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艷春,辛贛海
(贛南醫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一標三環”教學模式在免費醫學生培養中的應用
漆艷春,辛贛海
(贛南醫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通過分析“一標三環“教學模式,并對其理論基礎、目標、組織實施、教學評價4個方面在免費醫學生培養中的應用進行具體闡述。“一標三環“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全科型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建立起一支醫德高、素質好、專業精的基層衛生隊伍具有積極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
免費醫學生;“一標三環”;教學模式
2010年國家啟動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同年我校被確定為江西省免費定向醫學生的培養院校之一,并招收了免費定向醫學生283人。免費醫學生的培養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我校在借鑒贛州市政府訂單式培養農村衛生工作人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教育體制試點項目人才培養活動的教學實際,構建了“一標三環”的免費醫學生教學模式,即以全科型醫學人才培養為目標,按整體優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強化實踐教學、注重創新能力培養3個環節組織整個教學活動。
1.1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整體觀,注重學習者內部心理過程,注重內部的心理結構。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盡量使學習者聯系先前掌握的知識,逐步由已知到未知,并充分闡明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根據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學習內容和所提供的材料的研究上,還必須針對學生的心理,通過多種教學媒體充分調動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
1.2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是認知主義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講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和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景、進行協作式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
1.3 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理論是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為基礎,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反對心理學中將人機械化,主張心理學要研究對個人和社會進步富有意義的問題。與此相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基本原則必須是尊重學生,重視他們的意愿、情感和觀念,必須相信人人都能教育自己,并認為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揮,是人格的發展。
根據上述理論,我校制訂了“一標三環”的教學模式,并用以指導我校的教學實踐和整個學生培養過程。
2.1 知識結構
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學科知識和能力結構,熟練掌握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技術。
2.2 能力結構
能夠綜合運用生物醫學、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疾病預防、社區衛生服務以及一般疾病的初級診療,疑難病癥的轉診治療。
2.3 素質結構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責任感、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立志為農村衛生事業服務;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3.1 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注意總結和吸收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在借鑒贛州市政府訂單式培養農村衛生工作人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將內、外、婦、兒科學改為中西醫結合內、外、婦、兒科學,制訂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通過優化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減少課內學時,加強課外指導,為學生自主學習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內和課外,校內和校外的教學活動形成有機整體。
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堅持知識、能力、素質教育并重的原則,根據“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的教學理念,設置主干學科和主要課程群,分為人文社科類、公共基礎類、專業基礎類、專業類及選修課類5個課程模塊。人文社科類和公共基礎類兩個課程模塊,以培養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為主要目標,實施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數學和自然科學在內的綜合教育;專業基礎類課程模塊以夯實專業學科基礎為主要目標,包括各專業基礎學科的課程,重點增加全科醫學與社區衛生服務、農村及社區常見病診療技術等課程,適度增加臨床流行病與傳染病學課程的學習;專業類課程模塊以拓寬專業口徑和增強專業適應能力為主要目標,改設了中西醫結合內、外、婦、兒科學,增設中醫診斷學等農村及社區衛生工作適用課程。課內實踐教學以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包括實驗教學、臨床見習、基本技能訓練、畢業實習等;課外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研能力為主要目標,包括參與科學研究、科技競賽、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
3.2 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個性發展
適度減少必修課比重,增加選修課的種類和數量,增強學生選修學習的自由度,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程的設置、教學環節的設計與要求等方面,注重共性與個性、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為學生個性發展和培養復合型人才創造條件。
實施學業督導,增強免費醫學生學習的動力。一是堅持執行身體鍛煉和晨讀制度。鍛煉學生的身體,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二是將學期中期班級聯考與考前知識競賽固定為日常管理的常規項目。通過這兩項制度督促與引導學生努力學習。
3.3 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實踐教學,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正確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明確實踐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加強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的早期結合;拓寬實踐教學范圍,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方式和途徑,提高畢業實習、臨床課見習和社會實踐等活動的質量和效率,尤其是要強化農村及社區常見病診療技術的訓練。提倡開設一些選修實踐項目供學生選修。
推出了免費醫學生班級與學院教研室“掛鉤”制度,帶動、影響和指導免費醫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提高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實行班級導師制,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開通班級科研博客和QQ群,方便學生網上交流和共享科技創新資料和經驗,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學校利用社會實踐基地的資源優勢,幫助定向班級在周邊鄉鎮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組建了“愛心義務支教班”、“愛心1+1”服務隊,經常深入鄉村實踐基地開展義診、家教、幫扶等社會實踐活動。
3.4 教學評價的實施
3.4.1 實施課程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記分作業考核、教學實踐活動考核、專題討論、小組學習、學習筆記等基本形式。記分作業、教學實踐活動的重點在于考核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專題討論、小組學習、學習筆記的重點在于考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況。
3.4.2 改革考試方法 堅持進行考試方法改革,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考試采取筆試(閉卷或開卷)、口試、操作等多種方式,盡量減少試卷中死記硬背的內容,盡可能地安排一些探討性或綜合性問題,把學生的精力引導到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來,以求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落到實處。
“一標三環”教學模式中整個教與學的活動圍繞課程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宗旨,注意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協調,融自主學習、集中指導和多向交互于一體,通過多維評價和反饋,不斷調整教與學的活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整體教學效益和質量。實施“一標三環”教學模式,樹立了新的主體觀,即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研究和主動發展[2]。“一標三環”教學既滿足了免費醫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也考慮到了社會發展需要,使免費醫學生的培養既符合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標準,又使學生具備基層全科醫學工作能力,是對免費醫學生培養模式的一種大膽嘗試。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才剛剛開始,全國目前有51所高校在開展此項工作。隨著實施范圍的擴大和進展的深入,機遇和挑戰并存,對此各培養院校應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深入基層,努力尋找最佳的培養途徑,快速建立起一支醫德高、素質好、專業精的基層衛生隊伍。
[1]王友良.羅杰斯的人本主義理論與教師在中西文化課程教學中的作用[J].鄭州航空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132~135.
[2]黃景東.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2,6(4):97~100.
G40-03
A
1671-1246(2012)04-0025-03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探索‘五年制’鄉鎮及社區醫務人員定向培養模式”(03-114-137);贛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贛南農村衛生人才定向培養(五年制)教學模式研究”(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