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干部病房 諸葛欣;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干部病房 王林)
中華醫學會第十次全國老年醫學學術會議暨首屆中國老年醫學大會于2011年11月11-13日在廣東省廣州市成功舉辦,此次大會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辦,廣東省醫學會承辦,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分會、中國老年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協辦。大會邀請了陳可冀、鐘南山兩位院士、美國、加拿大、臺灣、香港及大陸各地老年醫學和相關專業的專家,就當前老年醫學領域焦點問題進行專題報告。大會設立4個分會場,從不同角度交流老年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老年人相關疾病防治策略,促進了中國老年醫學學科的發展。大會共收錄論文200余篇,內容涉及老年醫學臨床研究、基礎研究和醫技、護理及教育管理工作等諸多方面,其中天津投稿40余篇,列全國第二。參會代表600余人,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天津代表王林教授參會并主持工作。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建業教授做了中國老年醫學30年的主題報告。老年醫學分會自1982年成立以來,歷經30年風雨,經過一代又一代老年醫學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在夕陽般的人群中,建立了我們朝陽般的事業。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的醫療、保健、看護和管理等諸多問題日益顯著,并由此帶來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老年醫學的未來必將生機勃勃,充滿挑戰,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華人老年醫學論壇中,臺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名譽理事長陳敏雄介紹了臺灣養老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提出以居家式照顧、社區式照顧為主,以機構式照顧輔,發展多級別的照顧服務體系。美國德州老年醫學會候任主席葉雁平做了美國整體多學科合作,多層次的老年醫學體系的報告。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蹇在金教授提出,對有多種慢性疾病伴有不同程度功能損害的虛弱老人,建議由多學科小組進行醫療、功能、心理和社會方面的綜合評估。
血栓論壇中,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王林教授做了關于靜脈血栓栓塞的疾病危害與防治現狀的報告。北京宣武醫院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醫學委員會副會長吉訓明提出了缺血預適應訓練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指出使機體預先受一次或多次短暫非致死性缺血刺激后,可以提高未來嚴重、甚至致死性缺血打擊的耐受能力。
老年內分泌代謝論壇中,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拓西平教授分析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差,加之多器官功能減退,降糖藥物的分解、排泄作用下降,容易出現低血糖,提出要提高認識,積極預防,及時診治。北京協和醫院肖新華教授介紹了糖尿病與腫瘤的關系,指出糖尿病某些腫瘤的危險因素,可能的機制與高胰島素、高糖與炎癥有關。
老年健康管理論壇中,解放軍總醫院、中國老年學會老年醫學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陳運奇提出了健康管理和遠程醫學在老年健康中的作用,積極探索以社區和鄉鎮衛生院為單位的新的醫療保健模式。解放軍總醫院的侯惠如介紹了現代老年護理觀念,重視個體自我照顧能力,適時給予補償,提高生活質量,還介紹了解放軍總醫院老年護理的17大特色。
大會授予了陳可冀、牟善初、陶國樞、何慧德4人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終身成就獎,授予了王士雯等21人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杰出貢獻獎,顯示了他們懸壺濟世,救死扶傷,大醫精誠,大愛無疆的胸懷,以及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和奉獻。
3天的學術會議圓滿地完成了預定的任務,為國內外老年醫學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充分交流、學習的機會,與會人員帶著豐富的收獲相約來年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