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艷
(武漢工業學院醫學技術與護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23)
提高護理專業生理學實驗教學質量的體會
桂 艷
(武漢工業學院醫學技術與護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23)
護理專業;生理學;實驗教學
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正式啟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下簡稱“質量工程”)[1],這是繼“211工程”、“985工程”和“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之后,我國在高等教育領域實施的又一項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
目前普遍存在這樣一種觀點:認為生理學實驗教學內容多為驗證性實驗,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進行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倡導學生更多地進行綜合性實驗、自主設計性實驗等。這些嘗試未為不可,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它而忽略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這對于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和提高動手能力非常不利,甚至可能本末倒置,偏離了生理學實驗教學目標。通過幾年的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無論是進行什么樣的實驗項目和內容,如果教師不改變對生理學實驗的認識,即真正認識到“是學生做實驗,而不是教師手把手教學生做實驗”,即使是創新性實驗,也難以實現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而不在于實驗內容,只要教師引導恰當,即使是驗證性實驗,同樣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技能,而且它符合教學規律。生理學實驗技能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學生具備這些能力后,后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就會水到渠成。所以說教師對生理學實驗的認識至關重要。我們遵循“質量工程”的指導思想,結合我校教學質量工程和護理專業特點,針對護理專業生理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改革生理學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總結幾點體會。
以往教師會在課前告知實驗內容,讓學生復習相關理論知識,而往往學生未能執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所以教師在實驗課時要根據實驗內容提問相關理論知識,并將它們互相滲透,互相聯系。在強化一兩次后,學生就會明確理論和實驗并不是孤立的,理論知識可以解釋實驗現象,而實驗過程又可以對理論知識進行驗證。教師堅持做到實驗課提問相關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建立這種聯系,讓學生動腦思考,培養其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做“影響尿生成的因素”的實驗時[2],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哪些藥物和方法會引起尿量和血壓變化?出現失血性休克該采取什么搶救措施?為什么某一種藥物解救不能完全緩解休克癥狀?從而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的解決辦法。實驗開始先讓學生觀察生理狀態下的尿量及其影響因素,然后觀察藥物對尿量的影響,再準備失血性休克模型,觀察血壓下降后尿量的改變,最后用藥物進行救治。通過實驗,學生能夠系統地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制訂用藥方案,使學生所學知識有相對的獨立性和連貫性,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實驗中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制訂藥物救治方案。有的實驗小組通過及時補高晶高膠液等,使動物的血壓回升、尿量增加,取得很好的救治效果。而有的實驗小組看到血壓下降、尿量減少,選用去甲腎上腺素來救治失血性休克,最終導致動物死亡。實驗結束后,由帶教教師指導課堂討論和分析,總結成功的經驗,找出失敗的原因。這樣,教師作為引導者,對學生進行啟發和鼓勵,幫助學生在問題討論中協調、整合基本知識與實際技能等[3]。學生帶著問題和好奇不知不覺進入角色,大大提高學生對生理學實驗的興趣,能主動參與生理學實驗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驗教學的成功有賴于學生的參與,而能否成功參與,又與學生是否為實驗做了充分準備有關。在以往的生理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一般先把實驗原理、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交待清楚,再讓學生進行操作。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實驗方法,對所做實驗的原理及觀察到的現象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有的甚至導致整個實驗失敗。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在實驗前將所做實驗告知學生,讓他們分組預習,思考每一步需注意的事項,讓其在動手做實驗前做到心中有數,運用所學知識,初步擬出可能或應該出現的實驗現象。實驗時教師聽取各組的匯報,及時了解情況,糾正學生錯誤之處并強調實驗的重點和難點及注意事項。在分解實驗步驟時,讓學生思考在這一步該注意什么,并提問,以吸引全班學生注意力。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要以引導為主,不是自己講得越多越詳細,學生掌握得越好,要多調動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己動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實驗之中。
上實驗課時,很多教師都有這種感受:部分學生袖手旁觀,只觀看不動手。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教師在學生做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發現這樣的學生及時指正,并且在后面的實驗課中對其重點關注,使他們真正參與進來。另一方面,要嚴格實驗考核環節,并將實驗考核成績記入生理學總評成績。采用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平時考核主要包括實驗態度、實驗報告、回答問題、動手操作能力等。期末考核以實驗知識考核和技能考核2種方式進行,綜合考查學生的實驗掌握情況。在平時考核中,根據學生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重點,對不能達標的學生加以指導。在期末考核中,進一步綜合評價學生的達標情況,完善教學方法。通過加強考核,再加上嚴格管理課堂,學生都能積極動手,提高對生理學實驗的重視程度,從而保證了生理學實驗教學質量。
以實踐操作為主的護理專業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多動手,通過反復實踐提高操作能力,為其今后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操作技能需要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自己體會。在實驗課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獨自操作、獨立完成實驗,可實現培養動手能力的目標。
以“神經—體液因素對動物動脈血壓的影響”實驗為例[2],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需完成動物麻醉、固定、剪毛、氣管插管、神經血管分離、動脈插管等基本操作,獨立運用計算機系統對動物血壓進行觀察和描記,掌握血壓測定的方法,再觀察藥物對動脈血壓的影響,最后復制失血性休克病理模型,并進行搶救處理。在第一次生理學實驗中,讓學生通過觀看錄像了解動物捉拿方法和生理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同時教師對重點部分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規范操作的印象。然后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練習生理學常用實驗動物的捉拿方法,結合臨床護理操作使學生掌握腹腔注射、靜脈注射等給藥方法。實驗時教師注意糾正學生的操作錯誤,促使學生規范操作。尤其是動物的捉拿、給藥、神經血管分離、動脈插管等,由于學生存有恐懼心理,應先由教師演示,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和反復練習。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激發了其對實驗課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促進了其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記憶。由于實驗內容豐富,理論性、可操作性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機會,有利于臨床工作能力的培養。
總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改變對生理學實驗的認識,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多動腦、多動手,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培養具有科研精神的臨床實用型護理人才奠定了基礎。
[1]高思.質量工程: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J].中國高等教育,2007(5):18~20.
[2]胡還忠.醫學機能學實驗教程[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3]陳萍,臧偉進.西方現代教學理念與策略之剖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3):22~24.
G420
B
1671-1246(2012)01-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