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運梅(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受競技武術影響,中國傳統武術的傳承日益舉步維艱。瑜伽具有東方武術的特點,類似中國武術中的易筋經,像是養生武術,瑜伽注重練習人的靜力,更多的可以作為武術的輔助練習方法。瑜伽練習時要身心結合,使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力量性和精神品質得到鍛煉和發展。瑜伽是東方最古老的強身術之一,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代人類智慧的結晶,公元7世紀,瑜伽傳入我國西藏,使西藏成為瑜伽新的搖籃。李小龍有一個鍛煉動作,就是雙手三個手指撐地,抬起身子,雙腿舉到頭的高度,這其實是瑜伽的靜力練習動作,有利于習武者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同時提升準確度和速度。另一方面,瑜伽講究呼吸,呼吸訓練能增強人的體質,所有的瑜伽動作都是以伸展、放松和深呼吸等一系列加速循環、加強注意力的動作為方式的。用這種呼吸技巧與集中精神的方法就會在神經里產生穩定的能通流動.像使身體觸電一樣,喚醒精神力量。但是普通的武術課主要鍛煉的是心肺功能,運動強度大,并且身體的機械式高強度運動易使肌肉緊張和疲勞,還有可能造成局部肌肉發達和運動傷害。武術課的內容中缺少合理的靜力性的柔韌練習及平衡練習,舒展四肢與放松全身是常常被忽略掉的環節,學生練習后常會因乳酸堆積而造成肌肉酸痛和疲勞,所以應該關注武術課程新知識的增加,關注武術課與其他學科聯合的新突破,使武術課教學達到體育健康課程的標準。
以西華師范大學2012級選修公共武術課的36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18人。在同一個老師的帶領下進行為期16周,每周1次,每次90分鐘的武術課。
對照組與實驗組在每次上課時都先做10分鐘左右的準備活動,然后對照組進行65分鐘的武術鍛煉,實驗組在65分鐘的武術鍛煉中穿插一些瑜伽健身術來調整呼吸、拉伸身體等的練習。對照組接著進行15分鐘的傳統放松調節和柔韌性拉伸練習,而實驗組則在老師帶領下進入瑜伽的冥想和瑜伽放松術,待練習結束后,觀察測量兩組學生的心理素質、身體柔韌性、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變化。
在武術教學中融入瑜伽健身術,,實驗后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瑜伽健身術的融入使實驗組在整堂課的運動強度低于對照組,,但最終在身體素質的各項指標上都超過了對照組。實驗組經過16周的瑜伽健身術練習后,學生在做站立體前屈、俯臥背伸、下腰、飛鳥展翅、下叉等柔韌性練習方面得到了較好的改善,在疲勞、緊張、憤怒、抑郁、精力、慌亂等各項心理指標都均有所提高,武術動作的穩定性及標準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心肺功能和選擇有效地呼吸方式上有明顯提高。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心理素質、身體柔韌性、平衡能力 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而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從學期末的成績看出,,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也可能是因為在武術教學中加入瑜伽后,,使學生產生了新鮮感,,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提高,,這一點還需要進一步進行驗證。
瑜伽體位法除了有助于肌肉伸展,亦可以使關節的靈活性和機體的柔韌性提高,在柔韌性提高效果方面,健身瑜伽比武術占優勢,這主要是由健身瑜伽的動作性質所決定的。瑜咖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使人們在體質、精神、道德和心靈方面修行鍛煉的保健藝術。因為瑜伽調理身心、凈化生存的內環境等作用,,使武術的大強度運動所產生的疲勞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輔助練習,既適應了學生的心理要求,活躍了教學氣氛,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跳躍動作得到了明顯的改進,武術技術水平也有所提高。總之,武術教學中,教師應從教學任務和學生水平的實際出發,根據人體生理解剖特點,抓住技術動作要點,采用“誘導──輔助練習”,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完善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展。在其他體育的課堂上,,是否可以引入瑜伽健身術作為準備活動或者放松運動,,對浮躁、沖動、好勝的年輕人來講,,可以更好地減輕壓力,,釋放能量、讓大腦皮質得到放松、使大學生們注意力集中、思維敏銳,,提高學習的效率和生活的質量,,還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1]陳碧清,吳龍.高校開設瑜伽課程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3).
[2]張蕙蘭,柏忠言.瑜珈、氣功與冥想.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室利.阿羅頻多.論瑜伽[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4.
[4]家庭書架編委會.瑜伽[M].北京出版社,2007.
[5]揚格.瑜伽之光[M].印度:世界圖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