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楊霞 劉革梅
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急、進展快、病程長、恢復慢,常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如肢體麻木、偏癱等,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因此很多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后,多因經濟拮據、家人照顧不便而出院回家治療。本文通過對37例腦血管病后遺癥患者的家庭隨訪和護理指導,有如下幾點體會。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37例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齡45~82歲,其中腦出血13例,腦梗死24例,均行CT或(和)MRI掃描確診。
1.2 家庭康復護理 家庭護理是醫院護理工作的延續。腦血管疾患治療后,許多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癱瘓,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經濟、家庭、醫療條件等限制不能長期在醫院治療。家庭康復護理就是按照護理程序的科學方法為患者解決健康問題,促進康復。
1.3 護理方法 ①心理護理:腦血管患者由于行動受限不能言語,生活不能自理或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容易產生急躁、悲觀失望、抑郁情緒,心理活動復雜,變化無常,對生活失去信心。家人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做好心理溝通,在語言和行動上要熱情主動,切勿表現出厭煩情緒。根據病情還可以安排一些適宜的活動,如看電視、聽廣播等。使患者感到生活的充實和美好,保持健康的心理,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1]。②功能鍛煉護理:a.家屬給患者偏癱肢體按摩、理療、溫熱水浸泡等方法,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刺激神經機能,從而防止或減輕肌肉萎縮及關節的變形。b.正確指導協助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讓患者大腦發出令患肢進行各種活動的指令,進行神經沖動訓練,活動量應當由小漸大,時間由短到長,鍛煉時主動與被動相結合,床上與床下相結合,健肢與患肢相結合,語言與肢體相結合,從簡單屈伸開始,包括肩、肘、指、髖、膝、踝關節的屈曲,屈展及抬舉,訓練手的精細動作,如手的抓握、捻動、扣紐扣、翻書報等生活技能提高。下肢的功能康復,從坐位到起位,逐漸練習坐起,先在家人攙扶下站立-扶床欄站立-扶雙拐站立-步行原地踏步-練習行走。通過功能鍛煉,促進正常運動模式的建立。c.康復鍛煉還要掌握好活動的力度,早期被動運動要求輕柔、緩慢,以不引起不能耐受疼痛為止,指導家屬在協助患者運動時要觀察患者的表情,以便控制好力度,在患者主動鍛煉運動時,要指導患者循序漸進的抗阻訓練,以增強肌力和耐力。d.由于老年人骨質疏松并患有各種慢性病,進行功能鍛煉時應注意:a.家屬時時陪伴,活動度不可太大,宜緩慢,防止跌倒,以免發生骨折。b.注意觀察面色、血壓、脈搏及呼吸的變化,防止發生直立性低血壓[2]。③語言的康復護理:發生偏癱伴語言障礙的患者多焦躁、痛苦、自悲,囑家屬要同情患者,勿取笑患者說錯話,應耐心的從一字一句教起,讓他們看口形、圖片,由易到難,可望語言功能漸恢復。④飲食護理:腦血管病多由于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所引起,與飲食有關,宜低鹽、低脂飲食,有煙酒嗜好者,要勸其戒煙戒酒。⑤預防并發癥的護理:對于臥床患者,家屬應協助患者采取一切積極措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協助患者翻身并叩拍背部,同時保持口腔清潔,預防肺部感染;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平整、舒適,按摩患者受壓部位皮膚,勤擦澡、換內衣等預防褥瘡的發生;保持會陰部清潔,指導家屬觀察尿液顏色、氣味、量的變化,并詢問患者是否有尿急、尿痛等自覺癥狀,以便及早發現有無泌尿系感染;臥床患者,飲食應做到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以防便秘。大便干結者,可3 d服用一次芝麻油5~10 ml,睡前服,也可服用麻仁潤腸丸。如有并發癥,應到醫院就診。⑥控制血壓:血壓增高是再次中風的主要原因。定期測血壓,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是關鍵。總之,患者在家里若能進行正確的方法鍛煉和調理,對促進康復,防止再次中風具有良好的效果,為家庭和社會減輕了負擔和損失。
37例患者通過家庭護理,腦功能得到一定恢復,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患者均能心情愉快,積極配合康復治療;19例肢體基本恢復行走;15例不同程度的康復;3例出現并發癥。
現代腦損傷恢復理論認為癱瘓肢體反復進行隨意運動訓練可以引起與這個運動有關的神經回路的變化,接受訓練的身體部位在皮層的支配區域也會擴大。傳導興奮的神經回路的傳遞效率明顯提高,反之,隨意運動訓練減少,運動功能恢復的可能性降低[3]。因此,康復訓練有利于新的神經回路和正常運動程序的建立。也就是說,采取積極的康復護理,可促進相關神經細胞的軸突發芽,形成新的突觸,通過反復訓練,使這些突觸建立起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經網絡,實現中樞神經功能重新組合,同時抑制異常的低位中樞控制的運動,使其突觸鏈處于受抑制的多閾值狀態,從而改善患側肢體的功能[4],對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的康復有積極的意義。康復護理訓練能促進側枝循環,對大腦半球的代償及功能重組可以起到積極作用。藥物治療只能促進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康復訓練中按摩和肢體關節的被動運動,可促進肢體血液循環,刺激神經機能,以防止或減輕肌肉廢用性萎縮和防止關節萎縮畸形。腦血管病致肢體偏癱是很普遍的后遺癥,應予推行適合家庭有效、安全的康復護理方法,讓患者及家屬參與配合治療,并進行肢體康復及日常生活活動訓練,提高其生活質量,從而使患者康復。
[1]吳容.健康教育在手功能康復中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514.
[2]方定華,等.腦血管病臨床與康復.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40-43.
[3]津本中治.學習與記憶形成的過程.東京:朝倉書店,1994:251-267.
[4]魏玉蘭.腦卒中的康復治療.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5,1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