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嵩卉,廖志瓊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260)
模擬教學和人文教育在產科門診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張嵩卉,廖志瓊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260)
婦產科;臨床教學;標準化病人;人文關懷
教學醫院作為主要臨床教學基地的職能逐步擴大,產科門診承擔著越來越多的教學任務。眾所周知產科門診帶教是臨床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我們總結分析近年產科門診帶教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有關探索,希望找到適合產科門診教學的好方法。
近年我們參考岳靜[1]等提出的病案——模擬器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和以標準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為中心,醫學模擬教材為輔助的新型考試模式,結合我科實際,探討出了一套適合教學醫院實施的教學方法。
1.1 了解學生需求
我們通過對2006級本科64名實習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有兩個問題是學生普遍關注的,一是希望在進入門診實習前知道自己可能需要解答患者哪些問題,使自己在患者面前表現得更加游刃有余,得到患者的信任;二是希望能夠通過為期1周的門診實習使自己的臨床技能得到提高。此前我們雖開展過實習生入科宣教活動,但主要是強調實習紀律和實習內容,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和講解實際問題的應對處理。學生只知道課本上的描述,不能結合實際,在面對患者時往往不知所措,詢問病情詞不達意。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嘗試在傳統的婦產科教學基礎上,增加入科前教學的內容。
1.2 做好入科前培訓
我們精心設計入科前培訓。首先與教研室主任制訂好培訓內容和師資配備,協調安排培訓教師的帶教和臨床工作時間。確保每批學生在門診實習前都會接受1~2次入科前培訓。課前要求學生復習教材相關章節;強調對門診常見病、多發病的把握;與臨床查體有關的細節必須熟記。教學中堅持使用新型教學模式。每節培訓課配有1名臨床帶教經驗豐富的任教教師和1名充當標準化病人的醫師。任課教師在課前準備臨床典型病例,并按此病例設計標準化病人。課上學生復習教材后,分組對“患者”進行問診。由臨床醫師扮演的“患者”能夠充分配合學生的提問。而教師在學生詢問病史過程中隨時補充學生遺漏的內容,同時糾正錯誤。例如在詢問病史前應向患者說明自己是負責問診的醫生,說一聲:“希望能夠得到您的配合”。提醒學生注意個人形象,著裝整齊,問診過程中態度端正,溫和真誠。
問診的過程可能會重復很多次,要求學生盡量完善每個細節。病史詢問完成后,在查體部分我們充分使用教學模具[2]。要求每名學生都要動手練習,熟練掌握產科的四步觸診以及骨盆外測量。學生課后反應,培訓課程像是在排練話劇,但通過這樣的演練,他們在門診實習的效果有了顯著提高。
1.3 模具教學與實際接觸患者相結合
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學生雖然可以在模型上準確測量宮高,但落實到具體的孕婦身上卻往往存在誤差。我們把這個問題留給學生自己思考,學生提出了各種可能性。經過總結我們發現,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不同胎位下宮高的變化缺乏準確的認識,以及在孕婦較肥胖時對恥骨聯合上緣中點的準確位置無法把握,這與他們缺乏臨床經驗有關。因此在接下來的實習過程中,我們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在胎位異常時尋找宮底的正確位置,教導學生分辨骨性組織和同上方腹壁的不同感受,以找準恥骨聯合上緣的正確位置。這種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往往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此外,我們對門診發現的典型病例,采取重點帶教的方式。建議學生跟蹤管理患者,并定期匯報所跟蹤患者的病情。通過這種嘗試,我們發現學生參與管理患者的意識以及熟悉臨床工作的速度明顯提高。98%的學生認為這種方式更有助于他們系統地學習疾病的診療。
以往人們常把婦科和產科帶教歸為一體,認為婦產科患者都為女性,所涉及臨床帶教難的問題不過就是醫學生的實習要求與患者隱私權之間的矛盾。我們通過常年的臨床教學實踐,細化了婦科和產科之間的門診帶教特點,發現產科門診同婦科門診帶教各有不同,其中一點就表現在孕婦自身特點上。妊娠是一個生理過程,孕婦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患者。除病理妊娠的情況外,產科醫生在臨床工作中起到的是一個監護和指導作用,也就是所謂的孕產期保健。學生在進入臨床實踐前,大多對婚育方面的知識不了解,更無法體會孕婦患得患失、萬分緊張的心理。這些問題無法用簡單的醫學常識予以解答,我們嘗試引入人文教育教學。其核心理念即人文精神決定了醫療服務必須體現人文關懷[3]。引導學生把服務對象看成是生物的、社會的、有主觀意識的人,將醫學科學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交織融合。我們嘗試了案例回顧的教學方法,教會學生面對問題時如何換位思考。課上教師不吝于向學生講述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的各種遭遇,師生分析每件事的前因后果,每位當事人都處于什么樣的立場,為什么會有當時的做法。憑借這樣的認知,學生在接觸患者時帶著發自內心的關愛,在服務態度和工作細節上有了根本的轉變。患者從學生真誠、細致的工作中得到了被理解和被尊重的溫暖,更愿意配合學生的問診和檢查。
[1]岳靜,章漢旺,袁永群,等.醫學模擬教育在婦產科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4):94~95.
[2]高瑞萍,葛秀君,張珍.模擬人及婦科模型在臨床教學應用中的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3):73~74.
[3]施曉波,王麗瓊,丁依玲.“人文關懷”在婦產科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8):7~8.
G420
A
1671-1246(2012)04-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