以夜間或凌晨多見,運動及冷空氣會誘發其加重。②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或晝夜呼氣峰流速值波動率(PEF)>20%。③抗生素和止咳藥無效,用支氣管解痙劑或糖皮質激素有效。④體檢無陽性體征,胸片正常。本組患者均排除慢性咽炎、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和聲門狹窄等疾病,并符合以上標準。
1.4 治療方法 一旦確診后積極給予吸入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茶堿、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抗膽堿類藥物治療,同時盡量避免和消除可能引起病變發作的變應原或刺激,去除各種誘發因素。
1.5 療效判定 參照國內相關文獻[1],治愈:治療6個月觀察1個月咳嗽無反復;有效:治療兩周后癥狀緩解,咳嗽明顯減輕;無效:服藥1周以上,咳嗽無改變,發展為典型哮喘。
48例患者經過積極的治療,其中43例治愈,3例有效,2例發展成支氣管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上又稱過敏性咳嗽,目前對其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其主要病理生理改變以持續氣道炎性反應與氣道高反應性為特點,主要累及中央氣道,可出現喘息及呼吸困難,是哮喘的一種特殊形式。有文獻報道[2]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氣道反應性具有與典型哮喘相同或相似的異常變化,認為與氣道高反應性、氣道的神經調節、炎癥、免疫學和遺傳學、環境、感染因素有關。有研究發現[3]支原體感染導致T淋巴細胞亞群的紊亂,輔助T細胞(CD4)明顯降低,抑制T細胞(CD8)明顯升高,導致IgE升高和氣道高反應性而誘發哮喘發作,在支原體感染未控制之前,即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及各種支氣管擴張劑,喘息的癥狀及體征也不能完全緩解。分析本組4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成人咳嗽變異性哮喘具有以下臨床特點:①具有長期頑固性干咳(時間>2周),本組患者病程均在8周以上,其中干咳35例。②常在夜間發生或清晨發作性咳嗽,本組夜間明顯21例,清晨加重14例。③多有較明確的個人過敏史和誘因,本組43例有個人過敏史,42例有明確的誘因。④發作有一定的季節性,以春冬兩季為多,本組春季好發者8例,冬季好發者23例;⑤支氣管激發試驗或擴張試驗陽性,24 h呼氣峰流速變異率≥20%。⑥胸部X線片顯示正常或者肺紋理增加,無特異性器質性改變,本組兩肺紋理增粗11例,其余均正常。⑦一般的止咳化痰藥和抗生素治療無效,而抗組胺藥、β2-受體激動劑等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癥狀。
成人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缺乏特異性表現,易誤診為支氣管炎或反復呼吸道感染。對于可疑患者,如長期咳嗽持續1個月以上,夜間或晨起陣咳,無痰或僅少量白色稀薄痰,無呼吸道感染征象,應用抗生素及止咳藥不能緩解,并排除了其它器質性病變者,應結合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特點,詳細詢問患者相關病史和診療經過,著重詢問有無個人及親屬過敏史,咳嗽有無明顯誘因,并及時作相關的輔助檢查,如支氣管激發試驗或擴張試驗、過敏原檢測、外周血中IgE水平、痰中嗜酸性粒細胞檢查、胸部X線檢查等,患者一旦確診立即按咳嗽變異性哮喘積極進行治療,以免發展成典型哮喘。
[1]黃少丹,鐘南山.咳嗽變異型哮喘的支氣管炎癥及變態反應特征.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7,20(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