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南
(河北聯合大學 經濟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市培育電動汽車產業的戰略意義與基本框架
李 南
(河北聯合大學 經濟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電動汽車被各國及國內多個城市確定為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對新的起跑線,正在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唐山市也具備培育電動汽車產業的條件。分析了唐山市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的意義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不同維度的發展主線。
唐山;電動汽車;產業鏈
隨著能源危機的不斷加劇和大氣污染的日益嚴峻,全球對具有顯著節能環保特征的電動汽車的需求迅速提升,各國對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發力度不斷加大,各類各品牌電動汽車紛紛上市,電動汽車市場正在形成并不斷擴大,電動汽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1]。電動汽車已被世界公認為21世紀汽車工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電動汽車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迎合了新型工業化轉型發展的需要。
電動汽車本身不排放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他污染物也顯著減少。由于發電廠大多遠離人口密集區,對居民傷害較小,而且針對電廠集中排放污染物的清除處理較分散排放會相對容易。電力可以從多種一次能源獲得,如煤碳、核能、水力等,可緩解人類對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電動汽車還可以充分利用夜間用電低谷時富余的電力充電,使發電設備得到全天候的充分利用,提高其經濟效益。研究表明,同樣的原油經過粗煉后送至電廠發電,經充入電池,再由電池驅動汽車,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經過精煉變為汽油,再經汽油機驅動汽車高,因此有利于節能減排[2]。
作為能源和汽車消費大國,我國非常重視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正密集出臺大力促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發展電動汽車是國家戰略層面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國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轉變的重要機遇。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達到1 800萬輛。根據國外研究機構預測,我國2030年汽車銷量將超過6 000萬輛,如果電動汽車在2030年占30%,將超過1 800萬輛,市場容量巨大。我國2009年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建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配套體系,隨后啟動了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近期也將出臺。電動汽車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布局正在孕育之中,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對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均極其重視。
唐山是依托資源建市并發展的重工業城市,這種發展模式在新的歷史時期正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和嚴酷的現實挑戰,必須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城市產業系統演進和培育新興產業方面,電動汽車領域可作為唐山的戰略抉擇。唐山積極培育和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是順應全球汽車的發展趨勢,遵循國家汽車發展規劃,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的時代要求。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產業以適應唐山市的現實要求,可為經濟建設探索一種科學發展的新模式,創造發展的新契機。2011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的《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將河北沿海定位于全國重要的新型工業化基地、開放合作的新高地、北方沿海生態良好的宜居區、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上述目標定位均可以在唐山市培育電動汽車產業方面得到集中體現。推進電動汽車產業化是唐山市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的重要內容,是全面落實國家戰略的重大舉措。
汽車產業是典型的資本、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高投入、高產出、規模效益遞增、產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經濟帶動力強的特點。經驗表明,發展汽車產業既能優化裝備制造業結構,又能延長產業鏈、帶動區域配套行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汽車產業對制造、交通、銀行、保險、城市建設、社會服務等相關產業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發達國家經驗數據顯示,汽車產業對輔助產業和相關產業的拉動效應為1∶7∶11。汽車產業每增加一個就業崗位,就增加6~10個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電動汽車產業鏈大致分為五部分:一是上游原材料,主要涉及汝鐵硼、稀土和碳酸鋰行業等稀有金屬產業;二是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三是整車制造;四是充電設備及場站;五是電池回收產業??梢哉f,電動汽車產業橫跨采礦、化工、電力、電子和機械制造等多個行業,產業關聯性很強。
