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王應麟《通鑒地理通釋》述評

2012-08-15 00:47:30張保見
唐山學院學報 2012年2期

張保見

(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王應麟《通鑒地理通釋》述評

張保見

(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王應麟著述豐富,《通鑒地理通釋》為其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學成果;該書是第一部《通鑒》地理學研究專著,在疆域沿革和歷史軍事地理學方面成就顯著,其撰著體例及考察史地之法對后世學者影響較大,在輯佚、校勘等方面亦相當有價值;該書也存在閱讀和使用難度大、引用史料不夠嚴謹、考史有誤、重復及錯、訛、衍、脫等問題。

王應麟;通鑒地理通釋;價值;缺陷

《通鑒地理通釋》,今本十四卷,南宋王應麟撰,是對《資治通鑒》地理問題加以專題研究的最早成果,也是歷史地理學名著之一。

王應麟,字伯厚,號厚齋、深寧老人,世居浚儀(今河南開封),遷居慶元府(今浙江寧波),是宋末著名學者。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生,九歲通六經,十八歲試國子監,次年登進士第,假館閣之書讀之。后從王埜受學,得呂祖謙、真德秀之傳。三十四歲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博士、秘書郎、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說書,遷著作郎,權直學士院,遷將作監,兼侍立修注官,遷秘書少監,兼侍講,遷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四十七歲以秘閣修撰主管建康崇禧觀,后召為秘書監,權中書舍人,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兼侍講,遷起居郎。授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讀。遷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尋轉尚書,兼給事中。宋亡,杜門著述。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卒,年七十四。《延祐四明志》卷四、《宋史》卷四三八有傳,此外錢大昕、張大昌、陳僅等皆著有《年譜》,亦可資參考。

從其生平可見,王應麟一生嗜學,且久歷館閣,得以博覽群書。宋亡后,又長達二十年閉門著書。此外,王應麟交游學林賢俊,師承朱熹、呂祖謙、陸九淵三大派,治學得以博采眾長。再加上自身的勤奮,是以著述頗豐。據文獻記載,其撰輯計有《易考》《周易鄭康成注》《詩辯》《詩草木鳥獸蟲魚廣疏》《詩考》《詩地理考》《尚書草木鳥獸譜》《春秋三傳會考》《論語考異》《孟子考異》《蒙訓》《小學紺珠》《詞學指南》《詞學題苑》《筆海》《小學諷詠》《姓氏急就篇》《補注急就篇》《六經天文編》《漢藝文志考證》《通鑒地理考》《通鑒地理通釋》《漢制考》《集解踐阼篇》《補注王會篇》《困學紀聞》《深寧集》《玉堂類稿》《掖垣類稿》①據王應麟《浚儀遺民自志》:“《制稿》凡四十五卷。”《延祐四明志》卷四:“《內外制》四十五卷。”是《玉堂類稿》《掖垣類稿》均為朝廷制詞。胡文學《甬上耆舊詩》卷二作“《玉堂類稿》十三卷,《掖垣類稿》二十二卷”,誤。今有王應麟《四明文獻集》五卷,四庫館臣云:“所著《深寧集》本一百卷,然《宋志》已不著錄,焦竑《國史經籍志》亦不載其名,則散佚久矣。此本乃明鄞縣鄭真、陳朝輔所輯《四明文獻》之一種,故一人之作冒總集之名也。通一百七十余篇,制誥居十之七,蓋捃拾殘剩,已非其舊矣。應麟以詞科起家,其《玉海》《詞學指南》諸書剩馥殘膏尚多所沾溉,故所自作無不典雅溫麗,有承平館閣之遺,且所載事跡多足與史傳相證”,“則雖零章斷簡,固不以殘缺棄矣”。可以斷定《四名文獻集》所輯之文,大多為《玉堂類稿》《掖垣類稿》之遺,部分為《深寧集》所有,是三書雖佚,睹此可窺一斑。《玉海》《通鑒答問》《論語鄭康成注》《三字經》等凡三十三種著述②有關王應麟著述問題,詳見拙作《王應麟撰著考》(《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4期)。。現存者為《周易鄭康成注》《詩考》《詩地理考》《小學紺珠》《姓氏急就篇》《補注急就篇》《六經天文編》《漢藝文志考證》《通鑒地理通釋》《漢制考》《集解踐阼篇》《補注王會篇》《困學紀聞》《玉海》《詞學指南》《通鑒答問》《論語鄭康成注》《三字經》等十八種,另有明人所輯王應麟文章而成之《四明文獻集》一種。

