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桂安
(廣東海洋大學 黨委組織部,廣東 湛江 524088)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創新研究
鐘桂安
(廣東海洋大學 黨委組織部,廣東 湛江 524088)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各種消極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日益增大,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遇到了很大挑戰。要不斷擴大黨在高校大學生中的號召力,必須著力創新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與管理工作:一要創新培養教育模式,提高黨員綜合素質;二要優化黨支部結構設置,塑造特色黨支部群體;三要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四要創新工作方法和載體,增強黨組織活力。
網絡;思想多元化;高校學生黨組織;創新
高校學生黨組織是黨聯系大學生的橋梁和紐帶,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強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和管理,有利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優秀接班人。面對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日益復雜的新形勢,高校黨務工作者必須積極開展研究,加強學生黨組織建設與管理。
(一)黨支部規模過于龐大,組織活力不足
隨著高校擴招和大學生黨員隊伍不斷壯大,學生黨支部規模過于龐大,部分高校學生黨支部的黨員人數在畢業前甚至達到百人,這導致黨支部活動時間難統一,活動場地難安排,組織活動難開展。同時,黨組織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深度和創新性,效果不佳,嚴重削弱了高校學生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此外,學生黨組織與團組織、社團組織之間存在條塊分割現象。學生共青團和各種社團組織活動較多,活動形式靈活、內容豐富,深受學生喜愛。相比之下,高校學生黨組織的活力不足,對黨員的教育作用不夠明顯。
(二)黨員后續培養教育不夠,綜合素質不高
高校在發展大學生黨員方面積累了較成熟的經驗,已形成較完善的入黨積極分子推優、發展對象培訓、學生黨員吸收等制度。但相對而言,高校對大學生入黨后的培養教育重視不夠,主要反映在:教育內容時效性不強,學習活動仍停留在讀報紙和傳達文件精神層面上,遠離大學生黨員學習、生活和就業等實際需要,缺乏感染力和說服力;教育方式落后,學習培訓活動多采用大班方式,課堂上缺少互動,教育效果甚微。大學生入黨后普遍容易放松對自身的要求,加上部分黨支部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導致大學生黨員整體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三)黨員主體意識薄弱,模范作用不突出
在學生黨建工作中,部分教師認為大學生的工作經驗不夠,不敢放手讓學生黨員組織策劃各種活動,容易弱化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使他們產生依賴心理,養成被動接受教育管理的習慣。部分學生黨員往往只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高,輕視思想道德修養,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自己要求不嚴格,表現為政治意識弱化、政治觀念淡化、政治素質退化,對社會上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缺乏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堅定的政治立場,不能堅持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甚至抱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消極態度,難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四)黨建工作方法欠創新,工作成效不明顯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沒有充分應用網絡技術拓寬黨組織活動領域,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網絡、公寓、社團等工作新載體中,影響了黨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大學生黨支部往往以系或專業為單位設置,受傳統工作方式方法的影響,無法將黨組織活動與學生的專業學習、社會實踐等需求結合起來,黨支部在大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堡壘作用不明顯,難以帶動學生共同進步。
(一)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新形勢下,西方敵對勢力抓緊對我國思想領域進行滲透,大學生面臨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由于大學生的心智還不太成熟,容易受到西方思潮、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價值取向偏差和理想信念動搖。另外,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正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就業競爭壓力激發了大學生的競爭意識,部分大學生黨員是為了以后更好就業才積極入黨,他們缺少以振興中華民族為己任的胸懷。社會大環境導致學生入黨動機的功利化,從而造成部分學生黨員形式上入了黨而思想和行為上卻遠離黨的不良后果,加大了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的難度。
(二)網絡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網絡借助其信息量大、虛擬性強、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等優勢正在快速發展。雖然網絡的發展為現代大學生獲取先進知識和豐富信息帶來了便利,但如果不加強網絡規范管理和信息過濾,網絡上傳播的一些腐朽落后思想將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帶來負面影響,也不利于大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三)高校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
高校黨建是堅持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政治保證,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有利于高校各項教育事業的順利發展。但部分高校對黨建工作的戰略意義和核心價值缺乏認識:在政策上,對學生黨組織建設缺乏有力的扶持和幫助,影響了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在黨員教育上,未能應用網絡技術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忽視學生入黨后的繼續教育培養,影響了學生黨員綜合素質的持續提高;在管理上,對學生黨組織現狀缺少調查了解,對學生黨建工作遇到的新問題欠缺有效應對措施,不善于創新黨建工作載體、拓寬黨組織活動領域;在資源分配上,高校將資源和精力主要集中在博士點、碩士點和重點學科建設上,缺乏學生黨組織建設的戰略性目標,使學生黨建工作趨于邊緣化。
(四)大學生自我認識不足
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生理、心理的變化和各種人生問題迎面而來,使他們同時面臨許多復雜而矛盾的問題。他們的自我意識雖有所增強但還不能完全獨立,自身社會活動能力和經驗等相對不足,自我評價還不準確,行為方式具有易沖動的特點。該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迫切希望革除管理體制中的弊端,但由于涉世未深,缺少社會經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學業、愛情、友情等方面的成功與否都將有可能引起他們思想的迅速變化[1]。因此黨組織在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時,必須考慮學生黨員自身具有易感性、激進性和多變性等特點,在全面了解學生黨員性格特點、心理狀態后,更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黨組織建設與管理。