將電動汽車列為唐山市當前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讓更多的相關市場要素向唐山匯聚,可以形成一個以電動汽車整車制造為核心,集機械、電子、化工、新材料等配套零部件供應于一體的全新產業集群。雖然近年來唐山市已在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新興領域取得了如礦用搶險機器人等成果,但因市場容量所限還不足以承擔支撐城市轉型的重任,高鐵動車組也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電動汽車產業則屬于具備良好發展預期、擁有全方位帶動作用的大型產業,如能將其成功培育成唐山市代表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必然會對唐山市經濟轉型和持續增長具有強大的推動力,成為打破原有模式的束縛、解脫產業發展慣性和路徑依賴,開拓產業發展新空間的關鍵抓手。
另外,隨著唐山市機動車保有量持續攀升,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未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唐山市各類汽車消費能力大幅度提高,汽車保有量將繼續高速增長,這勢必會嚴重影響空氣質量。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示范推廣,可以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減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助力唐山建設生態城市。從而在本地產業培育、市場開發推廣和生態環境改善之間形成三維互動,步入良性循環。
目前,唐山市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具備了初步基礎條件。唐山市現有電機電控、變速器、離合器、轉向節、制動盤、蓄電池、懸掛裝置等零部件生產企業16家,以及汽車板材、高端焊機、注塑、小五金、汽車裝具等一批生產企業。唐山市普林億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及其智能控制器已獲得7項國家專利,電動汽車驅動總成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唐山被確定為“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在示范運營方面具有政策優勢。但橫向比較,唐山市在汽車產業沒有傳統地位,綜合實力仍處于明顯弱勢。相對其他沿海城市,唐山對國際化的準備不足,觀念尚不能完全與全球化發展契合,這會增加電動汽車高端人才、機構、技術引進的難度。
唐山市正處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為其提供了一個突破口。唐山市培育電動汽車產業占有重要機遇。第一,產業梯度轉移提供的合作機遇。環渤海區域已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吸納外資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受綜合商務成本因素影響,東南沿海地區制造業紛紛北移,環渤海地區已成為主要承接區域,這使得唐山有機會在新的分工格局中確定自己在汽車產業領域的位置。第二,消費理念轉變的機遇。作為“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電動汽車在唐山的示范運營也使市民對電動汽車的認知度和認可性快速上升。如能妥當配合采購補貼等扶持措施,綠色環保的私家汽車消費意識將被空前激發,傳統需求正向嶄新的環保消費理念轉變,從而為電動汽車的本土產業化帶來契機。第三,公交線路拓展改造的機遇。隨著唐山市郊區城鎮化和衛星城的建設,使城際長途運輸的公交化、原公交線路的改造和新公交線路的開辟成為當務之急。對城市公交干線、支線、擴散線、游離線的補充與完善,可以帶動電動汽車示范運營產品的多樣化、線路的系統化和區域的擴大化[3],可作為本地電動汽車產品在起步期的目標市場和基本支撐。
缺乏傳統汽車產業發展的足夠積累和長期積淀是唐山市的客觀現實,但卻并不構成阻礙唐山進軍新能源汽車的絕對壁壘。在全球化分工合作的時代,唐山具備嵌入電動汽車產業網絡的多種模式和路徑,全產業鏈或主要模塊的整體移植在實踐中完全可行。比如天津以風電整機為龍頭、零部件配套為支撐、風電服務業為基礎,形成了全國最大的風電產業聚集地。其快速發展,始于2005年全球最大的風電設備制造商——丹麥維斯塔斯公司在天津的投資建廠,僅僅5年時間天津市就聚集了風電整機、關鍵部件和配套企業五十余家,總投資一百多億元,從業人員數萬人。實際上天津并沒有發展風電產業的傳統優勢,但卻能在短時間形成風電產業群。另外比如與唐山同為資源型城市的黑龍江大慶市,通過助力吉利集團收購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換得在大慶布局沃爾沃汽車的一個國產化基地,順利推進了城市主導產業門類的多樣化。這些經驗告訴我們:缺乏資源基礎和產業傳統,同樣可以形成產業聚集,關鍵是要把握機遇、選好核心項目。
以曹妃甸為核心區來謀劃布局唐山市電動汽車產業的優勢條件包括:優良的天然港口為電動汽車產業的運輸物流提供便捷條件,有利于降低原材料和產品的流通成本。比如國家“大飛機”項目就曾出于運輸便利的考量而將選址從原定的上海閔行區改為浦東沿海。曹妃甸鋼鐵產業規模大、品種全,可為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優質鋼材;唐山優勢的礦產資源為動力電池的生產提供良好的稀有金屬;京津地區良好的汽車研發設計能力可以為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唐山還可發揮在環渤海區域的地理中心作用,成為輻射南北的電動汽車物流集散樞紐。
發達國家掌握了內燃機核心技術,構筑了我國汽車產業難以跨越的技術壁壘。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基本與國外同步;唐山在汽車產業領域屬于后發中的后發,也可以與其他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線。因此唐山應緊緊抓住這次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堅定信心,準確把握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準確選擇發展模式和路徑,努力實現突破性成長。