王氏著述以現存各書為例,相當部分都具有較大影響,如輯佚之作《周易鄭康成注》《詩考》,四庫館臣云“篳路藍縷,終當以應麟為首庸也”。《小學紺珠》為后來同類著述之先導,四庫館臣云張九成《群書拾唾》、宮夢仁《讀書紀數略》“實皆以是書為藍本”,《漢藝文志考證》是已知對《漢書·藝文志》加以研究的第一部專著,對后世學者示范意義重大。

在王應麟龐大的學術大廈中,輿地之學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且成績顯著。對于地理資料的輯錄集中體現在《玉海》一書,地理門凡十二卷,較之唐代類書篇幅有較大增加,其下又分地理圖、地理書等十七個子目,較之唐代類書之收載更為廣泛。此外,在“朝貢”“宮室”“食貨”“兵捷”諸門中也輯錄有大量的地理資料,在地理文獻流傳和整理方面王應麟做出了一定貢獻。而搜集“凡涉于詩中地名者薈萃成編”的《詩地理考》[1],是第一部系統研究《詩經》地理學的專書,因此有人認為“王應麟是第一位在著作中提出并實踐其《詩》地理學觀點的學者”[2],是“《詩》地理學”的奠基人和開創者。此外,被梁啟超稱之“為清代考證學先導”的《困學紀聞》卷一0有“地理”一類,卷一六有“漢河渠”“漕運”等專節,其它卷次也有不少地理考訂內容,《困學紀聞》的地理考訂方法和學術札記性質的撰寫體例,對于以顧炎武、錢大昕、閻若璩等為代表的清代學者影響巨大。

較之《玉海》的輯錄資料,《詩地理考》的“案而不斷”,《困學記聞》的零篇考述,《通鑒地理通釋》無疑是王應麟最成體系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學著作。

《通鑒地理通釋·跋》云:“余閑居觀《通鑒》,將箋釋其地名,舉綱提要,首以州域,次以都邑,推表山川,參以樂毅、王樸之崇論宏議,稽《左氏》《國語》《史記》《戰國策》《通典》所敘歷代形勢,以為興替成敗之鑒。”四庫館臣云:“是書以《通鑒》所載地名異同沿革最為糾紛,而險要阸塞所在,其措置得失亦足為有國者成敗之鑒,因各為條例,厘訂成編。”并進一步稱贊道:“其中征引浩博,考核明確,而敘列朝分據戰攻尤一一得其要領,于史學最為有功。”在宋代已經較多的“通鑒學”研究著述中,《通鑒地理通釋》突破了以考訂或評介《資治通鑒》史實為研究對象的局限,從地理學、地名學的角度審視《資治通鑒》,使“通鑒學”的研究領域進一步得到擴展,也標志著“通鑒地理學”的形成,王應麟成為事實上的開創者。

