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華
(河南煤炭衛生學校,河南 平頂山 467013)
試論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創新
高艷華
(河南煤炭衛生學校,河南 平頂山 467013)
高校圖書館是師生獲取知識及文獻信息的基本來源,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服務是圖書館永恒的主題,只有創新管理,才能滿足讀者對文獻、信息和知識的需求。筆者簡述高校圖書館管理和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概念,針對當前圖書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以期使圖書館更好地發揮其教育和服務職能,為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管理措施
圖書館管理創新是提高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發展圖書館情報事業的保證。高校圖書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世紀的要求,高校圖書館要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對傳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進行改革。通過管理創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運行機制,使其煥發無限生機,才能推動高校圖書館事業全面發展。
(1)高校圖書館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方法,優化配置圖書館系統的各種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以期完成圖書館為全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服務,并且使服務的提供者——圖書管理員獲得一種高度的成就感的活動;(2)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對企業現有資源的重新組合,以促進企業管理系統綜合效益不斷提高的過程。運用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方法創新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可以更好地體現現代高校圖書館為高校科研、教學服務的功能。
2.1 人本管理不夠
傳統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更加注重館舍的面積、圖書經費的投入、設備的配置以及圖書的借閱量、接待讀者人數的多少等,一味追求各項任務指標的完成,很少考慮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需要和讀者的需求,在重視“物的發展”的同時,往往忽視了“人的發展”這一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在管理和服務中,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沒有充分考慮到“人性化管理”和“讀者第一”這兩個根本宗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2.2 對圖書館基礎業務工作重視不夠
我國長期以來對圖書館的投入嚴重不足,致使圖書館的發展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甚至還低于某些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圖書館還停留在自動化和半自動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談不上網絡化。
2.3 封閉式的管理體制
在宏觀上缺乏一個統一的機構來對圖書館事業和工作進行管理協調,圖書館習慣于各自為政的分散型管理模式,圖書館缺乏宏觀規劃和調控;在微觀上實行的卻是嚴格的行政監控,圖書館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權,造成圖書館失去了管理的靈活性,繼而束縛了圖書館的管理創新,也打擊了圖書館管理創新的積極性,使圖書館管理模式僵化。
2.4 管理創新人才匱乏
圖書館工作人員知識結構、職稱結構不合理。有相當一部分人員學歷層次低,工作只能簡單應付,圖書館專業人員素質呈下降趨勢。在信息服務中,缺乏信息、英語、計算機管理人才,更談不上高層次的創新服務。
3.1 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
圖書館的價值體現在讀者對它的利用之中,而圖書館的管理工作通常又是單調、枯燥和繁瑣的。要吸引讀者、滿足讀者需求,除較高的書刊利用率、現代化設備、誘人的特色服務外,還應有一種人文關懷精神,這種人文關懷離不開人本管理。在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中,人本管理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圖書館領導對工作人員的人性化管理,即“館員第一”的思想。圖書館領導要樹立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服務的思想,要為圖書館工作人員創造和提供優良、和諧、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和必要的后勤保障服務。同時,要了解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合理需求,為他們排憂解難,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以愉悅的心情、高昂的斗志開展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以完成工作目標;二是圖書館工作人員對讀者的人性化服務,即“讀者第一”的思想。圖書館工作人員首先要樹立“讀者第一”的思想,要以熱情的態度服務,要把圖書館辦成讀者之家,讓讀者到圖書館有“回家”的感覺。其次,要為讀者創造和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讓讀者感受到圖書館是他們學習、求知的最好地方,是他們接受終身教育的場所。圖書館工作人員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讀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快捷的文獻信息服務。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是讀者利益的代表者,應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人本管理還要做到以下幾點,即培養人文素質,升華圖書館人文精神;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舒適的閱讀環境。
3.2 努力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對象不僅是實體館藏書目,更多的是廣大讀者。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與讀者建立起雙向乃至多向的交流合作關系,在服務中充滿人文關懷,善于與讀者進行知識對話,通過健全的信息反饋渠道提高讀者的參與度,實現互動式管理。因此,圖書館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職業道德品質好、情報意識強、專業技術硬、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懂網絡技術的專門人才,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具有德才兼備的良好素質和極強的溝通能力。為實現圖書館的創新管理,必須有計劃地開展崗位培訓,對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在職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把學歷教育、崗位培訓、短期培訓、學習考察和學術交流等有機結合起來,使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知識不斷豐富和更新,以適應現代圖書信息服務網絡化、自動化發展的需要。
3.3 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模式
要牢固樹立“大圖書館”、“沒有圍墻的圖書館”的觀念,將管理范圍拓展至網上的虛擬資源,積極參與資源的共建共享。要通過網絡搭建一個信息豐富、查詢便捷、資源共享、便于交流的服務平臺。以用戶為中心,深化信息服務內容,充分挖掘館藏實體資源和虛擬網絡資源的內在價值;充分應用網絡等信息技術,加快圖書館的現代化進程,采用強大的網絡檢索功能為用戶提供靈活多樣的服務;全面拓寬服務領域,充實各種類型的館藏文獻資料,主動提供各種信息資源,開展個性化信息服務。
3.4 嚴格管理評價,培養核心服務能力
要努力建立起一整套以服務質量為中心的績效評價體制,通過績效計劃、績效實施與管理、績效評價與反饋等方式反映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和價值指標,在考核圖書館工作人員業績的同時提升其核心服務能力,幫助圖書館形成競爭優勢。這種核心的服務應該是為某方面的專業建設提供最新的高質量的科技信息,這種服務既具有專業性特點,也具備適應不同專業人員多樣化需求的個性化特色。因此,“服務主導型”的高職院校圖書館要突出自身的專業特色,著重為教學科研服務、為產學研結合服務、為專業建設服務,在館藏文獻的規模、類型、比例和特色、業務人員的數量和能力、空間容量和服務設施等方面,充分滿足專業服務的需要。
總之,管理創新是圖書館建設的一個永恒的課題。我國的圖書館建設正處于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如何改善管理,進行管理創新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全面實施管理創新措施,高校圖書館才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才能不斷增強應變能力和競爭力,才能實現自我改造、自我發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G640
A
1671-1246(2012)04-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