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峰
(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平涼 744000)
內科護理學“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護理”說課設計
楊麗峰
(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平涼 744000)
內科護理學;說課;自主學習
說課是教師在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講述課程的總體設計,同行進行評價,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為目的的教學研究活動。近年來,我省舉行過多次說課比賽活動。筆者通過查閱資料及精心設計,現將內科護理學“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護理”說課設計總結如下。
1.1 作用和地位
《內科護理學》是全國醫藥類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由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教材總體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實用,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超前培養為原則;精選,除突出“三基”之外,特別注意到專科生的認知水平;人性,對各章節重點、難點通過“課堂互動、知識鏈接”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護理在臨床上很常見,因此該知識在教材中很重要。
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消化性潰瘍的概念、臨床表現,能全面準確地評估病人、做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實施恰當的護理措施。
(2)能力目標:應用知識的能力、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崗位適應能力。
(3)創新素質目標:創新護理評估與措施。
(4)個性品質目標:樹立“愛傷”意識,構建良好的職業道德。
1.3 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點
(1)重點: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身體評估;并發癥的觀察要點;常用治療藥物及用藥護理;病人飲食護理及健康指導。
(2)難點:護理診斷。
(3)關鍵點: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始終貫徹護理臨床思維。
(1)學情分析:授課的對象是大專二年級的學生,在醫學專業知識方面他們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與本科學生相比,他們的學習基礎較差,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地制訂出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等。
(2)教學方法:PBL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分組討論法、講授法等。
(1)將教學環境設在醫院,學生身臨其境,學習時運用護理程序和護理臨床思維方法,提高了其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2)以討論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
(3)使學生養成多看、多想、多問、多說、多做的良好學習習慣。
(1)教學步驟:組織教學、復習前次課的內容→導入新課→講授新課→總結和課堂練習→布置課后練習、指導預習。
(2)新課導入:引言應精彩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在此次課的開始主要通過語言描述消化性潰瘍的流行病學,同時復習胃及十二指腸的解剖結構和生理作用。
(3)新課講授:指導學生評估病人、收集健康資料→教師評價并補充→教師啟發性提問→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總結→多媒體演示相關內容。用多媒體演示的內容主要包括:①概念:主要通過圖片直觀地展示潰瘍的好發部位及潰瘍病灶,并結合語言描述使學生掌握消化性潰瘍的概念、特點。②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鑒別:通過表格將兩者的特點總結出來,進行比較,使學生很清楚地認識到潰瘍的發病與進食的關系。③并發癥:對于臨床上容易出現的急危并發癥,主要通過列舉臨床病例,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其發生的嚴重性,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并學會嚴密觀察病情,及時識別其征象。具體見表1。

表1 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鑒別
(4)護理診斷:主要靠學生親自評估病人,根據評估結果,加以分析、綜合,得出診斷結果。
(5)護理措施:主要采取討論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教師起到導向作用,強調一些要點,如一般護理中應注意飲食護理等。
(6)在新課結束時,教師應再次強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及學習方法。
板書主要通過多媒體來演示,將重點、難點、關鍵點通過不同的形式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既節省時間也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同時黑板上也留出一部分,便于課堂上隨機內容的展示。
為了加強學習效果,課堂上可以留出一部分時間,通過做練習題或病例分析題,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
G420
A
1671-1246(2012)04-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