《通鑒地理通釋》雖冠“通鑒”之名,實則泛考古今地理,依次為歷代州域總敘、歷代都邑考、十道山川考、周形勢考、名臣議論考、七國形勢考、三國形勢考、晉宋齊梁陳形勢考、河南四鎮考、東西魏周齊相攻地名考、唐三州七關十一州考、石晉十六州考,既關注疆域、都邑、政區沿革的考察,又及山川河流的鉤沉,而重點在敘述歷代攻防形勢,對于歷代軍事戰略也有所著墨。因此,《通鑒地理通釋》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杰出的歷史地理學經典著作,而本書對于地理名物的闡釋也遠遠超出了《資治通鑒》自身,并且尤其關注于對軍事形勢的探討,杭世駿稱自己讀史時“于形勢割據間多所未諳,一以浚儀王氏為的”,以致于有人認為“這書可以視為歷史地理撰著的一個首創”[3],有人稱本書為“流傳至今的第一部系統論述歷代疆域政區沿革的著作”,王應麟本人為系統論述歷史“軍事地理的先驅”[4]。萌芽于秦漢之際,在《續漢書·郡國志》中已經有了顯著體現的歷史軍事地理研究,到了王應麟時期終于有了質的變化。杭世駿《〈通鑒地理通釋〉跋》云:“《通釋》一書,七國之際貫串《國策》、《史記》諸史家,尤有法。魏吳蜀之險塞,六朝南北之重鎮,分析皆若指掌。”從這些方面來看,《通鑒地理通釋》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通鑒地理通釋》的編撰體例及學術著眼點、研究方法還深刻影響了以胡三省和顧祖禹等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影響不可謂不深遠。如,受其通鑒學思想之影響,弟子胡三省著有《資治通鑒音注》一書,而顧祖禹在其名著《讀史方輿紀要》之《凡例》中則說道:“王厚齋《玉海》一書中所稱引類多精確,而《通釋》一種,為功于《通鑒》甚巨,胡身之從而益暢其說,搜剔幾無余蘊,余尤所服膺,故采輯尤備。”故顧祖禹在撰述《讀史方輿紀要》時,體例上參考了《通鑒地理通釋》,內容上也多有采輯。

王應麟考證史地之法成就顯著,深得清儒贊賞,甚至長于地理考據的閻若璩,對王應麟《通鑒地理通釋》中之精到之處亦不吝溢美。如《尚書·禹貢》所云“夾右碣石,入于河”,又云“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對于碣石之地望,歷代注家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通鑒地理通釋》卷五《河北道·碣石》:

在平州石城縣西南,漢右北平郡驪城縣,《通典》:在平州盧龍縣南二十余里。《郡縣志》:“盧龍縣南二十三里。”碣然而立在海旁。《水經注》:“驪城枕海,有石如甬道數十里,當山頂有大石如柱形,其山昔在河口海濱,歷世既久,為水所漸,淪入于海,去岸五百余里。”秦筑長城,起所自碣石,在今高麗界,與此碣石異。《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山海經》:“碣石之山,繩水出焉。”《注水經》曰:“今在遼西臨渝縣南水中,秦皇刻碣石門,登之以望巨海。”漢武帝東巡海上,至碣石。《通典》:“碣石山,在漢樂浪郡遂城縣,長城起于此山。長城東截遼水而入高麗,遺趾猶存。”右碣石,即河赴海處,在平州,高麗中為左碣石。

意猶未盡,在卷十《燕·碣石》進一步加以詳細考述:

《地理志》:大揭石山,在右北平驪成縣西南。《通典》:平州盧龍縣有碣石山,《正義》:“燕東南。”碣然而立在海旁。《晉太康地志》:“秦筑長城,所起自碣石。”在今高麗界,非此碣石也。《括地志》:“在盧龍縣南二十三里。”《史記》:“騶衍如燕,昭王筑碣石宮,身親往師之。”《正義》云:“碣石宮,在幽州薊縣西三十里寧臺之東。”《通典》:碣石山,在漢樂浪郡遂城縣,長城起于此,長城東截遼水而入高麗,遺趾猶存。《禹貢》右碣石在平州南二十余里,則高麗中為左碣石。《水經》:在遼西臨渝縣南水中。《注》云:“大禹鑿其石,右夾而納河,秦皇、漢武皆登之,海水西侵而苞其山,故言水中。”《山海經》:“碣石之山,繩水出焉,東流,注于河。”文穎曰:“在遼西參縣,今屬臨渝。始皇三十二年刻碣石門,武帝元封元年至碣石。”《輿地廣記》:在平州石城縣故驪城。今按:碣石在海旁,雁門有鹽澤,故云“碣石、雁門之饒”。酈道元言:“驪城枕海,有石如甬道數十里,當山頂有大石,如柱形。其山昔在河口海濱,歷世既久,為水所漸,淪入于海,已去岸五百余里矣。”