根據新形勢下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及原因,結合廣東海洋大學的成功做法,筆者提出四點創新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的對策。
(一)創新培養教育模式,提高黨員綜合素質
第一,建立黨員三級教育機制。一級是黨支部加強教育,在保證“三會一課”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形式多樣、教育意義深刻的主題黨日活動,確保對黨員做到因材施教,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二級是基層黨委(黨總支)加強教育,結合科技下鄉、大學生社會實踐等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黨組織活動,確保黨員能“持續充電”。在這方面,廣東海洋大學的成功做法是抓住面向南海的優勢,借助南海艦隊軍營陣地的資源,開展軍學共建活動,每學年都組織學生黨員到南海陸戰隊參觀學習,讓他們充分了解我國南海形勢的發展狀況,培養他們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的意識,增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術的緊迫感。三級是黨校加強黨的知識的全面教育,激發學生黨員愛黨愛國的熱情,堅定其永遠跟黨走的信念。在黨課中將專業相同且年齡相近的黨員劃分為一個學習小組,為每個學習小組配備學生黨員干部,讓他們負責組織學習小組成員開展學習和討論。同時,組織不同專業黨支部黨員進行聯誼活動,使他們在專業知識與思維方式上做到優勢互補。這樣,在黨員教育機制上逐漸形成“層次分明、層層保證、優勢互補”的教育模式,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加強預備黨員和正式黨員的后續教育。
第二,實行黨建輔導員制度。聘請優秀黨員干部擔任學生黨建輔導員,參與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發揮優秀黨員干部黨性強、黨建經驗豐富的優勢。例如,廣東海洋大學從學校關工委和南沙守備部隊聘請老黨員和部隊優秀官兵擔任學生黨建輔導員,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開拓學生黨員的政治視野,不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讓學生黨員養成艱苦奮斗的良好習慣,積極推進學風、校風向民主和諧、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的方向發展。
第三,建立學生黨員聯系班級和學生黨員宿舍掛牌制度。推行學生黨員聯系班級制度,即安排高年級學生黨員從生活、學習等方面指導低年級學生,帶動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實行黨員宿舍掛牌制度,即黨員以宿舍為單位,每個月就帶頭學習和開展活動情況向所在黨支部匯報,讓學生黨員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履行職責和義務,使他們的表率作用充分展示出來,并將其置于大眾監督下,在密切黨群關系的同時讓廣大同學充分感受到學生黨員的影響和帶動作用[2]。
(二)優化黨支部結構設置,塑造特色黨支部群體
根據學科方向和專業結構的調整,不斷健全黨支部設置形式,科學合理設置學生黨支部。為了避免學生黨支部工作與學生學習、生活脫節,高年級本科生黨員以班為單位組建學生班黨支部,研究生黨員以年級或學科專業相近為基礎組建研究生黨支部。同時在專業對口的基礎上,對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采用高低年級掛鉤扶持方式,由高年級學生黨員負責指導低年級黨小組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包括入黨前積極分子發展培養和入黨后再教育,加強低年級黨員的發展培養工作,增強高年級黨員參與黨支部建設的積極性[3]。
(三)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大力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在大學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堡壘作用,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大學生解決在學業、就業上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使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貼近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加強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調動黨團支部、班級和社團的積極性,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不斷提高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創新工作方法和載體,增強黨組織活力
為了防止大學生黨建、思政教育與時代發展相脫節,必須堅持圍繞高校中心工作抓黨建,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方法和載體。針對部分基層組織生活方式單一、缺乏吸引力、黨員活動時間難以統一等問題,應鼓勵學生黨支部在活動內容、方法、組織形式上進行創新,并結合黨建最新動態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通過觀摩教育基地、開展知識競賽、訪問資深黨員等各種活動形式,增強黨日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黨組織活力。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應盡快實現黨建網絡信息化,通過互聯網這一新型載體,創建專題黨建網站,設置網上黨支部會議室、在線交流QQ群、黨建微博動態關注群等,并定期開展黨建知識競賽、黨日活動視頻制作大賽等活動。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來克服時空限制,創新黨員組織生活載體,開辟網上組織生活的新領域,切實提高黨員組織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大學生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另外,應發揮學生公寓社區這個平臺的作用,通過創建學生公寓黨組織,實行區域管理??砂凑站徒恢略瓌t,將同專業同班級的黨員歸入各個學生公寓黨支部。在學生公寓社區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將黨建工作進一步融入學生黨員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充分發揮學生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建設和諧穩定校園[4]。
[1] 顧濤.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研究[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08.
[2] 拓宏偉,劉艷.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延安大學學報,2008,30(1).
[3] 傅江浩,史小艷.新時期高校學生黨組織民主建設問題研究[J].高校黨建,2011(10).
[4] 金丹.學生公寓黨建工作有效機制的探討[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2009(7).
〔責任編輯 趙賀〕
D267.6
A
1006?5261(2012)05?0009?03
2012-03-17
2010年度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2010CY007);廣東海洋大學人文社科項目(新時期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鐘桂安(1977―),男,廣東化州人,助理研究員,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