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巖(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 陜西 西安 710061)
“快樂體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論,又稱目的論,是毛振明博士從日本引進的,它是一種在體育運動中把內在樂趣作為目的的教學思想,他探索出一條既可以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又可以發揮學生各自特長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學校教學活動是一種靈活多樣、具有藝術性和充滿創新性的特殊活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種極為復雜、自由度極大的動態的互動過程。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經過反復的實踐與提取就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及理論化的教學結構,被稱為教學模式。我國的“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是由近些年來在國內外的快樂體育思想影響下形成的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其教學思想是讓學生體驗各種體育運動樂趣的前提下掌握各種運動技能和進行身體鍛煉,并逐步使學生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傳統的中學足球課教學過程中,主要強調教師在課的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而片面的認為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教育的對象,過分強調教師權威,忽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教學過程及課堂氣氛死板、程序化,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使學生體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因此整個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達不到預期效果。
中學的足球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過程,教師首先掌握著整個足球教學的教學方向、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其次再運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高超的運動技能及生動活潑的形象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同時,教師應一改以往教學中的死板及程序化,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強調在中學足球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間以及學生間的多方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的對課的建議,充分發揮學生們在足球技能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在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融洽師生關系,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在傳統教育理論的影響下,導致以往的中學足球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是過分追求學生足球運動技能的規范化,在提高學生足球運動技能過程中增強學生體質。但是,快樂體育思想認為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的運動技能學習才是快樂體育思想的根本所在。現代體育科學研究表明,足球運動表面只是一種身體活動的過程,但從事足球運動的過程中心理活動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無論是中學足球理論教學工作,還是中學足球訓練課教學以及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足球運動鍛煉,運用運動心理學原理的比重在不斷擴大。快樂體育思想與學生良好個性發展存在著辨證的關系。一方面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個性傾向性和發展水平影響著參與足球運動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快樂體育思想在足球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又能促進學生更深地挖掘從事足球運動的潛力。因此學生個性與快樂體育二者相輔相成,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又能促進有學生在智力、心理、美育等諸多方面的健康發展。
中學足球教學過程中的游戲教學法是教師將學生將要學習的足球技戰術內容置在足球游戲的情景當中,通過分組對抗、競賽的形式組織足球技戰術學習過程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使中學足球教學過程在一種寬松愉悅的環境氛圍進行,在對抗、競爭中加深學生對足球技戰術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運用各種技戰術的熟練性及有效性等,培養發展學生的爭勝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
中學足球教學工作作為我國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快樂體育思想的影響下,雖然其教學過程講求在愉悅、寬松的氛圍中進行,強調通過各種方式手段來激發學生進行足球技戰術學習的興趣,引起積極的學習情緒及態度,使學生從轉被動接受的位置轉變為積極自覺主動的渴求。但是,這種以“樂”激趣方法也非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良方,這里同時也存在著足球教學組織與教學內容的相統一問題。當教學組織方式與教學內容相一致時,就能夠激發學生的進行足球運動技戰術學習的強烈興趣。反之,則事倍功半。因此,在快樂體育教學模式中,不應盲目在中學足球教學中“引導”學生“一樂了之”,要在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尋找足球運動所帶來的樂趣的同時,根據素質教育思想培養學生在足球運動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快樂體育教學真正運用到中學足球教學過程中。
[1]孫民治.現代足球運動教學與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于振峰,李國巖現代足球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3]趙立.對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的探討[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1):57-62.
[4]孫晉蘭.淺談“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運用[J].太原大學學報,2002,(3):56-59.
[5]王翠芝.構建快樂體育教學模式[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9,(4):54-55.
[6]莊志勇.我國學校足球教學發展進程與未來展望[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5):41-42.