從引文可見王應麟的碣石考相當精彩,短短兩篇文字,標明出處的引用文獻即達十余種,凡歷代與碣石相關之文獻幾搜羅殆盡。在廣泛收集文獻加以比較分析的基礎上,詳細考察了文獻所記載的碣石之方位,然后得出結論。條分縷析,通暢明白。閻若璩《潛邱札記》卷二稱贊道:“《通鑒地理通釋》曰碣石凡有三:鄒衍如燕,昭王筑碣石宮,身親往師之,此碣石特宮名耳,在幽州薊縣西三十里寧臺之東,非山也;秦筑長城,所起自碣石,此碣石在高麗界中,當名為左碣石;其在平州南三十余里者,即古大河入海處,為《禹貢》之碣石,亦曰右碣石。其説可為精矣!”

此外,《通鑒地理通釋》引用資料極其豐富,具有較高的文獻學價值。其所引文獻部分今已失傳,或已經難明其所由來。如卷十三“安蜀城”條引倪氏語:“桓溫經理中原,先平李勢;劉裕削平燕、秦,先取譙縱。故蜀于天下形勢最重。孫氏以蜀先亡也,王浚順流而下而吳亡;陳以蜀先為隋有也,楊素順流而下而陳亡。本朝先平孟昶,然后南唐不能以自立。故蜀于東南形勢尤重。”論述頗有道理,宋人長于議論于此可窺一斑,其論實賴王應麟本書之征引才得以流傳至今。而本書所引林氏、劉氏、葉氏等等諸儒之語,類多精當,此種引文在學術史上亦有一定價值,而我們今天只能從《通鑒地理通釋》中方得以略睹諸儒風采,是故吉光片羽,彌足珍貴。

再者,《通鑒地理通釋》所載本朝之事,以熟知當朝典故制度或多親身參與當朝大事之人記載當代之事,資料可信度大,其所記載或可補正史之不足,或可校現存文獻之錯訛,或可證輯佚文獻之當否與真偽。如卷二“鹽官”條云:“今以紹興末年考之,兩浙有場四十二,淮東有場二十,視古益密矣。”徐松《宋會要輯稿·食貨》二三之一三至一六《鹽額》:紹興三十二年,浙西路秀州有華亭買納場,青墩、下砂、袁部、浦東催煎場,海鹽買納場,海鹽腰、鮑郞催煎場,廣陳(買)納場及管下蘆瀝催煎場;平江府有江灣買納場,江灣、南蹌催煎場,黃姚買納場;臨安府有仁和、鹽官買納場,上管、蜀山、嚴門、下管、南路袁花黃灣新興催煎場,西興買納場,錢塘、西興催煎場。浙東路紹興府有曹娥、石堰、錢清、三江買納場;明州有昌國、岱山、鳴鶴、玉泉、清泉、太嵩買納場;臺州有黃巖買納場,杜瀆、長寧場,溫州有永嘉、雙穗、長林、天富南監、天富北監買納場。是兩浙鹽場共計四十二。又紹興三十二年,淮東路通州有在城買納場,西亭豊利石港興利永興、金沙、余慶催煎場,海門買納場及管下呂四港催煎場;泰州有海安買納場,角針煎(催)煎場,拼槡、虎墩古窖催煎場,如皋買納場,掘港、豊利、馬塘催煎場,西溪買納場,丁溪劉莊、梁家縣垛何家垛小陶催煎場;楚州有鹽城買納場,五佑、新興催煎場。是淮東鹽場共計二十。從一個側面可知,徐松所輯《宋會要》是較為可靠的宋代文獻。

此外,《通鑒地理通釋》所引唐、宋諸家著述,如《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輿地廣記》等,今多殘損不全,《通鑒地理通釋》之引文可補其缺。如卷二“鹽官”條引《元和郡縣志》云:“楚州鹽城縣,本漢鹽瀆縣,州長百六十里,在海中洲上,有鹽亭百二十三所,毎歲煮鹽四十五萬石。”可補今《元和郡縣志》淮南道部分之缺。是故,《通鑒地理通釋》也具有一定的輯佚價值。