要制訂唐山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戰略,明確產業發展的各階段目標,按時點予以推進。以整體規劃統領產業培育和區域布局,以超常規的優惠措施吸引相關要素聚集,以大項目為核心做好橫向和縱向產業鏈開發。樹立超前理念,吸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標志性企業入駐,以整車引領,促進零部件的配套,盡快搭建電動汽車產業鏈。
第一,示范運營與產業發展互動主線。電動汽車示范運營兼具公益性、服務型和戰略性,可通過整車產品在本地的運行試驗,再推進面向外部市場的大規模產業化。以使用促研發,以研發促產業,把電動汽車產業培育成為以整車為龍頭,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部件綜合生產、配套服務,具有一流研發與成果轉化能力的高端產業。形成以研究開發、示范運營和生產制造三大業務為核心的產業化戰略布局。
第二,產品分階段接續推進主線。在電動汽車整車產品的發展時序上,率先在公交客車、鋰電低速車等公用車輛方面取得突破,使市場開發和技術成熟過程相吻合,以成熟產品帶動市場開發,以成熟市場促進產品研發,加快規模化生產進程。客車實現面向唐山進行示范運營,微型鋰電低速車面向全國市場銷售。鑒于私家車消費的審慎性和對汽車品牌的相對關注,電動家庭轎車的量產可作為后一階段的目標。
第三,零部件企業開放整合主線。為支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必須在汽車零部件上有所突破。要積極引進電動汽車零部件戰略投資,爭取國內外電池、電機等知名企業布局唐山。利用港口及交通優勢,引進電池原料供應商入住,并與大型礦業公司戰略合作,將唐山港作為其礦產物流的中轉港,在唐山形成動力電池原料的集散地。整合唐山現有汽車零部件企業,形成產業發展的支持力量,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小巨人企業。
第四,產業項目空間分層布局主線。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引導對電動汽車項目合理布局,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落戶。全力推進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在唐山進行研發、生產,按照節點目標完成相應任務。集中支持一批具有良好發展前景、掌握關鍵技術以及可吸引至唐山發展的項目。結合唐山城市規劃,有層次、有重點地布局區域內的重點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重點推進和多路突擊相結合,特別是將曹妃甸新區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電動汽車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第五,綜合風險識別與防控主線。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發展仍存在技術、市場、政策等較大風險。關鍵技術尚處于研發完善階段,發展電動汽車的國家技術路線圖尚未確定。國內各地區發展模式可能趨同、存在競爭關系,國家可能會出臺保障電動汽車集約發展的投資限制政策,以避免重復上馬、產能過剩。唐山在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建立實施風險回避策略,避開高風險項目或避開項目的某些風險因素,通過增加聯盟主體來分解風險。建立產業發展的風險評估咨詢機構,利用專家委員會資源,對產業發展進行全程風險監控。
第六,科學技術統籌引領主線。唐山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必須要依托科技進步,以聯合研發為主旨,實現電動汽車關鍵領域的集成創新和突破。優化科技力量布局,構建并完善電動汽車科技創新體系,解決電動汽車示范運營及推廣領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建立電動汽車研發支撐體系和資源服務系統,加快科技基礎條件的建設?;饧夹g開發能力不強的薄弱環節,引進整合研發資源,推動整車、電池及關鍵零部件全面發展。搭建國際性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平臺,推動唐山市與世界電動汽車領域的企業、科研機構建立廣泛聯系,與境外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或機構全方位合作。
[1] 林洪,顏慧超,盛建新,等.突破性發展湖北省電動汽車產業的政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9):113-115.
[2] 田美娥.我國發展電動汽車的必要性與趨勢[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5):89-91.
[3] 戴福祥.面向產業化的電動汽車示范運營發展戰略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16):71-73.
The Development of EV Industry in Tangshan:Strategic Significance and Basic Framework
LI 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China)
EV industry was confirmed 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worldwide.Tangshan,which is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dependent city,also has the condition and possibility to develop EV industr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feasibility for Tangshan to develop EV industry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Tangshan;electric vehicle;industry chain
F416.47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2-349X(2012)02-0013-03
2011-12-06
唐山市科技局2011年軟科學項目(10140208A-5);河北省社科聯城鄉統籌及一體化研究基地2011年重點項目
作者簡介:李南(1978-),男,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學研究。
(責任編校:李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