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肯·艾山
進展性腦梗死通常于患者發病后的6~48 h之內發生,主要表現為患者的神經功能的缺失癥在一定程度上逐漸進展或缺血性腦血管病以階梯式狀態逐漸加重的癥狀,目前對于急性進展性腦梗的治療相對較棘手[1]。目前在我國,使用尿激酶對超早期的急性腦梗死病癥進行溶栓治療的療效已經得到肯定,但是對于病灶持續發展超于6 h的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病癥的治療卻相對較難控制。本文使用尿激酶聯合低分子肝素對患有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110例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結果如下文報告。
1.1 臨床資料 共同期收治的220例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以隨機分配的方式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110例中男56例,女54例,年齡為42~74歲,平均年齡為(55.3±2.3)歲;對照組110例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為45~70歲,平均年齡為(56.1±3.4)歲。以上兩組患者初始發病到入院時間為6到49 h之內,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標準[3],對所有的患者頭顱進行CT檢查活MRI檢測,將腦出血病癥排除于外。將患有嚴重高血壓、昏迷、消化出血史以及其他的系統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排除在外。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心痛定、藻酸雙酯鈉、卡托甫利以及腦復康等藥物進行常規治療兩周,對照組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使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治療,治療方式每天對腹部皮下進行注射5000U的低分子肝素,每天注射兩次,連續注射一周;觀察組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尿激酶進行治療,治療方式為每天靜脈注射10萬U尿激酶,每日注射兩次,共連續注射5 d。
1.3 療效判定 將患者進行治療前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連續治療兩周后的記錄進行對比。治療后療效根據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神經缺損的評分標準和臨床療效的評定標準進行判定,其中治愈神經缺損功能恢復率為91% ~100%,顯效神經缺損功能恢復率為46%~90%,有效神經缺損功能恢復率為18% ~45%,無效神經缺損功能回復率<1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差異為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療效中治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分別為觀察組(20例、48例、25例、17例、85.2%)、對照組(10、33、30、37例、66.5%)。兩組患者兩周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過程中,對原發病癥進行有效的治療,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栓子進行有效的溶解,對新血栓的形成進行阻止以及對缺血半暗區的供血情況進行有效的改善,從而對梗塞面積的增大起到了防止的作用,并且有效的恢復了半暗區的腦組織功能[2]。使用抗凝劑對血栓性疾病進行治療得到了公認的良好療效,但是在使用普通的肝素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及時的對部分PT(凝血酶原時間)進行觀測。而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因子Xa的活性,有效的減弱了對凝血酶類凝血因子的控制。并且其在與血漿蛋白的非特異性方面的結合率較低,在生物利用度以及預測計量效應方方面相對較好。由于低分子肝素是以皮下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的,所以吸收的較均勻緩慢,藥物作用的時間較長,并且與普通肝素相比無易出血的毒副作用。尿激酶是一種高效的血栓溶解藥物,使用較小的劑量便可有效的降低血液的粘度,對側支循環起到疏通的效果,對微循環的改善有著較好的效果,并且可以對缺血半暗帶區增加供血量以及對其內的殘存神經元起到恢復的作用[3]。通過對本文的治療進行觀察可知,尿激酶聯合低分子肝素對于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治療有著極為顯著的效果,兩種藥物結合協同作用較好,為臨川治療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1]吳國平,陳志斌.依達拉奉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藥,2007,2(2):8-9.
[2]梁志春,范立明.低分子肝素鈣伍用脈絡寧注射液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導刊,2008,10(4):558-559.
[3]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 中華神經雜志,1996,29(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