《通鑒地理通釋》盡管擁有較高的學術和參考資料價值,但是書目前也存在不少問題,使用時應當引起重視。

首先,全祖望《翁注〈困學紀聞〉三箋序》稱王應麟之書:“援引書籍奧博,難以猝得其來歷。”這個案語放在《通鑒地理通釋》上也是較為允當的,本書在引用文獻資料時多作“某氏曰”而極少標明所引作者全名及其書名,故增加了閱讀難度。

其次,有些引文過于簡略且很少解釋,加之多用典故,導致本書在使用時難度較高,對于一般文史愛好者尤其如此。如本書卷五《十道山川考·關內》“南據終南之山”條引柳宗元謂:“東至于商顏。”其中商顏究竟為何山?王氏并未作解釋。考《漢書》卷二九:“于是為發卒萬人穿渠,自徴引洛水至商顏下。”顏師古注云:“徴,音懲,即今所謂澄城也。商顏,商山之顏也。謂之顏者,譬人之顏額也,亦猶山額象人之頸領。”《元和郡縣志》卷二《同州·馮翊縣》:“商顏,今在馮翊縣界。”《輿地廣記》卷一三《同州·馮翊縣》:“商原,所謂商顏。”即商顏為山原名,在同州。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二八《同州·澄城縣》:“商顏,今在馬邑縣界。”馬邑在河東道朔州(今山西北部朔縣一帶),以地理形勢和漢代的技術條件而言,洛水是無必要也不可能越過黃河引到商顏山去的。故顏氏所注商顏,非樂史所謂馬邑之商顏山,而為同州之商顏山原。樂史有《商顏雜錄》二十卷,而《漢書》為常見且被《太平寰宇記》大量征引之書,《寰宇記》本身亦有“商顏”之記載,故樂史當曾親見師古之注,此作品之名“商顏”顯非指商顏山,而是取師古注“商山之顏”之意。是此山當指商山。商山,謂秦嶺商州(今陜南商縣、商南縣一帶)段。商山之顏,當謂商山向北延伸如人之頸領,在渭河之南。宋真宗咸平二年,樂史嘗知商州,從《商顏雜錄》書名上看,疑此書當作于咸平年間知商州時及其后不久一段時間內,所述或為為官商州時之見聞。即商顏山原、商山均可稱商顏。商顏山原,在同州治馮翊縣界,即今陜西大荔,位于渭河以北。柳宗元此云中南山東至于商顏,由山脈走向及上文“西至于隴首”以隴首代指隴山之語判斷,則此所謂商顏當指商州商山,而非同州商顏山原。

第三,王應麟自身在引用史料時并不是十分嚴謹,對有些引文并未加以考訂或仔細核對,致使部分引文存在錯訛或衍、脫現象。如卷一“千八百國”條引《晉書·地理志》云“百三十九知其所居”下連書有“過、有過”二國。今按:《左傳》襄公四年“處澆于過”。杜預注:過,國名,東萊掖縣北有過鄉。此外,遍檢《春秋》經傳并無“有過”之國名,而《左傳》哀公元年有“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尋”一文,疑《晉書》或系自此處誤抄,或為與“過”連書書寫致誤。又如卷二“漢郡國鹽鐵官”條列舉《漢書·地理志》所載設有“鹽官”之郡縣為河東郡安邑縣、太原郡、晉陽縣、南郡巫縣、巨鹿郡堂陽縣、渤海郡章武縣、千乘郡、北海郡都昌縣、壽光縣、東萊郡曲成縣、東牟縣、惤縣、昌陽縣、當利縣、瑯邪郡海曲縣、計斤縣、長廣縣、會稽郡海鹽縣、蜀郡臨邛縣、犍為郡南安縣、巴郡朐忍縣、隴西郡、安定郡三水縣、北地郡弋居縣、上郡獨樂縣、龜茲縣、西河郡富昌縣、朔方郡沃壄縣、五原郡成宜縣、雁門郡樓煩縣、漁陽郡泉州縣、遼西郡海陽縣、遼東郡平郭縣、南海郡番禺縣、蒼梧郡高要縣,“總三十有六”。今按:王應麟以上所列實僅三十五,再核《漢書·地理志》設有鹽官之處共計三十七,王應麟此處脫益州郡連然縣、朔方郡廣牧縣二處。

