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蕊
(云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昆明 650091)
略論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邵 蕊
(云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昆明 650091)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髓之一的時代精神,改革創新是其核心要素。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對于推進黨的建設,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民族文化自覺具有重要價值。要根據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去大力弘揚與培育時代精神。
改革;創新;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是一定時代的精神主流和基本價值取向,它是一個社會在最新的創造性實踐中激發出來的,反映社會進步的發展方向、引領時代進步潮流、為社會成員普遍認同和接受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規范和行為方式,是一個社會最新的精神氣質、精神風貌和社會時尚的綜合體現。”[1]187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成為中華兒女繼往開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強大精神動力。
改革,是將事物中不適應客觀發展要求的部分改造成適應社會基本矛盾而進行的變革。創新,是一種打破成規、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思維范式。改革與創新是一個互為依存的動態過程,既具有變革性又具有穩定性。如果因循守舊,停滯不前,當然談不上改革。但如果一味圖變,就有可能背離真正的創新。改革創新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革故鼎新的傳統,表征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要求與方向。社會的發展一刻不停頓,改革創新也就永無止境。歷史一再告誡我們:墨守陳規則國家不可能維持長期穩定的繁榮,不懂思辨,不改革創新,就會沉淪敗落。
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孕育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改革創新表現為一種勇于探索、勇于創造的思想觀念;表現為一種奮勇向前、崇尚進步的高度責任感;表現為一種堅韌剛毅、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回顧我們走過的改革開放道路,我國各方面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由理論創新推動的其他各方面創新扎實推進,改革創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音符。由于改革創新生產力獲得了極大解放,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部西部,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創造出世人矚目的發展奇跡。事實證明,改革創新是當今時代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對時代課題的精神回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源泉。
把改革創新作為時代精神的核心,是黨中央站在時代全局的戰略高度做出的科學判斷。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無論是改革還是創新,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培育和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并結合時代特點不斷賦予其新的內容,創造新的表現形式。它們包括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包括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包括在改革開放時期形成的敢為人先的精神、“64”字創業精神、抗洪精神;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抗擊“非典”精神、青藏鐵路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這些時代精神都已沉淀為凝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因子,既體現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精神品質,又反映出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和改革創新的精神氣魄。
“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既給黨注入巨大活力,也使黨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考驗。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決定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緊迫。”[2]49改革創新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意識,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因而必然是改革創新的事業。中國共產黨能不能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能不能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能不能始終帶領人民走在時代前列,是對黨最根本的考驗。面對這一變化的形勢,中國共產黨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大力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如果固步自封,僵化靜止,我們黨就會落伍,就會有喪失先進性和領導資格的危險。
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鼓舞了黨和人民對改革的不斷深化,明確了新時期繼續貫徹與時俱進的精神本質,促進了黨對科學合理執政觀的求索。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總結了“堅持改革創新,增強黨的生機活力”這一條我們黨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后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世界上一些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相繼喪失政權的慘痛教訓給我黨敲響了警鐘,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只有繼續堅持改革創新,切實貫徹“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精神,自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緊緊跟上時代前進步伐,中國共產黨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發展形勢中保持和發展自身的先進性。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3]同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也就不會有非凡的創造力和強大的綜合國力。
今天世界各國競爭的實質是以創新人才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中國要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必須通過改革創新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己。在改革開放中催生的時代精神不可忽視,因為精神的力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使一定的物質技術力量發揮出更大更好的作用,具有物質力量所不可替代的效能。提高綜合國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面臨的困難和外部壓力都不少,客觀上對綜合國力的提升會有一定的制約,為此需要我們付出十分艱辛的努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4]。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我國的時代精神,是人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積淀出來的優良品格,融道德規范和社會風尚為一體,具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通過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可以把不利的因素轉化為強大的內驅力,激發起中華兒女銳意進取的斗志,積極發揮聰明才智,為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斗。
“文化自覺”這一命題是費孝通先生1997年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第二次社會學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提出的,它包括對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深刻反思,是自我批判、自我創造、自我超越的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種既具有強烈民族性,又具有鮮明時代性的先進思想文化,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理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5]
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各種思想觀念和多元文化不斷碰撞交融,直接影響著社會成員精神世界的變化。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永恒主題,它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提供共同的精神紐帶,為統一認識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礎,為社會成員的精神世界提供方向性的引導。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在時代精神的驅動下,人們會煥發出巨大的創造力量,能夠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形成共同的道德準則,用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全球化的挑戰啟示我們:弘揚時代精神就是要把不同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進行有機整合,使社會成員真正以文化自覺的意識為集體、民族和國家的整體利益調控自己的行為,并對社會共同價值規范自覺接受、自覺遵循,從而內化為自己實際行為的自覺價值取向。
“民族精神作為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為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它是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思想情感等的綜合反映。”[1]176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生相融,相得益彰。民族精神是孕育特定時代精神的母體,在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中,民族精神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形成一定歷史條件下具體化的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不同民族精神形式的升華,同時是民族成員在完成某種時代使命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民族心理。時代精神離開了民族精神,就得不到養分和承載體,就會失去民族性的特征。因此,時代精神的培育不能與民族精神割裂,只能在民族精神的根基上才能產生。時代精神的發展只有與民族精神相契合,才能夠使民族傳統之中的高尚品質深入人心,得到同時期人們的認同。
時代精神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動態性和開放性。時代精神既有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又有對民族精神的拓展,不斷豐富著民族精神的內涵。要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就必須繼承民族精神中一脈相承的優秀基因和文化品位。在傳承中得到的提升將使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具有堅實的基礎、鮮活的個性和不息的生命。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從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取得的可喜成績看,解放思想在推動社會改革方面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2]1因此在弘揚時代精神過程中堅持繼續解放思想時,必須要摒棄有礙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條保守的僵化思想。
把改革創新作為時代精神的核心,其實質就是通過改革開放使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保持強大的生命力。當下中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期、矛盾的凸顯期,必然導致整個社會發生深刻的變化。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就需要我們以非凡的膽識和卓越的氣度,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來應對各種挑戰。要堅決克服安于現狀、固步自封、懼怕困難、不思進取的思想狀態,而要開拓進取、永不自滿、勇往無前、奮勇爭先。在時代精神的大力推動下,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從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使得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更好的發揮,以思想的不斷解放推動事業的創新發展。因而大力弘揚時代精神,要繼續解放思想,實現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使主流價值觀念得到更新。同時作為時代精神的培育,解放思想、統一共識、凝聚力量的過程亦即時代精神的弘揚過程。
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是社會主流意識的集中反映,要得到社會成員的普遍認同,其價值取向必然是人的發展狀態、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的全面提升。在此意義上,以人為本成為弘揚時代精神的內在要求。以人為本繼承了我國古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于人”的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關心人,為了人,依靠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在當代中國,這里的“人”是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這里的“本”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
要在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過程中體現以人為本,一方面強調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發展依靠人民。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密切聯系群眾,真正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動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另一方面強調人是社會發展的目的,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革創新取得的各方面成果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以人為本為時代精神的弘揚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體現了黨在新時期“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時代之風。
[1] 韓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1.
[4]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1-10-19(1).
[5] 王琴.筑牢中華民族精神支柱——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6.
On the Spirit of the Time focused 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SHAO Rui
(Marxism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As one of the core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the spirit of the time is the central factor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Upholding the spirit of the time focused 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is of significant value to advance the party building,and enhanc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national cultural consciousness.Therefore,the spirit of the time should be cultivated and upheld in line with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reform;innovation;the spirit of the time
G12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2-349X(2012)02-0056-03
2011-12-01
邵蕊(1988-),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責任編校: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