再則,王應麟自身考訂史地部分方面也有值得商榷之處。如卷八《七國形勢考·秦》“四塞”條,王應麟所作按語云:秦地“北有蕭、居庸、天井關以臨胡庭”。今按:《漢書·地理志》上谷郡居庸縣有關,《太平寰宇記》卷六九《幽州·昌平縣》“居庸關,在今縣西北”,《大清一統志》卷七《順天府·關隘》:“居庸關,在昌平州西北,去延慶州五十里。關門南北相距四十里,兩山夾峙,巨澗中流,懸崖峭壁,稱為絕險,即《呂氏春秋》九塞之一也。”是此居庸關在上谷郡,戰國時為燕地,疑王應麟此處為不審而誤書為秦地。又如卷九《七國形勢考·魏》引《戰國策·魏策·昭王》“魏將與秦攻韓”條“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高陵鄰”,王應麟云“高陵,今京兆府縣,漢屬左馮翊,《地理志》魏地‘其界自高陵以東’,謂京兆之高陵”。今按:《史記·魏世家》此文無“高陵”二字。《戰國策》鮑彪注:“高陵屬瑯邪。”吳任臣補正云:“高陵屬京兆,與下文地不相近。《史》無‘高陵’字,《策》或誤也,《注》尤非。《正義》云:葉陽,今許州葉縣。昆陽故城在葉縣北。舞陽故城在葉縣東。”從地理方位來看,此處高陵顯系今河南葉縣附近某地,王應麟以此高陵即京兆高陵,誤。

又,《通鑒地理通釋》剪裁亦欠精,條目或文字重復現象較為嚴重。如兩處“碣石考”,重復文字就較多,可為典型。

此外,《通鑒地理通釋》在傳抄中錯、訛、衍、脫、移等情況較多,不同版本之間部分文字差異也較大。如浙江書局等諸本卷一《九畿九服六服五服》條引陳傅良語“衛侯之外”,庫本則作“衛服之外”,核宋人王與之《周禮訂義》引陳氏言亦作“衛服”,考上下文意,疑庫本是,諸本誤。卷一《千八百國》條浙江書局本引《晉書·地理志》有“寧”國,津逮秘書及學津討源本作“胄”,庫本作“晉”,核《晉書·地理志》亦作“晉”,“晉”是。而諸本卷十《楚·鄧林》條下小注均有較多脫文。

[1] 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431.

[2] 陳敘.詩地理考[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6(2):21.

[3] 靳生禾.中國歷史地理文獻概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193.

[4] 吳松弟,王應麟,譚其驤.中國歷代地理學家評傳[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190,192.

Review on Wang Ying-lin’sTongJianDiLiTongShi

ZHAGN Bao-jian
(School of History & Culture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Wang Ying-lin has written a lot of works and Tong Jian Di Li Tong Shi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geographical achievement.The book is the first Zi Zhi Tong Jian geographical research monograph,with prominent achievements in territory evolution and military and historic geography.Its writing style and the method of historic and geographical investigating exert a great influence on later scholars,also quite valuable in compiling,collating,etc.The book has some defects:Reading and using is difficult,historical data quotation is not rigorous enough,historical data verification is wrong,repeated,faulty,erroneous,etc.

Wang Ying-lin;Tong Jian Di Li Tong Shi;value;defect

G257.3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2-349X(2012)02-0048-04

2012-02-22

張保見(1973-),男,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學及歷史地理學研究。

(責任編校:白麗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成人| 亚洲色图另类| 98超碰在线观看|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少妇精品网站| 一区二区午夜|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日本免费a视频|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色综合婷婷| 亚洲无码91视频|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毛片视频网址|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国内a级毛片|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亚洲三级成人|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99激情网|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色图|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91伊人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99re精彩视频| 中文成人在线|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蜜桃视频一区|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精品图区| 日韩成人午夜|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91麻豆国产视频|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激情综合激情|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58av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v欧美|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无码人妻免费|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久青草网站|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91小视频在线|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国产91丝袜| 免费国产福利|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